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议古鸟虫篆刻
——从“婕妤妾俏”一印谈起

2017-03-13 07:46王斌
上海商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外戚汉印篆刻

漫议古鸟虫篆刻
——从“婕妤妾俏”一印谈起

据考“婕妤”是古官职。婕妤:jiéyú,亦可写作:“倢伃”乃妃嫔称号。来源:汉代宫中女官名,是帝王妃嫔的称号.一直沿用到明代。其名之意,据《汉书·外戚传》颜师古注,“倢,言接幸于上也。伃,美称也。”汉代婕妤往往晋封皇后。汉武帝制,为妃嫔之首。《汉书·外戚传序》:“至武帝制倢伃、傛华、充依,各有爵位……倢伃视上卿,是宫中嫔妃的”职称”,据说当时宫中嫔妃名号分为十四等:昭仪、婕妤、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等。该称号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一直沿用到明代。汉代婕妤往往晋封皇后。汉武帝置,为妃嫔之首。《汉书·外戚传序》:“至武帝制倢伃、傛华、充依,各有爵位……倢伃视上卿,《史记.外戚世家》:“常以婕妤迁为后。”(“迁”:“升”的意思)历史上有一个人物叫:班婕妤(公元前48?—2年)楼烦人,汉成帝的妃子,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婕妤是名门之女,有才学,擅音律,既写词又谱曲,所以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是他的良师益友。她的才情横溢,使之成为汉成帝的朋友,地位无人可及。班婕妤曾生下一个皇子,后夭折。虽然承宠时间很长,却再也没有生育。赵飞燕姐妹得宠后,嫉恨班婕妤人品才学,班婕妤恐日久见危,求侍奉太后于长信宫。

婕妤妾俏是她的用印吗?这给我们后人留下的探索的机会。

方与圆

在章法上和字法结体与用笔上,有方有圆。方者多则拙胜,圆多则巧出。汉印汉篆多为方形,笔画起止和转角亦多方笔,显得安静、浑朴、饱满,故历来治印家多崇尚汉印。

是印笔致以圆弧为主,衬之以直线为骨架,加之笔画细劲有力。《书谱》中说:”篆尚婉而通。”故显出巧意多。印章过方则板滞,过圆则易入油滑,一般多是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斯为上乘。斯印得之。西泠八家之一的奚冈在边跋中曾谈到“近人论印,动辄秦汉,而不知秦汉刻印,浑朴严整之外,特用如汉印中,字体形方,而少数笔画或其转角处,多具圆意,或外圆内方,故显得浑朴而又灵动,清吴先声在《敦好堂论印》中讲到:”白文转折处,须有意思非方非圆,非不方不圆,天然生趣,巧者得之。”尤其此印是鸟虫篆,曲屈绵密的结体,点之以鱼、鸟、虫等类具象纹饰,更具有巧思。这正如颜真卿在《述张旭笔法十二意》中所云,“巧谓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

方圆结合而形成以拙为主的篆刻作品,汉印中以铸印为多。鸟虫篆一路或是婉约代表。是印为代表中的代表。

在传统的汉私印中,可以看到很多富于装饰性的文字,其书体屈由盘绕,笔画多变化为鸟头或虫鱼龙等形态,这就是古代所谓鸟虫书在玺印中的运用。鸟虫篆文字大约产生和流行于春秋、战国及秦汉两朝。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序中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徐铉注:“虫节即鸟书,以书幅语,首象鸟形。”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王子匜、越王勾践剑、越王矛等青铜器铭文,书体笔画皆作鸟虫形,这应是鸟虫书的最早形态。鸟虫书文字是一种经过美化和艺术化了的文字,可以说是文字的美的创意,它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鸟翔夔翱、繁复奇妙、生动华美的情调,将人们求美爱美的心态,在方寸之间不仅蓄储了较多鸟虫篆字体,而且让我们领略到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这些印中的文字线条极尽盘曲婉转错落之能事。那种富丽俏美、千姿百态的外形和极具腕畅、飞舞、流动之美,扑面而来,令入赏心悦目。

鸟虫篆印在构图上能利用简繁的处理,体现出主次感和虚实感,这种不平均的笔画安排,使印面疏密对比,变化多端,顿生情趣。“婕妤妾俏”一印,是一种庄重稳定中寓动势构图。通过夸张的手法和鸟、虫、鱼、龙等形态,在方寸间表现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奇趣盎然,美不胜收。或可反映“婕妤”富丽堂皇,绚烂多姿的传奇人生。

作者单位:上海朵云轩古玩公司

猜你喜欢
外戚汉印篆刻
篆刻
“巫蛊之祸”性质再论
瑩波篆刻
怎样临摹汉印
临摹汉印的方法
临摹汉印的目的
李大蒙访谈之汉印临摹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曹魏政权立后的解读
巫蛊之祸对汉武帝一朝政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