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7-03-23 21:13李丹丹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语言环境

李丹丹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和文化都是人类社会积淀的产物。英语教学中如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何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教学,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中和跨文化交际环境中进行有效学习都是值得每一位老师思考的。从牛津译林版小学教材及课程资源的使用等角度,阐述津译林版小学教材在教学实际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课程价值观;课堂资源;语言环境

一、建立具有时代意义的课程价值观,着重词汇口语教学

新版牛津译林版教材在整套教材的构架上体现了现代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突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这种双重属性,强调语言学习能力,着重于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每单元由Story Time,Fun Time,Cartoon Time,Letter Time,Sound Time,Culture Time,Song Time/Rhyme Time,Checkout Time,Tick Time,Learning Tips和Project等板块组成。其中Story Time是该教材中的单元核心板块。借助活泼生动的插图并搭配有趣的故事情节,展示某个具体生动的故事情境。它以常见的对话或短文形式,将英语融入实际生活中,从而呈现词汇、句型、日常用语和相关语言功能。从外语教学功能上分析,Story Time的教学并非单纯意义上的会话或阅读教学,而是基础外语的整合性教学和习得性学习,综合突出英语词汇能力的学习,为语言学习者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奠定基础。汉默就词汇这一内容曾经说过:“如果说语法结构是语言的骨架,那么,词汇就应当是语言的重要器官和肉体。”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堂词汇教学,将词汇教学和教材中的词汇特点融会贯通;将词汇通过可用性分成等级不同的层次,着重强调在通用性和有用性上都较为实用的高频词汇。牛津译林版英语在教学中,一改以往教学中老师容易缺乏对学生单词掌握情况的检查纠正,改造了传统语言结构体系,吸收现代英语教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增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更主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口语能力,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使学生处于相应的语言环境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仅突出了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和社会功能,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未来英语语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课堂资源,拓展语用渠道

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根据有限的课本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秉承一切的教学构建都建立在符合素质教育的英语课程系统中。就教材内容而言,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的显著特点是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多创设综合语言情境,但综合语言情境并非Revision 或Check Out 复习检测,而是要积极体现英语教学的重要理念“What can you do?”综合语用环境的创设旨在激发学生在真实语言环境中发展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力求合理利用、积极开发能利用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并利用影像、电视、报刊书籍等教学资源。教育部在英语教材编写指导中曾明确指出:“根据学习语言的客观规律,体现出各式循序渐进原则”“尽可能通过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教材和教育方式都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尽量设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此外,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固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总而言之,教师应当通过适当地调整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可以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规避只把考试成绩当做评价的一贯做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因此,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方法,促使学生从听觉、视觉、运动觉到发音运动都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我们常见的词汇教学,该教学应该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是不少老师长期只使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拼读发音、解释词汇、词义用法、造句练习。这种方式枯燥乏味导致学生无法投入其中,时间一长学生便产生了疲惫感。“词汇教学应当遵循直观性、情境性、复现性、运用性、文化性的原则。”教师应该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样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促成相应语言环境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小学阶段是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机。文化意识不仅涵盖了对中国传统的认同,还包括博采众长接纳西方文化。学生具备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就意味着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和共同点有全面的辨识能力。牛津译林教材不仅使学生从多维度了解英语,更是在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补充。通过学习语言,学生能走进异域文化,进一步了解中西方社交礼仪、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加强学生文化的教学,也是对现今教师的又一基本要求。教师课前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积極研究教材,借助教材的编排意图向学生展示中西国家文化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可从不同的文化风情作为切入点,从视觉到听觉拓展相关语言知识和文化风情。老师根据教材注重合作共享,发掘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多样的文化背景下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学习实践。

总之,教师应明确基础教育节点英语课程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开阔国际视野。因此,教师应当运用自身专业知识,从教材基础知识出发,扩展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创设灵活多样的综合语用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浓厚兴趣。充分发挥牛津英语教材使用的有效性并促使学生建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王丽春,秦丹丹.例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优化使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2):114-118.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语言环境
浅析普通话推广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古代汉语的名词动用
大学生英汉语码转换态度的影响因素探析
创设语言环境,提高识字实效
积极营造语言环境, 促进英语有效教学
创造语言环境,提高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高职生英语口语学习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