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问题探究
——以广西区桂林市为例

2017-01-24 08:00肖向平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理论教育

肖向平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与哲学教研室,广西 桂林 541003)

聚焦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是“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寻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的科学路径,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已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务。

一、课题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课题以问卷调查、座谈会为主,综合运用文献调查、抽样调查、实地调查、电话访谈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调查与研究。

(一)围绕调研主题召开专题座谈会

2017年3月至5月初,课题组先后多次召开有桂林市各县宣传部长、政协主席、统战部长等领导参加的专题座谈会;中青年干部专题座谈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以及普通党员代表座谈会;党外科级领导干部专题座谈会等。为保证座谈效果,每一次座谈前,课题组成员都会就座谈的目的、步骤和基本要求与座谈对象提前进行沟通。

(二)设计问卷与开展调查

为能够真实客观测量党员干部对意识形态教育的看法、态度、认知、思想等基本情况,课题组设计了《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主要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33份。问卷样本构成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第一,性别构成:调查的833名干部,男性占76.11%,女性占23.89%。第二,年龄构成:调查以中青年干部居多,能较好代表不同年龄段干部对问题的认识。其中46-55岁的占65.67%;36-45岁的占18.6%;56岁以上的占12.6%;26-35岁的占3%。第三,学历构成:调查的党员干部基本接受过良好教育,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其中大学本科占78.99%;硕士及以上占10.68%;大专及中专占10.32%。第四,职务构成:以副处级干部居多,大多数担任部门正副职,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及较强的引领性,是基层干部中的“关键少数”。其中,副处级占62.42%;正处级占18.6%;正科级占6.96%;副科级占2.04%;其他干部占9.96%。第五,单位构成:调查对象所在单位分布较为广泛。政府系统占52.94%;人大及政协占14.04%;法院及检察院占5.28%;新闻媒体占0.92%;高校、科研院所占1.69%;其他占25.69%。第六,地域构成:具备较好的调查覆盖面。涵盖桂林市6城区及11县的党、政、警、机关事业等单位。

二、党员干部意识形态的基本现状

(一)总体对主流意识形态持积极态度,少数存在信仰危机

第一,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多数党员干部持正面看法,60.50%的认为是“中性词汇”,36.85%的认为是“具有正面意义的词汇”,1.08%的表示“不清楚”,0.60%的认为是“具有负面意义的词汇”。第二,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多数持肯定态度,拥护赞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94.23%的人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93.88%的人主张“公平正义”,90.52%的人主张“法治”;61.46%的人选择“自由平等”。第三,信仰问题不容乐观。在回答“您最信仰什么?”有3人选择“金钱”,2人选择“权力”,5人选择“宗教”,42人选择“其他”。这些人尽管人数不多,占6.24%,却也折射出少数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仍然抱有怀疑态度,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任重道远。

(二)基本熟悉党的代表性著作及文献,但理论学习有限

党员干部总体接受过马列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传统教育。第一,在征询“您读过的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原著”时,选择读过《共产党宣言》的占68.31%,读过《资本论》的占44.90%;第二,在“您读过列宁这些代表性篇目吗?”45.74%的读过《国家与革命》,30.37%的读过《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三,在“您读过毛泽东这些著作吗?”72.03%的读过《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69.27%的读过《矛盾论》,66.75%的读过《实践论》,62.55%的读过《论十大关系》,48.74%的读过《新民主主义论》;第四,在回答“您读过下列党内重要文献吗?”82.35%的读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72.51%的读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48.86%的读过《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但是,调查结果也显示,党员干部理论阅读的书目偏少,时间和频次有限。在“您对理论书籍的阅读频率”调查中,回答“半年至少一本”的占46.22%,“一月至少一本”的占22.80%,“一年一本”的占14.29%,选择“其他”的占3.48%,回答“没有”的占2.40%。显然与中央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倡导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高标准严要求相距甚远,因此,科学引导党员干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总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存在不细不实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在党员干部中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对于理论的理解把握有待深入和提高。第一,一些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偏差。调查中,在回答“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时,有83.79%的认同“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5.64%的主张“公有制和没有剥削”,1.92%的选择“劳动成果平均分配”。可见,少数人的认识依然停留于传统社会主义的思维习惯,不是从生产力角度而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说明党的意识形态教育在入脑入心、做细做实方面有待加强。第二,掌握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调查结果并不乐观。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回答“您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有36.37%的人表示“非常了解”,64.83%的人回答“了解一些”。因此,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理应成为党的意识形态教育的重中之重。

(四)理性分析思想领域形势,但错误思潮的影响不容小觑

第一,多数党员干部对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表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回答“您认为当前中国社会思想状况”时,41.90%的肯定“比较多元,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占主导地位”,45.26%的认为“比较多元,且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座谈中,许多党员干部尖锐地指出,在国内外复杂局势下,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影响日趋复杂,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政治立场有所松动,特别是知识分子群体中西方价值观有蔓延趋势,极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健康发展。第二,调查结果也暴露出当前错误社会思潮对干部的影响不容小觑。在提问“您认同下列思想吗?”有49.34%的人选择“民主社会主义”,4.56%的选择“新自由主义”,0.60%的选择“历史虚无主义”,24%的选择“不清楚”。可见,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侵入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对此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五)关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网络信息保持警惕

第一,党报、党刊,特别是当地媒体已成为党员干部了解社会、掌握政策的主渠道。在回答“您经常关注的报纸”中,有48.50%的选择阅读《人民日报》,50.42%的选择《广西日报》;81.51%的选择《桂林日报》。第二,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成为常态。在“您经常关注的网站”中,有56.30%的选择人民网,63.75%的选择新华网。第三,面对各种网络舆情,多数党员干部能够保持警惕,认为网络负面信息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干扰作用尤为突出,必须加强管理。

三、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功的制胜法宝,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对此,大部分党员干部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第一,充分肯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83.07%的党员干部认为意识形态教育应该“强化,不能掉以轻心”。第二,90.03%的党员干部旗帜鲜明地主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应该做到“与时俱进”。第三,不断丰富意识形态教育方式引起广泛共鸣。在“您认为增强意识形态教育效果宜采取何种方式?”时,78.51%的人主张“案例分析”,76.11%的主张“情景教学”,59.90%的主张“课堂传授”,58.10%的主张“经典阅读”,70.10%的主张“典型感召”,1.81%的主张运用其他方式。但是,对意识形态教育采取“无所谓”态度,主张应该“淡化”的党员干部占5.52%。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调研,我们了解到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逐步淡化

在调研与交流中,基层党员干部普遍反映,第一,受国内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过度经济化,思想政治工作被边缘化,整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氛围不浓厚,某些方面越来越向不健康方向发展,乃至一些人价值观扭曲、丑恶黑白不分。第二,对意识形态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尤其在基层,习惯性地认为那是党的高级干部和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理论者的事,与普通党员无关。第三,工作主动性不够,办法不多,导致教育学习制度落实不到位,效果差强人意。

(二)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第一,存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与一些党员干部的实际表现不符的“两张皮现象”,这也是为社会百姓所诟病的地方。比如,有的党员干部,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公开场合高唱理想信念、言必讲马列,而私底下迷信风水,信大师不信马列,暗地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这种知行不一、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表现,虽然出现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第二,党的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与实际结合不紧密。来自基层的党员干部普遍反映:理论学习往往以读报纸、学习文件为主,结合社会实际和个人实际不够,理论学习找不到共振点,缺乏认同感。第三,理论教育习惯讲正确的废话,从概念到概念,抽象枯燥,宏观叙事,缺乏生动形象的事例和典型作依托,难以入脑入心。

(三)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未能与时俱进、及时转型,还停留在传统模式,宣传教育方式机械呆板,缺乏潜移默化的隐形手段,表面热闹而实质无效。在调查中,虽有49.94%的人肯定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认为“形式多样、有针对性、效果好”,但是,更多的党员干部表示不满意,35.05%的认为存在“概念化倾向和说教式弊病”;38.42%的认为“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好”。特别是来自基层的党员干部不客气地指出,一些部门不根据新形势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新方式、新方法、新途径,而是习惯沿用“开会作报告”等老经验老办法,内容枯燥,方式单一,甚至有的将党的意识形态教育虚事虚做,弄虚作假,应付了事,严重影响教育的实效性。

(四)理论教育创新不足,说服力缺乏

第一,教育者自身存在问题。调查中普遍反映,一些教育者自身综合素质低,对理论理解深度有限,独立判断能力较差,授课时不是靠真理说服别人,而是靠权威官位吓唬别人;有的人虽有理论但没实际,讲课不接地气,缺乏对社会热点难点的分析解剖,难于说服听众。第二,教育内容存在滞后性。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面对网络舆情,特别是负面信息、错误思潮,我们的理论未能及时跟进,应对迟缓,致使理论教育说服乏力,时效性大打折扣。第三,理论创新不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主流意识形态自身的科学性、创新性尚显不足,对党员干部缺乏影响力。

(五)组织管理的科学性不足

第一,培训设计层次性、系统性、针对性不强。有的人重复学,有的内容重复教,难以体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逐步推进的教学理念。第二,时间缺乏科学规划,普遍反映学习时间太少。第三,培训普遍存在重机关、轻基层,重领导、轻普通党员的现象。尤其是基层乡镇的党员干部,业务繁琐,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培训制度执行难以到位,脱产学、集中学、专题学的机会偏少。第四,学习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科学的考核,严重制约党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是调查中反映特别强烈的问题。

四、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之策

(一)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教育,旗帜鲜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1.意识形态教育是党的铸魂工程的重要抓手。“高扬党的理想信念旗帜是根本。”[2]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3]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4]“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5]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事实一再表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6]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7]因此,开展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首先就是要解决好理想信念这一根本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强化安身立命之根本,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2.意识形态教育是夯实理论武装的客观需要。“必须把科学理论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思想基础。”[8]在世界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文化价值多元化复杂化的风险挑战。2016年5月19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针对我国当下“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客观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地提出“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一现实课题。[9]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我国思想舆论领域形象而深刻地划分出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向全党提出要求:“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10]就此而言,思想领域的复杂局面,迫切需要针对党员干部这一群体,积极主动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夯实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引导党员干部自觉修炼和掌握这一“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不断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善于运用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涉及大是大非等原则性问题面前,能够站稳政治立场,分清是非界限,在各种错误言论、错误思潮面前,敢于亮剑、敢于发声,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

3.意识形态教育是凝聚共识、赢取未来的重要法宝。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意识形态教育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建设,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我党凝聚社会共识,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不二法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思想建设,积极改造革命队伍中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取得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思想教育,奠定了为广大人民赞许并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复杂环境下,通过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开启了社会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得以确立并贯彻落实,由此开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之路,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今天,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是不可缺位。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行发展的旗帜和灵魂。在此意义上,开展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凝心聚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赢得中国未来新发展的重要法宝。

(二)发挥党校培训的政治优势,打造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

1.紧紧扭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开展培训。第一,将理想信念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上。党校培训应引导党员干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理论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确立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仰。第二,以事实为依据,深入剖析揭露错误思潮“暗藏的玄机”。真理总是在与错误的较量中越辩越明。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力图“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11]第三,以实际行动展示理想信念的魅力。“学习重在应用。”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关键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能够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回应实践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切实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真抓实干中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2.强化理论前沿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不是世外桃源,党校学员来自四面八方,听到的、看到的问题很多,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重大问题都会在党校汇聚。这就给党校提出了加强思想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12]因此,第一,提升党校理论教员的政治敏锐性,确保理论研究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政治敏锐性是对意识形态领域最基本的要求,决不能在这方面犯错误。”[13]第二,强化问题意识,理论研究做到“有的放矢。”“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激发干部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兴奋点。”[14]作为教师应紧扣时代发展的步伐,研究当今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研究党员干部关心的问题,增强理论研究的主动性、前瞻性、针对性。第三,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的事情”,发挥理论研究解疑释惑的功能。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错误言论,特别是那些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不断花样翻新的各路错误思潮,能够迅速跟进研究,在党校课堂理直气壮、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批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辨别是非曲直,坚决守护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修炼理论基本功。教育者先受教育,方能守住一尺讲台。第一,学校应善于顶层设计,重点培养一批理论素质过硬、课堂教学能力强、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格的教师人才队伍。第二,党校教员应主动自觉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结构,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断积累站稳讲台的底气、学科专业的才气和严格要求的勇气。第三,做到三个“善于”。在教学中,善于以理论的真理性和自身的人格魅力,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热情;善于引导学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夯实理论根基;善于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讲好理论课,帮助党员干部明事理辨是非。

(三)依托互联网,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1.提升网络应对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互联网强势发展和作用凸显的背景下,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要适应“网络生存”这一新常态。对此,第一,理论教育者应该熟悉网络新阵地,研究摸索网络传播特有规律,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把意识形态教育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二,追踪分析掌握网络受众心理,适应网络平等沟通交流的对话方式,增强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第三,创新改进意识形态教育网上宣传,善于将抽象深奥的理论信息融入网络用语,借助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传播工具,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受众,逐步消除网络受众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逆反心理,让互联网成为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的第二课堂,使其在碎片化的浏览中不断接受社会主义主流思想的影响。

2.强化互联网思想理论引导。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西方敌对势力毫不犹豫拿起互联网这个武器企图“扳倒中国”,各种唱衰中国的声音通过网络一波一波地袭来;国内一些人也遥相呼应,抓住任何一点失误或是事件大做文章,不遗余力唱反调;更有各种社会思潮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其迷惑性、消解主流的能量不容小觑。因此,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成为意识形态教育不能回避的突出问题。作为教育主体应集中研究优势,抓住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集体理论公关,利用互联网这个“最大的舆论场”,及时发出正面的声音,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入人心。

3.时刻保持与网民互动,掌握舆情民意。当今中国网民人数和网络普及率已经走在世界互联网发展的前列。因此,在网络阵地上开展党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从网民中来,到网民中去”,通过与党员网民讨论交流互动,时时深入细致地了解党员网民所需所求,随时把握党员网民的思想困惑,以便及时将党的理论、政策通过网络传送到每一个党员网民手中,使理论教育的效果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的目的。

(四)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契机,切实推进基层意识形态教育常态化

1.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如果说党校培训重在集中学、专题学,网络宣传教育重在日常性的潜移默化,那么,依托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基层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常态化就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三章第十七条明确规定:“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是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有责任抓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应将党的意识形态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之中,使之常态化、制度化,坚决克服对待意识形态教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现象。

2.丰富学习教育方式,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各级党组织应积极开动脑筋,结合实际,努力打造适应党员干部需要的生动活泼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第一,采取“请进来”。利用党校、高校等现有教育机构的丰富资源,聘请相关专家学者讲课。第二,采取“走出去”。深入农村、厂矿、社区、学校等开展调查研究,向实践学习。第三,采取专题讨论。围绕问题开展专题讨论、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提高思想认识。

3.以问题为导向,突出教育的实践性。党的意识形态教育应该“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15]善于引导党员干部围绕自己的工作难点、老百姓的痛点,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为武器,积极探索基层工作创新,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使党员干部亲身感受学与不学的区别、学得深与学得浅的不同,使人民群众在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中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五)循序渐进,完善意识形态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

1.考核做到系统统筹,各方配合发力。考核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教育成效,应做到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第一,“党校要有一套检查的办法。”党员干部在党校学习期间,“要有检查学习成效的手段”,如通过专题考试、撰写调研报告(或咨政报告)等方式进行学习成果的考核评价。第二,“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也要拿出考核检验的办法。”[16]党员干部回到工作岗位后,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应继续将考核跟踪延伸下去,既把在校学习情况列入该党员干部的绩效考核中去,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硬性条件,同时,加强岗位实践考核,检查党员干部理论运用的实践成效,重点考核党员干部在促进民生改善,推动社会进步及提高本地生态效益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以此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

2.细化考核指标,综合考量干部。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工作相比是“软任务”,考核指标量化在实践中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明确考核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坚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好。以检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为例,第一,进行概念操作化。把考核目标逐步分解为具体指标,如在涉及大是大非问题上,是否有政治定力;在与群众打交道中,是否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精准扶贫、抗震救灾、城市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是否有担当精神,敢挑重担;在工作生活中,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是否经得起考验,等等。第二,进行群众民主测评,相信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第三,进行同级与上级测评。第四,综合不同层级的评价方式进行有效甄别与评估,以形成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

3.尊重规律,彰显考核的准确性。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其效果显现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因此,第一,考核应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避免临时性、应景式、刮风式的突击检查。只有以钉钉子的精神,锲而不舍地抓下去,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收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效果。第二,考核要注意避免偏轻偏重。如果只看发展不顾基础,只看显绩不顾潜绩,只看经济指标不顾民生改善,就会造成考核偏差,影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因此,要辩证分析党员干部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的潜绩与显绩、真绩与假绩的关系,真正让考核经得起实践考验、人民考验、时间考验。

[1][6][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155、50.

[2][10][11][12][16]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求是网,2016-04-30.

[3][4][5]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8、63、137.

[7]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求是网,2016-10-21.

[8]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400.

[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05-19.

[1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30.

[14]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课题组.习近平干部教育培训思想的风格与特点[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7(01).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理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坚持理论创新
题解教育『三问』
党员干部新书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