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谷类食物摄入状况及变化

2017-02-22 08:55许晓丽赵丽云房红芸郭齐雅于文涛房玥晖于冬梅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1期
关键词:谷类摄入量膳食

许晓丽,赵丽云,房红芸,郭齐雅,王 寻,于文涛,房玥晖,于冬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北京 100050)

中国居民谷类食物摄入状况及变化

许晓丽,赵丽云,房红芸,郭齐雅,王 寻,于文涛,房玥晖,于冬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北京 100050)

目的:分析我国城乡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状况及变化。 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1省份150个监测点62 857名居民。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法收集谷类食物的摄入情况。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经过复杂抽样加权处理,计算中国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结果:2010—2012年我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谷类食物摄入量为335.4 g,城市(279.8 g)显著低于农村(388.6g),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谷类摄入量呈递增趋势,分别为265.7、282.2、371.6、 426.8g。过去30年,我国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杂粮类食物摄入量下降最为明显。相比于1982年,谷类食物摄入量下降了172.4 g(33.8%)。结论:过去30年我国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呈下降趋势,需要引导居民合理摄入谷类食物。

营养与健康监测;谷类食物摄入;现况;变化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可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模式的缺陷,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均有益[1-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更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和纯热能食物[3]。本研究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数据,并与1982年、1992年、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比较,分析我国居民谷类食物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引导居民合理摄入谷类食物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包括县、县级市、区)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四类[4]。

1.2 调查方法

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法。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连续收集被调查者3d(2个工作日、1个休息日)在家和在外的所有饮食情况,完成24h膳食回顾表,详细记录包括谷类在内的所有摄入食物的食物名称、食物摄入量等信息。

1.3 相关定义

本研究中谷类食物指包括小麦、大米、玉米、小米、高粱的所有粮谷类食物及其制品。米类包括各种大米及其制品。面类包括小麦粉及其制品。其他谷类指去除米类面类的其他谷类食物。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统一建立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录入平台进行调查数据录入。数据的清理与分析采用SAS9.1软件。参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人口数据对谷类食物的摄入量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处理。大米制品及面制品的摄入量均按照能量值折合为大米和面粉的生重量。18岁从事轻体力劳动的男性为标准人。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5]计算标准人日的谷类食物摄入量。为了比较不同年份谷类食物摄入量的变化趋势,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00版)》[6]再次计算标准人日的谷类食物摄入量。对于异常值的处理,剔除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量过低或过高的被调查者。去掉3d膳食调查期间膳食记录天数不足1d的35人,实际分析的膳食样本数62 857人。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参与3d 24h膳食调查的总户数为26 516户(大城市6 069户、中小城市7 085户、普通农村8 084户、贫困农村5 278户),调查总人数为64 038人(大城市14 246人、中小城市16 892人、普通农村20 203人、贫困农村12 697人)。其中男性29 964人,占46.8%;女性34 074人,占53.2%。分年龄段看,2~5岁1 730人、6~17岁5 809人、18~44岁19 659人、45~59岁19 831人、60岁及以上17 009人。剔除异常值后纳入谷类食物摄入量分析的调查对象共62 857名,其中城市30 556名、农村32 301名;男性29 389名(城市13 948名、农村15 441名)、女性33 468名(城市16 608名、农村16 860名);2~5岁、6~17岁、18~44岁、45~59岁、≥60岁居民分别为1 652、5 676、19 363、19 554、16 612名。

2.2 不同地区谷类食物摄入量

2010—2012年我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谷类食物摄入量为335.4g,其中米及其制品176.6 g、面及其制品142.2 g、其他谷类16.6 g。米及其制品摄入量最高,面制品次之,其他谷类最少。从城乡分布看,城市居民谷类食物摄入量(279.8 g)显著低于农村居民(388.6 g);城市面类食物摄入量(134.2 g)高于米类食物(129.9 g)、农村米类食物摄入量(221.5 g)高于面类食物(149.7 g)。从四类地区看,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谷类摄入量分别为265.7、282.2、371.6、 426.8 g,呈递增趋势,大城市和贫困农村相差161.1 g。在三类谷类食物中,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面类食物摄入量最高,分别为135.6、134.0 g;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的米类食物摄入量最高,分别为213.0、240.5 g(表1)。

表1 中国不同地区居民谷类食物摄入量 单位:g/标准人日

注:标准人:18岁从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男子,能量需要量为2 250kcal《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

2.3 谷类食物摄入变化

纵观四次的全国营养调查,我国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米面外的其他谷类摄入量下降最为明显。谷类食物的摄入量从1982年的509.7 g下降到2012年337.3 g,下降了172.4 g。其他谷类的摄入量从1982年的103.5g、1992年34.5 g、2002年25.3g 下降到2012年16.8 g,下降了86.7 g(相比于1982年下降83.8%)。相比于1982年,米类食物和面类食物的摄入量分别下降了39.3 g (18.1%)和46.4 g(24.5%)。从城乡分布看,城市谷类食物的摄入量相比于农村下降更多,分别下降了177.6 g 和140.3 g。城市谷类和面类食物的摄入量下降的更为明显,分别下降了86.2 g (39.7%)和83.3 g (38.2%)。而农村米面外的其他谷类食物的摄入量下降最为明显,从1982年的137.0 g 下降到2012年的17.6 g,下降了119.4 g(87.2%)(表2)。

表2 1982、1992、2002、2010—2012年中国居民谷类食物摄入量变化 单位:g/标准人日

注:标准人:18岁从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男子,能量需要量为2 400kcal《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00版)》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为335.4g,米类摄入量最高(176.6g),杂粮摄入量最低(16.6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强调谷类食物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本保障,建议一般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0~400g,同时建议每天最好能吃50~50g全谷物和杂豆、50~100g的薯类[7]。《2015年美国膳食指南》中关于健康摄食模式推荐的主要谷类食物中也建议每日摄入的谷物中至少一半应是全谷[8]。我国居民谷类摄入总量尚可,但杂粮摄入量偏低。杂粮营养素全面平衡,含有高比例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也较高,其营养效果远超过精米精面[9]。

研究显示,谷类食物的摄入量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大城市摄入量最低,贫困农村最高,而且贫困农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已经超过我国膳食指南推荐的摄入量。这可能与经济收入水平和谷类食物的价格有关[10-12]。城市居民收入高,有机会和能力购买更多的食物。农村居民,尤其是生活在贫困地区人民,谷类食物是他们最经济的能量食物。

过去30年,我国居民的谷类食物摄入总量不断下降,杂粮摄入量下降最为明显。1982—2012年四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能量的主要食物来源中,谷类食物供能比从1982年城市70%、农村80%,1992年66.8%,2002年57.9%下降到2012年53.1%[13-14]。有关粮谷类食物供能比与相关慢性病患病相对风险的研究结果显示:与粮谷类供能比< 55 % 的人群组相比,随着膳食粮谷类食物供能比的增加,人群患超重、肥胖、高血压、高TC血症、高T G血症、高LDL-C血症的风险降低[15]。部分杂粮虽然有些口感粗糙,但杂粮在调剂饮食结构和均衡膳食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要加强人民对谷类食物营养价值的认识,引导人民正确合理的摄入谷类食物。◇

[1]Kant AK.Dietary patterns:biomarkers and chronic disease risk[J]. Appl Physiol Nutr Metab,2010(35):199-206.

[2]Tucker KL.Dietary patterns,approaches,and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J]. Appl Physiol Nutr Metab,2010(35):211-218.

[3]何宇纳,翟凤英,王志宏,等.中国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的来源构成及变化[J].营养学报,2005,27(5):358-361.

[4]赵丽云,马冠生,朴建华,等.2010—201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总体方案[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50(3):204-207.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94.

[6]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00版)[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7]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6-7.

[8]顾景范.《2015年美国膳食指南》简介[J].营养学报,2016,38(1):1-6.

[9]李伟.几种杂粮的药用及保健作用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1):88-90.

[10]Kriaucioniene V,Petkeviciene J,Klumbiene J.Dietary patterns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in Lithuanianadult population [J].Medicina(Kaunas),2008,44(10):799-804.

[11]洪忻,李解权,王志勇,等.南京城区居民膳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1):54-57.

[12]周琳,杨祯妮,程广燕,等.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主要特征与问题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22(3):47-51.

[13]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

[14]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5]陈春明,赵文华,杨正雄,等.中国慢性病控制中膳食关键因素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9):739-743.

(责任编辑 李婷婷)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sumption and Variation of Cereal in China

XU Xiao-li,ZHAO Li-yun,FANG Hong-yun,GUO Qi-ya,WANG Xun,YU Wen-tao,FANG Yue-hui,YU Dong-mei

(National Institute for Nutrition and Health,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Prevention,Beijing 100050,China)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illance;cereal consumption;present situation;variation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改重大项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2010—2013年)。

许晓丽(1983— ),女,硕士,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人群营养调查与评价、干预。

于冬梅(1972— ),女,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营养与健康流行病学。

猜你喜欢
谷类摄入量膳食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开封后水分活度的变化及安全性评价
从营养膳食学角度分析体育生日常膳食的管理
秋天膳食九字诀
速滑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补充措施
多吃全谷类食物可防结直肠癌
中国人盐摄入量依然超标
常吃全谷类食物益健康
营养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