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

2017-01-16 01:46黄芳
东方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动手操作经验

黄芳

摘要: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只重视解题经验,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的培养。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动手操作;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四基”,即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将“双基”拓展为“四基”,体现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理解,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可以得到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数学的发展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也积累了经验。

一、小学数学课中基本活动经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体验,学生的年龄越大,认知水平越高,学生的体验会更加强烈,学习和运用这种体验的欲望就会更强,所以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应以学生为本,尽量以学生的实际年龄段,去设计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认真研究学生。既然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对学生来说这么重要,是数学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之一。那为什么小学生的基本活动在以前,即使是在现在依然得不到部分老师的重视呢?

(一)教学理念落后以成绩为主

长期以来,部分数学老师在教学上,一直都是牵着学生走。教给学生考试需要的,而基本的活动经验就变成“填鸭式”的讲授、练习、以题海战术取代了基本活动的培养,老师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成绩获得分数的提升,也不断有其他老师运用这种模式“尝得甜头”,因为这样不断的解题、练习,让学生“熟能生巧”,导致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思维单一、死板,学生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没有得到一个长期性、有效性的活动经验的培养。终归到底,还是应试教育惹的祸。

(二)课标了解并不透彻,对多媒体的依赖性太大

以前是“双基”,现在是“四基”,但是部分老教师们对课标并不了解透彻,或者有选择性放弃。数学基本没有办法考核,也无法体现在学生的试卷上,加上老教师长期的教学模式影响,又没有过多精力培养活动经验。另一方面,新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觉得活动经验可以在屏幕上获得。投影器、投影仪、白板等教学仪器设备的出现,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便利、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过度的使用,比如剪对称图形、剪拼圆等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动手,以增加他们的活动经验。但是在一线的部分教师,直接在屏幕上演示,甚至直接给出公式。学生记不住公式,不理解公式。如果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参与进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运用的具体措施

(一)贴近生活,提高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学习的内容如果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在一起,无疑能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所以,我们要以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为载体,环环紧扣,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充分体现。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其指导作用体现在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从自己喜爱的活动中、提出自己真正关心的、真正想知道的。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时、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出示一幅四格漫画图,图中是班上某一优秀学生的一天作息时间,一格一个学生常见的场景,如起床,上学,吃午饭,晚上睡觉等。老师问:“这是我们班哪位同学一天的生活情况,你知道吗?”这样贴切学生生活的漫画,简单的问题开始,学生很开心,纷纷回答。老师接着问:“这四格分别说的是什么生活什么情况?”学生回答:他6点半起床!7点30分上学!11:30吃午饭。晚上9点睡觉。教师接着说:“我们在平时要养成好习惯,按时起床、睡觉,才能健康成长,我们每天都要看时间安排我们的作息,所以我们是不是需要能和闹钟做好朋友?”接着拿出钟表开始学习时、分。

(二)积极动手,增加印象

越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越是学生动手操作过的,学生越容易记住。前面说过,虽然现代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但无论课件制作得多么精美,老师讲解地多么到位。没有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就是一种失败的教学行为,学生亲历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的活动经验积累的重要一环。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内角和》,老师分别发给学生三张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纸品,可以要求学生:

1、分别用量角尺测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求出它们的和。

2、分别把三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将每个三角形的角的顶点拼拼试试。

3、通过折叠的方法,将角的顶点重合并依次拼在一起。

学生在经历以上的三个操作方法后,应该印象深刻。且学生在活动中感到成就感,会牢牢记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个教学过程,学生的手动起来了,脑也动起来了,从而积累了活动经验,能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三)抽象概括,提升思维

小学生能够充分感知具体的事物,相对抽象知识理解不够,如果老师还不及时抽象概括,那么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就只是在浅层,甚至是模糊的。老师如果在教学中适时、及时抽象概括,这样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老师再通过获取经验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总结经验。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在“认识线段”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对“直线”和“线段”的概念产生混淆。所以在认识线段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条绳子或者毛线,分别站在两头进行“拉直曲线”的操作,让他们感受线段的特征。然后又让学生“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生活中的线段,最后是让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着画线段,进一步形成对线段的表象。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多次操作,深切体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看到明显的效果,所以,我们不能操之过急,把目标放长远些,持续不断地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探究的过程,一点点积累,循序渐进地形成数学活动经验。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透彻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学生就一定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最具数学本质的、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1]周卫东,缪素平..浅谈“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其培养[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1,(4):8 -11.

[2] 奚万青. 基于生活经验激活数学课堂[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08,(7):23 -24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动手操作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