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与课本“合作”的素养

2017-01-26 21:12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合作课本记忆

(惠州市水北小学,广东 惠州 516001)

我们要使用一种电器或安装一样物品时,在动手使用之前,首先会习惯性阅看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在使用说明书里,一般都会有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清楚后,再动手安装及使用物品。这样可使我们免于操作失误,顺利完成安装并学会简单使用。再进一步,则还能安全处理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小问题。

学习计算机也与此类似,小学课本相当于小学计算机使用的“说明书”。如果能让小学生把“动手前看说明书”的习惯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使用计算机。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课本的功能就是“说明书”,它就是最基础的操作手册,它的作用无异于老师。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团队合作过程,那么,课本是“团队成员”之一。教师要让学生重视解读课本里的信息,也就是重视与课本的“合作”。

所谓合作,就是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在团队中个人素养的体现。这种合作能力或称素养,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养成目标。

一、培养学生职能明确、分工合作的思想素养

信息技术课堂上,课本的“职责”是:给学生提供文字或图片的资料,列举出对应的操作例子。学生的“工作”是:参考课本里的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并完成教师布置的某项任务。教师的“角色”是:分配时间,帮助学生看懂课本这个“使用说明书”,并布置“说明书”以外的实践任务。

小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是比较少的,想要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内掌握技能,最基础的“使用说明书”就是信息技术课本了。教师在课上要减少讲解的时间,让学生多阅读课本,进行自主思考,再将大部分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对照操作。这样学生就不会盲目点击,胡乱操作,浪费时间了。

例如:在讲授“调查旅游意向”一课时,在“调整行高与列宽”和“创建图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未予演示,只是让学生边自主解读课本步骤,边对照进行电脑操作。学生最后都能按照课本的步骤,把行高和列宽调整到符合自己的要求,并利用自己制作的EXCEL表格,做好基本的图表。从实际掌握情况看,学生这样做对知识点的记忆效果,比老师在讲台上操作演示的记忆效果要好。而且,只要依照课本的指引,即使动手能力稍逊一筹的学生,也能照样做出课本中的例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教科书已从以前的英文版本,演化为到现在的汉化版本;从过去的整本文字描述,到如今的图文并茂标注;此外,课本与机器界面的更新也越来越同步了。虽说现在计算机的操作界面越来越明了,发展也越来越智能化,学生很容易就可以上手操作,但是在课堂上,课本提供的资料依然如同“导航仪”,是小学生使用计算机最直接的导引者。好好利用这个“导航仪”,就可以使学生避免盲目操作,以准确的路线到达目的地。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课本提供资料,学生动手操作,老师指导维护,这3个分工明确的“角色”,若能各司其职,充分体现合作的精神,就能较出色地完成课堂任务。如果学生在课上能意识到自己该学什么?能学什么?怎样去学?老师和课本中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助自己?则学生就一定能做到自律,并能及时向老师请教。

当教师和学生都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职责意识,则不论是在学校的课堂里,还是在学校外的生活中,都能顺利地进行合作学习和正确摄取信息“养料”。

二、培养学生模仿操作和主动思考的思维素养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头脑中的思维是在听不见、看不着的情况下产生的,知识的交流和碰撞,亦可以在无声的环境中进行,课本就是无声的老师!

课本与老师讲解,两者展示知识的方式不同,老师是通过声音解释和动作演示来展示知识,而课本是利用文字说明及图示范例展示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当老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讲述和操作时,由于学生的接受力不同,注意力也不同,若是没有笔记记录,稍不留神老师讲解的操作信息会很快一闪而过,这样就容易造成知识的缺失。而课本的知识信息是以文字或图片形式记录下来的,在上课时,学生只要在操作过程中仔细解读课本里的步骤,找到提示信息,就能顺利地一步一步往下操作。

在课堂上,当老师发挥主导作用时,会引导学生解读课本中的知识点;而学生与课本在课堂上的“合作”,就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本绝不会自动地将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中,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点下翻阅课本,自觉地观察和思考。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只要认真阅读和研究,模仿书本里面给出的例子,就可以在电脑中做出效果相同的实例。

课本与动态、有声的动画视频展示知识的方式也不相同。在理解知识信息与实际上机操作的对比过程中,动画视频可能会暂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相对于专注和解读能力而言,课本提供的是安静的环境,安静的文字能让学生认真地阅读和对照观察,能让学生的操作思维自主地走得更远。

与课本无声的合作,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而主动接受知识,可使其对知识的领悟、理解更深刻,主动思维的效果是讲授灌输方式无法比拟的。

三、培养学生系统阅读和长期记忆的习惯素养

重视与课本进行系统化的“合作”,其实就是要重视解读课本里的系统信息,使之在大脑中形成长期记忆。

德国心理学家Ebbinghaus的研究发现,多数人阅读的书,在20分钟之后只记得其中六成,隔天则只记得其中的三成。再住后遗忘的速度较为趋缓,一个月后还能记得其中的两成。由此可见,书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将其内容长期记忆下来。

所谓长期记忆,是能够保持几天到几年的记忆。在没有形成长期记忆之前,我们有印象的知识都是碎片式的,要将这些碎片式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信息存储在大脑里,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在课堂学习中更是如此,课堂时间紧,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其实也是零碎的。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本就好比“烂笔头”,作用就是系统化地记录某段时间学习的知识章节,帮助我们把知识点清清楚楚地列出来,让教师和学生反复翻读。时间长了,忘记某个点的话,还可以再反复查阅,连接上知识系统。

课本的知识内容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它所呈现的知识都是有联系的,而且是系统化的。只要学生在每次上信息技术课时,都能仔细阅读课本后再进行操作练习,那么操作就像是复习,学生就可以有效地将课本要点和操作步骤融合成长期记忆,储存在头脑中,以后碰到类似的操作,就可以在大脑里随时调出来用了。

广东教育出版社的信息技术课本中还蕴含着许多课外信息。如每个章节里不时出现的“长见识”,就是拓展了一些与本章内容有联系的课外知识,或者是古今中外的,或者是现时流行的。例如:在学习“QQ即时交流”的章节结尾,介绍了现在中国最流行的手机软件——“微信”。该部分内容联系现实生活,是知识系统的延伸,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课本内容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它是许多教师实践经验的总结。教材的编著集中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和经验,经过多次修改、校对、审核,才能编集成册出版的。面对学者的智慧结晶,我们只有认真、系统地阅读,才能感受其中智慧的光芒,体悟更多的知识精华。

四、培养学生运用正确学习方法,养成习惯延伸的素养

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学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这里所说的“习惯”,就是要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前先解读课本的习惯。朗读、默读、阅读、全班齐读……这些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也同样适用。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虽说是以操作为主,但在操作前,解读课本里的信息是首要的技能,也就是说与课本“合作”的技能,是最基础的“获取”技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与课本进行“合作”,就是掌握了这门学科里一项获取信息的技能方法,这将使学生获益良多。学生掌握了如何获取知识,知道了分阶段的获取,就能在未来所有学习中,乃至在生活中受益匪浅。

教师自身也应该将“与课本合作”这项技能发挥出来,课本已有明确操作步骤的,不要重复再讲,也不要重复演示,而是强调让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应该将一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尝试并实践与课本“合作”,即自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长期固定的记忆,要使学生努力学习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养成课堂“合作”的良好习惯。

阅读能把现实的文字或图片记忆起来,在大脑里形成初步的印象,这就是在信息技术中获取信息的技能,也是信息技术课程要培养的技能。阅读能保持头脑的冷静,能在获取的信息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重视课本阅读,养成阅读课本的习惯,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掌握的知识也会更加系统化。通常所说的无师自通,就是通过阅读书本、查找各种资料,通过自主学习而掌握知识。学生只有不断地阅看课本内容,不断地强化自主学习训练,才可以游刃有余地掌握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与课本“合作”的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和技能。只要掌握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要素,就可以不变应万变了。因此,与课本“合作”,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个“信息技术”。

由于社会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学科课堂中学习的计算机软件,淘汰更新速度非常快。课堂里的教学器材,则不容易更新换代;配套的课本编著与形成,也需要时间的积累,由此会造成课堂上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不同步。教学使用的操作机器和课本或许是滞后的,而经过不懈努力培养的学生的良好素养却永远不会滞后。

参考文献:

[1]李慧波.团队精神[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黄雅莉.互联网+:提升阅读素养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前沿,2016(9).

[3]周骏,刘清颖.“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阅读特征、问题及启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4).

[4]要志东,李文郁.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用书[M].2010.

[5]DAVID R.S.发展心理学[M].9版.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16.

[6]周德炎.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初探[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3(3).

猜你喜欢
合作课本记忆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