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验教学改革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2017-03-15 16:13廖欢王玉山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廖欢+王玉山

摘要: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如何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接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高校已经认识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但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文章从地方高校本校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实验教学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目标,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其目的就是要求高校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来迎合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而作为应用人才培养主力军的地方高校,却因现实环境影响及自身条件所限,逐步形成了以理论教学为主、基本的实践教学为辅的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与当今国家提倡的人才战略无法匹配,导致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需求存在较为严重的背离现象。《纲要》的提出,为革新传统的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赋予了实践教学新的使命。

一、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在教师指导下的社会实践两个部分。实验教學是以实验室为基地,在模拟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是以实习基地为依托,在现实环境中进行的实践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二者同等重要,不可或缺。但随着高校扩大招生政策的实施,学生基数日益增长,给校外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校外实践环节在高校培养模式中不断被弱化,但高校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逐渐形成了实验教学为主、社会实践为辅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时至今日,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适应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但实施新型人才模式还需要地方学校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软实力和硬件条件,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因此,在新旧培养模式的过渡期,我们可以转变固有实验模式,针对原有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创新实验方法,将原有单一的实验教学转化为实验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实验教学模式,以期达到弥补实践教学不足的短板。下文将以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为例,提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当前地方高校专业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各个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相对独立,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性;(2) 专业课程实验内容相对固定,实验偏重于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而学生自主设计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较少;(3) 专业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4) 实验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针对普通高校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结合本人多年的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经验,根据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教学改革思路。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首先,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和学分要求下能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的内容,并且满足土木工程专业不同层次的实验需求;其次依托学科背景,打造柔性的专业实验课程,实验的内容可结合实际工程的应用不断调整,体现出整个实验系统适应学科发展及个性培养的柔性;最后,学生通过给定的实验内容,自主设计相应的实验环节,确保实验教学之间的连续性和相关性。学生从设计条件的选定、材料的选取、试件的制作、参数的测定、实验加载测试及实验数据分析整个流程中,充分了解实验所涉及的多门专业实验课程的内容。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切实体会到建筑工程的一般流程及工程全过程质量控制的严谨性,使其感受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对自己未来将要从事的专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实验教学改革还要充分体现实验和实践之间的融合。即实验是实践的载体。因此,在实验内容的选择方面要做到精益求精,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总体设计。在实验操作性、可行性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实验的项目必须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根据这个原则,结合工程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和问题,设计多个综合性实验,有机地将多个课程和前后知识体系相互结合运用,可考察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实现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基本实验技能的系统训练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形成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同时逐步实现实验教学内容技能化、综合化、个性化的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改革,还需要建立相对独立、层次分明和功能明确的实验课程体系,以此构建综合性实验平台。实验平台着重强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设计实验方案,经审核后,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为避免雷同实验内容采用动态设计模式,确保实验平台的可行性。通过综合实验平台的锻炼,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方法,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主动地去查阅相关课本和专业书籍,不但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

三、结合学院实际,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

学院为适应新形式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经过多方论证,拟建立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结构综合实验平台,该平台针对建筑材料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验三门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实验过程按照建筑工程实际操作的流程进行设计,整个实验过程打通了三门专业实验所包含的各个实验环节,使之前相对独立的实验项目具有相关性和连续性。通过流程图(图1)描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验平台与实际工程结合的紧密性。该平台在保证专业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使各个实验环节相互关联,每个实验环节都必须进行连续的操作,避免了各个专业课程实验内容相互独立、内容交插的现象;实验项目设置也更加丰富、形式多样,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能够积极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验环节安排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技能以及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建立实验平台,可以将实践教学融入到实验教学当中,弥补了当前地方高校在学生培养中实践不足的短板。

虽然,我们能够预期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仍存在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我们将不断探索适合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结合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逐步建立“专业知识全面、实践能力强、勇于探索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卫东,彭立敏.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44-160.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沈小雄,韩理安.以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为龙头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1,(3):78-79.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