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分析

2017-01-28 02:45崔艳辉
智慧健康 2017年12期
关键词:肌瘤开腹腹腔镜

崔艳辉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分析

崔艳辉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子宫肌瘤病患120例进行研究,并随机的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病率等的对比来看,观察组都要好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显著。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

0 引言

子宫肌瘤是妇科较为常见的一类肿瘤,伴随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也得以在临床使用。子宫肌瘤发病缓慢,会造成月经增加,严重时会引发压迫症,也是导致流产﹑不孕的重要因素。据研究发现,子宫肌瘤不孕病人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 后, 受 孕 率 接 近16.0%-53.1%。本文选择某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子宫肌瘤病患120例进行研究,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子宫肌瘤病患120例进行研究,并将他们随机的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年龄(34.7±2.6)岁,肿瘤直径4.2-8.7cm,数量3-9个,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组成员在年龄等各方面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着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病人应用膀胱截石位,术中应用头低臀高位,设置举宫器,放置子宫便于手术。腹部三孔穿刺,在脐轮﹑左下腹﹑右下腹等顺序设置10mm﹑5mm﹑10mm的Trocar,设置腹腔镜以及其他器具。按照肿瘤的不同位置应用相应的术式:①如果是壁间肌瘤:并不是非要选取于瘤体最为凸显的位置,前壁与后壁间的采用近宫底部斜行切口,侧壁的采用近宫体侧纵行切口,在突出位置使用电凝钳生成一条纵向的电凝带,长短是与瘤体相一致,沿其电切至瘤体,分割假包膜,使用抓钳夹住瘤体产生张力,接着将肌瘤向下分割到基底部,电凝隔断,洗净残腔,最后连续扣锁缝合;②如果是浆膜下肌瘤:如果是蒂较细的可以将其电凝变白后割断。如果是蒂较宽的要进行“8”字缝合;③如果是阔韧带肌瘤:首先要分辨出输卵管方向,接着靠近子宫体部浆肌层生成一纵切口,抓钳抓取肌瘤,分割包膜及周边组织到基底部套扎后隔断,确认是否存在出血﹑输尿管毁损等,间断缝合;④切掉的肿瘤进行粉碎处理并取出。术后补液,一般是使用抗生素﹑缩宫素三日[2]。

对照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应用常规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2 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病率等的对比来看,观察组都要好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出血非常多,防止出血以及及时的止血是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切割子宫肌壁时必须辨明解剖层级,遭遇血管时要先凝后切,分割过程中要逐步推进,全层切割之后,出血位置使用双极电凝来止血。当肿瘤娩出瘤腔时,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实现止血后再切开。进行缝合时,要依照各层逐步递进﹑间隔“8”字缝合,不要留下死腔。所以及时的缝合是最为可用的止血方法。本研究都是应用的缝合止血,成效显著,没有因出血而转开腹。

对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来说,特别是径线超过6cm的肌瘤,怎样降低出血﹑缩减手术时间是成功的关键。与剖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的应用会受到视野及操作视角的影响,所以切口不是必须设置在肿瘤最为凸显的位置。前壁与后壁间的采用近宫底部斜行切口,侧壁的采用近宫体侧纵行切口。实践表明,该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镜下视野及操作视角的影响,方便操作,时间也能够节省很多[3]。

对于残腔的缝合,一般应用深浅循环往复缝合方法,也就是切口应用深至残腔底层“8”字缝合,方便残腔紧闭,防止出血﹑血肿等现象。浅仅到子宫肌层0.5-1cm左右,方便浆肌层的对接及止血﹑循环往复锁边缝合。都采用镜下缝合,取得较为不错的效果[4-5]。

3.1 术中及术后面临的问题

(1)术中面临的问题。在术中面临的问题在于出血及血肿的出现。国内的隋丽红等人通过对子宫创面的镜下缝合方法的研究,实现了改进,以前采用的都是单纯持续或间隔缝合的方式,研究发现,以上两种方式都有着很大的不足:前者在缝合期间缝线易于活动,而后者的打结数目较多,不方便拉紧;此外,以上两种方式都不容易实现瘤腔的完全缝合,创面会出现渗血,进而造成手术时间的增加,出血现象加剧。边爱平等人采用1号无损伤线直褥式卷折持续缝合,使得切边内翻卷折充填瘤窝,如此不但方便压紧止血,也方便拉扯缝线。经实践表明,使用效果非常不错,手术时间也更短,且表层较光滑,减少了术后盆腔粘连的出现可能,腹腔镜组病人术后身体恢复的时间与开腹组相比要短,盆腔粘连出现率也低。

(2)术后面临的问题。一是,术后复发,因为腹腔镜下难以触及到较小的肌瘤,极易忽视,这就使得术后复发的可能高过开腹手术,而且时间较短。因此,术前需要做盆腔超声波检测,以掌握肌瘤的大小﹑数目及所在方位,进而方便手术途径的选择。调查发现,术后五年累积复发率单发肌瘤是11%,而多发肌瘤达74%。研究表明,应用磁共振技术来检测肌瘤的大小﹑数目及所在方位,要好于超声。为了更加准确的掌握子宫内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多发子宫肌瘤来说,应用盆腔磁共振技术来检测,方便查找到微小肌瘤,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术后复发。二是,对生育的影响。术后妊娠率达16.0%-53.1%,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对病人再次妊娠术式更有优势,本研究中腹腔镜治疗的病人术后妊娠率远超过开腹手术的病人,实践表现与以上研究结果相一致,证明术后妊娠结局要好于TAM。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出现子宫破损的可能性,常常认为在术中合理的缝合与子宫破损的出现有着一定联系,本文研究中不存在出现子宫破损的情况,妊娠结局都很好。

3.2 与其他几类子宫肌瘤治疗方法的比较

(1)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腹腔镜的使用有着以下特点:造成的创伤较小﹑出血较少﹑后期恢复更快﹑手术时间较短等。王霞等人对8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人进行研究,考虑到其可靠性及易用性,对比两组病人术中情况,手术疗效及后期恢复情况。两组病人都取得了成功,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损耗时间都要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术后排气时间及入院时间也要少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出现率没有特别大的差别。某项对于术后疼痛的双盲对比研究发现,术后72h病人的疼痛与开腹组相比,LM组要显著的低一些。不过,该手术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它的复发可能性要高过开腹组,而且它的手术适应证会因手术人员的经验等方面的差距而出现很大差别,因此病例的选取必须严格,并向病人讲解情况,由病人自主选择手术形式。

(2)与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的比较。该项技术属于针对子宫肌瘤的一类新方法,且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它是利用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引入栓塞微粒,比如:明胶海绵等,通过切断肌瘤血供,使其形成缺血性状况,不断萎缩,实现了影响肌瘤生存﹑改善健康的目标。

(3)与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术的比较。超声消融术(HIFU)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针对子宫肌瘤的新方法,应用的是高强度聚焦超声的热效应等机理开展无创手术,将外部超声能量利用软组织,集聚于靶区内的肌瘤上,对其形成生物效应,实现肌瘤切割的目标,而四周的正常机体却不会遭受影响。王富兰等人的研究认为,HIFU有着以下特点:无需开腹﹑造成创伤小﹑完整保存子宫﹑恢复时间短等,这对于病人来说,不管是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特别是在迅速恢复病人生存质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不仅会遭受各种手术形式的影响,还与病人之前的生存状况﹑心理情况等有所联系。在以后的研究中,要积极考虑对病人生存质量会造成影响的可能因素,使我们的理论研究与临床情况更为相符,为HIFU的长期应用提供借鉴[6-7]。

(4)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该手术有着时间短﹑恢复迅速﹑出血不多等优点,而且可靠性更高,值得应用。该手术免除了腹腔影响,并省掉了腹腔镜下肌瘤粉碎的步骤,所以手术所需时间较短,出血少,且无需特别﹑贵重的设备。李香娟等人研究了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85例,以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96例的手术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术后胃肠机能恢复不存在统计学差别,与腹腔镜组相比较,阴道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诊疗成本上都要低一些(P<0.05),但术后病率高于腹腔镜组(P<0.05),不过,由于阴道内存在某些菌群具有可能的致病性,病人易出现感染,还会受到麻醉等方面的影响,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所下降,易发生疾病感染。它可以说是当前手术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发展,其最终效果与手术人员的技术能力﹑病人情况的准确把握以及部分特定设备的使用有所关联[8-10]。

伴随女性婚育年龄的不断增高,未育女性患上子宫肌瘤的数字也在增加,人们对生殖内分泌健康状况逐渐加以关注,更多的女性想要完整的保存子宫,想要行子宫肌瘤剥除术,且当前的人们对微创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也进一步推动了腹腔镜手术的推广。当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革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不断得到加强,适应证范围也不断得到拓展。相关人员可以应用张震宇等提出的LM手术评分体系对其做出整体上的评分,以方便选取手术对象,当然也不能过于拘泥。与其余几类手术形式比较,LM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在某些情况下其余几类手术方式也许更为适用,所以我们应实现共同发展,以取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4 结语

总的来说,腹腔镜造成的创伤较小,恢复时间较短,术后盆腔粘连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输卵管的常规功能,这对年轻女性及想要继续生育的女性来讲有着一定吸引力,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手术形式,是临床治疗中可以选用的术式。不过,它对手术人员﹑设备﹑成本的要求相对要高,因此各大医院要根据自身情况,医护人员水平及病人的个人想法,选取对病人最为有利的方式,既取得理想的疗效,又尽量满足病人的意愿。

[1] 周媛萍,彭宏,梁碧宽,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减少术中出血的两种方法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8):708-710.

[2] 李龙,王月玲.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19(4):363-364.

[3] 胡艳萍,李璐.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

[4] 耿鹂姝.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卵巢功能及创伤相关指标变化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3):465-466.

[5] 贾丽娅,刘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7(27):158-159.

[6] 杨秀艳.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4):105-106.

[7] 郑学民.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卫生经济学分析[D].新乡医学院,2016.

[8] 栾珊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分析[D].苏州大学,2013.

[9] 郭凤琴,游颜杰.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09):42-43.

[10] 陈萌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对比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3.

Effect Analysis of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CUI Yan-hui
(Linfen City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xi, Linfen, Shanxi, 041000)

ObjectiveTo analyz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myomectomy.MethodsChoose 120 cases uterine leiomyoma patients in a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for study, divide them into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and control group with abdominal myomectomy, carry on comparison.Results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mount,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comprison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Laparoscopic myomectomy has remarkable effect for myomectomy.

Laparoscopy; Myomectomy; Effect

崔艳辉,女,汉族,山西省临汾市,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妇科。

10.19335/j.cnki.2096-1219.2017.12.023

猜你喜欢
肌瘤开腹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