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微课的应用与建设

2017-01-26 21:12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资源库微课数学

(潮州市湘桥区实验学校,广东 潮州 521000)

2013年教育部向全国各省市颁发了13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文件要求: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从而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而“微课”这一新生事物,刚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新方式,微课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也为教师的成长开拓了一个新途径,它必将在教育领域掀起一股学习、应用和研究的热潮。

小学数学微课是一段3-10分钟的微型教学视频,它记录了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某个教学重难点、某个教学环节或某一类题的解题指导而开展的精彩的教学过程。它主题明确、短小精悍、适合网络传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可以反复看,有选择性地看,做到随叫随到,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那么,如何让微课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建设学校微课资源库,让微课进一步得到推广并服务于教学?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目的,选好合适的课型

微课在设计之前,应先明确教学目的,进行严密的诊断,经过可行性分析,选好课型,然后才开启设计之旅。

预习型:这种微课用于学生新课的课前预习,它体现的特点是“先学后教”,其内容是教师把原本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技能进行整合,做成一段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问题解惑、讨论总结和扩展提高。例如六年级《圆的认识》这节课,知识点虽然不难,但多而散,可以让学生利用微课去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课堂上教师主要把精力放在画圆技能的检查和指导,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这种微课大大提高了上课效率,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交流的时间和机会。

讲授型:老师直接讲授概念、计算法则、公式推导、数学规律等知识和技能,常用于课堂教学中为解决重点、难点或某一教学环节。它可以在课中运用,也可以在课后运用,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圆的周长》一课,学生在完成探究实验、汇报交流、初步理解圆周率概念之后,教师可播放一段介绍《圆周率》的微课视频,直观有趣的动画让学生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同时了解圆周率的研究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后,由于课堂上只探究最典型的公式推导方法,教师可以借助讲授型微课,让学生在课后研究和学习其它推导方法,既拓宽知识面,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课堂教学很好的补充。

演示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时会碰到比较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而难以下手,这就需要将数学问题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消化知识。演示型的微课就可以帮助教师完成这个任务。例如制作一段微课视频指导学生画垂线;借助微课视频演示长方体、圆柱体的切拼过程,以此研究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在介绍圆柱侧面展开图时,利用微课展示不同切开方法得到各种不同的展开图。这样的微课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自然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辅助手段。

复习型:利用微课资源复习数学知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复习课对于喜欢新鲜事物的小学生来说,旧知识的大量呈现有时会降低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变得沉闷而枯燥。而时间短、内容精、信息量广的微视频,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学生课前先看复习型的微课,课堂再做反馈、答疑和提升,更能提高教学的实效。复习型微课可以以章节、单元为模块来设计,也能以时间段为单位来设计。例如周末的复习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一周学过的知识,并进行有机整理;寒暑假在家休息的时间比较长,可以隔一段时间发布一个微课,让学生在家听听老师的授课,复习相关的功课内容,同时老师可以布置有趣的实践作业,指导学生度过一个劳逸结合、有意义的假期。有了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温旧而知新,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

解题型:这类微课主要是通过对一类数学习题进行剖析、讲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并提高解题的技巧。由于习题的难度有层次性,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课堂上讲解一道基础习题,对学困生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无异于浪费时间。借助解题型微课,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自身需要的课程。譬如,笔者喜欢布置“每日一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但又难以挤出时间给学生讲解每天一道的思考题。有了微课,我就可以把题目的分析和解答的过程制作成微课,发布在班级的微信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把老师请出来为他讲解难题,这就是微课的魅力所在。

(二)微课选题要小而精

要制作一节好的微课,首先就是选题设计。合理选题是微课设计至关重要的一步。由于教师们习惯了传统教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总是习惯构思一堂完整的课,这就不符合微课的设计要求。如果教师对微课认识不到位,就会出现选题过大、过泛的问题。例如有一位老师设计一节讲授型微课《小数乘法》,课中介绍了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两种类型的算式的计算法则,这样学生还没学好第一个类型,教师就紧接着讲授第二个类型,这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像这样的数学问题就应该分成两节微课分别制作单独的视频,做到一节微课只集中阐释一个知识点,这既有助于教师精心设计微课的内容和形式,也有助于在短时间内把知识点讲解得更加透彻。总之,微课选题设计的关键之处是站在学生角度,而不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设计思想。

(三)把控录制时长

学生学习的课程多、疑问多、如果每个微课时间过长,就没有时间看完他想看的微课;如果微课的内容拖泥带水,无法迅速、有效地传授学生想学的知识,学生甚至会对这个微课产生厌恶感。实际上,几分钟的时间足够讲透一个知识点,否则要么是教师讲的太泛,抓不着重点、要么是讲得太罗嗦、语言不够精炼。由于微课的观看、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相比起教师面对面的授课自然缺少一定约束力,所以微课内容的吸引力、儿童注意力的持久性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学习的质量。小学数学微课最佳的录制时长为3-8分钟,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求也应有所不同。教师在设计和录制微课之前,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严格把控微课的录制时长。一般来说,低年级2-4分钟为宜,中年级4-6分钟为宜,高年级5-8分钟为宜。

二、建立微课资源库,让微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优秀的微课凝聚了教师的心血,是教师们智慧的结晶,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只有推广出去,提高了使用率,使更多的学生受益,才能真正实现微课的价值。把各种零碎的微课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当需要调用的时候能快速定位,这就需要一个微课资源库。

校园级的微课资源库建设应该有统筹的整体规划、结构设计、建设方案。微课资源库的建设不是简单的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优秀教学团队的智慧结晶。为了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资源建设中,学校数学教研组应设计好活动方案并落实执行,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和奖励机制使微课资源库的建设成为常态化。例如,参考“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晒课活动,根据各年级的课程目录建立树状结构文件夹,并且在每一课程文件夹里面设置“课前”“课中”“课后”3个子文件夹,上传资源时教师只需找到相应文件夹存放即可。学校要组织教师们每学期精心录制1至2个优秀微课,上传到学校微课资源库,学期末再由教研组组织评委对教师们上传的微课作品进行评比,表彰优秀。有了资源库架构,教师就能够根据库中不同课程微课资源的完整度有选择性地进行设计、录制和上传,这样就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和缺乏,使微课资源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最终达到资源库中的微课应有尽有。学校有了微课资源库,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微课,利用班级的QQ群、微信群或是个人的空间、微博进行发布和推广,学生就可以利用在家的时间进行微课的学习。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构建开放式的微课资源平台,实现在线的课程学习、练习、评价和反馈等功能。在平台中,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通过在线练习平台进行效果的检测,通过评价反馈平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互联网微课资源平台将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分层次的学习要求。

三、结束语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产物,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一节好的微课不仅取决于其设计与制作的水平,同时还要看它在实际应用中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捕捉恰当有效的教学资源,选好切入点,制作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的微课,吸引学生自主走进微课课堂学习,实现“翻转课堂”的作用,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要加快微课资源库的建设,提高微课的使用效率,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同时促使教师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卞惠石.小学数学微课的应用与建设[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5(2):20-22.

[2]张艳.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31):198-198.

猜你喜欢
资源库微课数学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