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中人文关怀缺失现象及对策研究

2017-03-09 01:12林培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贫困生关怀资助

林培玲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浅析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中人文关怀缺失现象及对策研究

林培玲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倾向于经济资助,往往忽略对贫困生心理、思想、发展等需求的人文关怀。高职院校既要做好经济资助,又要把人文关怀贯穿于资助工作的全过程,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贫困生;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以经济资助为途径,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心理、自身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资助育人工作中,一方面为学生解决经济问题,让学生不再因为学费和生活费问题无法继续学业;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感受到外界的人文关怀,提高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确立正确的世界观[1]。

1 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中人文关怀的概念

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中人文关怀的主要内涵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在学生教育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日常管理的本质和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而不是对事的管理。高职院校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以人文关怀为方式,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得到尊重和重视,增加感情投入,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的目标[3]。

2 高职院校贫困资助中人文关怀的误区

2.1 对贫困生重视经济资助,轻视心理辅导

为解决大学生经济困难的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金等多种方式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援助。在一定程度上,贫困生生活的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但是高职院校资助工作重点放在解决贫困生在学习、生活等物质层面的难题,而对他们在精神层面的贫困却很少有人关注。贫困生不仅仅经济贫困,他们的精神、心理、人际交往问题也较为突出。由于经济困难带来的自卑自闭、过度敏感等心理问题,使他们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单向的经济资助不利于培养贫困生的自强精神,不利于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不利于贫困生的身心健康。

2.2 对贫困生重视共性管理,轻视个体差异

贫困生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群体,有着自己的群体共性,但是作为“90后”贫困生,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因此不能忽视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千差万别的个性。“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内心世界,有着不同的个体需求。”[4]目前,高职院校对贫困生实行统一管理,对个体的探究却不够深入。因此,如何在贫困生管理精细化的基础上,坚持以贫困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尊重贫困生的个性与实际情况;如何按照贫困生的性格特点,采取适合贫困生的管理模式,推动贫困生个性化发展,实现资助育人的目的,成为目前高职院校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3 对贫困生过度消费限制,轻视主体尊重

贫困生需要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但是不意味着要给贫困生打上“低消费”标签。有些高职院校认为贫困生要有贫困生的样子,衣食用品远落后于其他同学,就会出现由于一双耐克鞋、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顿饭钱而被取消助学金的现象。很多辅导员也把贫困资助看成是一种单纯的施舍,没有给予贫困生必要的尊重,忽视贫困生的主观感受。有的高职院校甚至让贫困生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或报告,向全体在场人员诉说自己的贫穷家史和“悲惨命运”,以博得评委的“好评”,从而获得借以维持或改善基本生活条件的助学金。这些做法很多时候就相当于将这个群体向下孤立和区别开来,年轻人比较脆弱的自尊,会被深藏进内心而转变成自闭。

3 在资助育人过程中践行人文关怀的途径

3.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帮扶贫困生成长成才

辅导员在资助工作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认真分析贫困生面临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成才。在工作中,一是要转变资助方式,提高资助能力。辅导员要充分利用“以工代补”、“以奖代补”的制度,一方面激励贫困生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观念;另一方面消除贫困生的懒惰心理,激发贫困生的竞争意识。二是组织学生干部、学院教师开展“一对一”学习帮扶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三是要针对部分贫困生自卑自闭、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引导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参加班团委、院(系)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增长见识,提高实践能力。

在贫困生资助过程中,把经济资助、能力锻炼与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救济性资助变成扶持性、循环性资助,全面推动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成长成才。

3.2 注重对贫困生进行个性教育

辅导员要关注贫困生的个性发展并提供指导帮助,使贫困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重视和开发。辅导员在管理贫困生的过程中要运用性格色彩学,准确剖析贫困生的性格。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班会发言等方法,多与贫困生接触,从而分析当前贫困生的性格色彩及目前贫困生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个性化管理、引导,使贫困生能够客观认识自己,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心。

3.3 加强对贫困生进行心理辅导

针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脆弱或存在心理危机、心理障碍的问题,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援助的同时,还要加强心理辅导。一是要开展心理辅导,以解决贫困生不同的心理问题,一方面开展挫折教育、成才教育,大力宣传成绩优秀、意志顽强的贫困生的先进典型,为贫困生树立学习榜样,培养他们抗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针对性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引导贫困生把感恩意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二是辅导员要积极主动深入到贫困生之中,与贫困生进行真诚交流,用真情打动他们,使贫困生切身感受到关怀、关爱,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促使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资助以教育为导向,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标。将资助育人工作立足于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实现最大效益,体现出真正的价值。通过实施人文关怀,增强贫困生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和谐校园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1]王璐.人文关怀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4(5):169-171.

[2]孙国胜,刘时新,刘运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叠加效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9):99-101.

[3]蒋丽洁,张平.高校资助育人中人文关怀路径探寻[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92-94.

[4]丁敏.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探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D].苏州:苏州大学,2013.

G640

A

1671-1246(2017)20-0023-02

猜你喜欢
贫困生关怀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