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让课堂更有效

2017-02-23 06:31穆静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培养习惯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穆静

摘 要:自主学习不仅能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诱导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课堂实效。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呢?应在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几方面上下功夫。

关键词: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创设空间 教给方法 培养习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会学”“善学”呢?多年来,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摸索,现总结如下: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提高阅读效益的基础。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所以浓厚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无限热情,能够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任务之中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想方设法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使语文知识趣味化。如学习了唐诗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后,组织学生观察落日时的景色,并指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夕阳余辉洒满天的壮丽景观,给描述较好的同学以表扬鼓励,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更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或稍作改编、或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首先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民主,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尽管这些看法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诞不稽、幼稚可笑的,我们都要热情地鼓励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身心自由,才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自主地学习。我在教《不懂就要问》这课时,预习前,我就要求同学们认真预习,然后提出所有想问的问题。结果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比以往多得多,甚至有一位同学问我:“老师,孙中山小时候那么会提问题,他后来成为科学家了吗?”这个问题与课文内容毫无关系,但我没有拒绝回答,而是给他们讲了孙中山以后的事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整节课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因此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逐步培養学生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必须立足课内,注目课外,充分寻找读物与生活的链接点。三、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出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使学生能够进行快速有效的自学,这是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重点。而小学生,年龄小,各方面的能力有限。如在布置预习任务时简单一句“回家预习”,即是对学生的听之任之。而此时的学生,或许就如同无头苍蝇般到处乱撞,不知何可为,何不可为。故而,教师在具体的安排学习任务之前,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课文内容列出相应的学习提纲,进行提示。因各年级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学习的要求也有分别,课型不同,学习要求也有差异。一般讲,学习提示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各种自学方法加以指导。如:(1)、教师通过“帮”,教会学生处理信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还相当有限,教师就应该指导与帮助他们,让他们学会分项整理,再综合挑选自己最喜欢、与自己的课题内容最贴切最有用的材料;(2)、教师通过“放”的方法,教会学生自主选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做实验、找资料、比较、综合等方法后,教师对一些较浅显的问题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选题、自主研究;(3)、教师通过“导”的方法,教会学生主动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但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的:(1)、在预习时,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不懂读的字词,然后想办法弄懂他们。如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2)、把不懂的问题写在本子上,或独立思考,或请教同学。这样,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就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3)、鼓励合作学习,把班上的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拿到小组里去讨论解决。这样,既能充分让他们自主学习,又能增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每个同学在小组里都是平等的个体,可以自如地发表意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于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阅读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回顾阅读改革的出路就是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学生终身发展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1]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

[2] 《语文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培养习惯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指导一年级学生写好字的策略与方法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