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7-01-26 21:12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素养科学

(肇庆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为具体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强调动手动脑的科学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成为小学课程改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2013)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而在我国,根据2008年教育资料的统计,农村小学生占全国的70%,显然,提高农村小学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基础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调查

(一)农村小学师生对科学教育的认识状况

笔者针对小学生和小学科学老师对小学科学教育的认识编制了调查问卷,对山西太原市、河南焦作市和广东肇庆市周边地区七所农村小学进行了调查访谈。调查结果显示:85%的小学生对小学科学课程的设定与教学十分满意;80%的小学生认为小学科学不如语文、数学、英语重要;95%的小学生对科学课中讲述的原理和实验十分感兴趣,但是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无法动手实验;97%的学生表示喜欢上科学课;8%的学生表示对科学课有所畏惧。70%的师生认为目前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对原理的讲解,而对学生动手实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现在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很难满足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农村小学生科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1.农村小学生对科学教育的认识有偏差

绝大部分农村小学生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只学必考的内容,其他内容少学或不学,加上中小学科学教育在内容上完全脱离日常生活,“封闭的实验室研究与抽象的问题为主,导致学生对科学理论的来源和科学理论对实际生活作用的认识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位访美学者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中美两国学校里的重要问题。然而,焦点不同,中国的学校更强调学习理论,而美国的学校则更强调学习实践。”其实,实践与理论之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技术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2.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学生的生活环境差异明显

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于城市小学生,农村学生生活在天地广阔的乡间,他们周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有着天然的科学资源,对于一些美丽的植物、动物不仅可以亲眼看见,还可以了解它们的繁殖和生长规律,熟悉生活环境中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他们能够真实地从自然中了解四季更迭,风霜雨露,真实的感受远远比从书中读到的要深刻。因此相对于城市小学生而言,这些环境以及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早已不足为奇了。另外,农村家庭中也存在着丰富的科学课程资源:家里种植粮食、瓜果和蔬菜的,家长肯定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会对这类科学知识有所了解;家里饲养禽类、畜类的,学生自然会在家长的影响下了解禽畜的生活习性、喂养方法和疾病的防治;家里养殖水产的,学生对于水产养殖的知识肯定也是深刻而独到的。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下,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大程度上已经大大超过了科学课这门课程所传授的知识,导致学生会对这门课程缺乏一定的好奇心和敏感性。

(三)农村小学科学教育不容乐观的原因

1.学校、家庭不够重视

因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当前大多数农村小学普遍主修语文、数学等主干课程,科学课程每周安排学时少。调查显示,85%的小学一周安排科学课程的学习仅为2~4节。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但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它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门课。

首先,学校对这门课的要求明显低于语文、数学和英语。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村学校对小学科学课程没有设置具体的考核任务或实践教学要求;大部分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是兼任,较少花费心思钻研、备课。没有对科学教育形成系统化,进而导致了教学效果较差。课程教学设计思路欠条理化,对知识的深浅把握不准,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法。教学中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较少,依旧使用“填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探讨,这样就更加难以激发学生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形成了一个“教师不爱讲,学生不爱学”的恶性循环。

其次,在家庭方面农村家长往往忙于生计,较少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对孩子科学学习进行引导,他们反而常常让孩子干农活以减轻家庭负担。很多农村家长对科学了解少,无法把生活实践和科学学习联系起来。

2.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学校条件比较落后,教师待遇低,师资紧缺,相对于城市农村科学教师的数量偏少,素质偏低。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且注重实践,要上好科学课,不仅需要有专业系统的科学知识,而且要具备良好的科学技能。然而,大多数农村的科学教师,他们自身学历较低,科学知识较匮乏,实践较少,只能按照书本传授理论知识,影响教学效果。

而且,农村小学教师数量极为有限,尤其是小学科学教师,几乎很少有专职的科学教师,80%都是其他主课教师身兼数职来代课,这样就产生了更多的问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不仅得不到保证,而且大量的科学课堂被主课取代。这样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难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农村小学经费不足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也是科学教育受到阻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学设备不齐,实验资源不足。调查表明政府对于农村教育投资仅占教育投资总数的26%,大多数农村小学只有课桌和黑板,根本没有科学课所必要的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和实验室,很多实验或演示根本没办法进行。这样学生不仅无法学到真正的科学知识,拓展创新思维,就连教师也认为课程十分难操作,也就采取简单的教授法授课,无法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

经费的匮乏使得农村小学教师难以得到参加教学研究和学习培训的机会。本来就不甚专业的农村小学科学教师们无法得到专业的培训,也就使农村小学科学的教育在起点上落下一大步。缺乏和有经验的广大小学科学教师们进行交流又会使其教育水平止步不前,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脚步。这样,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只能自己摸索,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实施的难度更大。

4.教材编写与农村现实脱节

小学科学教材内容城乡是统一的,而且大部分内容更倾向于城市地区小学生的认知范畴,没有根据农村实际设计适合农村小学生的内容,这给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农村小学生受学校、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多数没有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学习的起点比城市学生低,再加上农村信息比较闭塞,学生无法从各种外界传媒获得知识,见识自然不如城镇学生广泛,科学素质也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同样的教材,农村学生很明显要比城市学生更加困难。

没有校本课程,教材编写定位不准确,没有发挥农村的自然优势,相反一些不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的科学学习带来困难,让农村小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有一种抵触情绪,使得农村科学教育的实施更加艰难。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提高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一)寻求社会支持

社会对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支持是农村科学教育前进的一大助力。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不足主要是由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引起的。政府部门应多向农村地区投入教育资金,购置相应的教学器具和设备,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帮助农村地区建立一些有助于了解科学发展的网络资源。

教师应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互联网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自己在网上搜索感兴趣的科学问题。科学这门课程,更加适合应用多媒体这种声情并茂的教育技术,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感性直观地接受科学知识,让学生了解科学,体会科学,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

政府要建立城市与农村小学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城市小学科学的教育资源比农村小学更先进、更丰富,政府可以很好地利用城市小学科学教育已有的资源来帮助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实现资源优化。加强农村与城市学校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资源共享,这样也能够对农村小学科学的教育起到有力的带动作用。

(二)提高学校的重视程度,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首先,学校要重视小学科学学科,提高其教育地位。小学科学这一学科在义务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型课程,担负着提高未来国民素质和我国科学竞争地位的重任。学校要在根本上认识到这一点,加强科学教育的学科改革,不能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副科,而应把它提高到关系国家未来人才培养和影响科学进程的高度来认识,从理念上确保科学课的重要地位。

其次,教师是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施者,所以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科学素养。第一,农村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小学科学教育,不能随意用其他科目替代科学课。第二,农村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多参加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第三,教师要改进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让平时很少接触科学的农村学生寓学于乐,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点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

(三)发挥农村家庭的作用

家庭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农村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明显少于城市学生,因而农村家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程度就更大。

首先,农村家长要了解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对科学课程的认识,争取家长对这一课程的支持。学校要多向家长普及科学教育带给孩子和家庭的益处,让家长看到科学课程的实用性,理解科学课程,支持学生接受科学教育。

同时,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农村家长有深入了解自然科学的优势,比如对农作物、饲养牲畜、水产养殖、节气自然等的实践知识。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向孩子传授这些知识,让孩子们多一点对自然知识的了解,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处于一个科学学习的天然环境中,应抓住这一优势来接受科学教育。

在我国小学义务教育占主体的农村,小学生科学教育因为种种原因不尽如人意。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不仅对学生自身认知发展和科学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更对整个国家人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有重大意义,只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都积极地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农村小学科学教育一定会达到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实现小学生科学素养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11.

[2]肖广军.农村小学科学教育亟待加强[J].中国农村教育,2008(3):34-3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郭成,徐燕刚,张大均.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条件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4(2):30-33.

[5]林静.从观念到行为:科学教师教学观念的调查与分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1-161.

[6]阎元红.国外科学教师培养课程结构模式及启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51-153.

[7]刘庆炬.论我国科学教育的三重困境[J].中国成人教育理论纵横,2008(1):9-10.

[8]白中军.农村课程改革之现状[J].中国教育学刊,2008(11):43.

[9]鲁志明.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0(11):25-27.

[10]刘厚兵.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优势与困难分析[J].人教版《自然·科学》专版,2009(2):9-10.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素养科学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