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部编版一年级教材群文编组

2017-03-23 12:00朱荣霞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群文阅读

摘 要:群文阅读是对教科书阅读的有益补充,基于教材而又丰厚教材。结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从议题确定、文本选择、问题设计三方面来谈谈群文编组。

关键词:群文阅读;结合教材;群文编组;议题确定;文本选择;问题设计

蒋军晶老师群文阅读课程的推广,如一缕清风吹进了阅读课堂。群文阅读是对教科书阅读的有益补充,基于教材而又丰厚教材。要想使群文阅读真正拓宽阅读内容,超越教科书,增加阅读量,就要在群文阅读的编组和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上下功夫。下面笔者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从议题确定、文本选择、问题设计三方面来谈谈群文编组。

一、议题确定

“群文阅读”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文编组,群文编组要找准相关度和关联性,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确定议题。

今年秋季开始,我们开始使用2016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根据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

1.内容专题

入学教育部分,我确定的议题是“我是一年级小学生了”,针对一年级新生精选内容,既有课本的《上学歌》,激发孩子对上学的热望,又有绘本《大卫上学去》是对幼小的一个衔接,还有儿歌《上课要求》,让孩子在诵读儿歌的同时,明白上小学后,上课该怎么做。

2.多文体

开始学习课文了,我确定的议题是“感受四季变化”。讲读课文《秋天》,让孩子得意、得言;自读儿童诗《小雪花》,体会冬天的特点;绘本《小牛的春天》是在体会秋冬特点的基础上,感受四季变化。选取的文本既有课文,又有儿童诗,还有绘本,多种文体指向四季变化。

3.表达方式

学习《比尾巴》一课时,我确定的议题是“问一问,答一答”,讲读课文《比尾巴》,自读儿歌《问答歌》和课本上的童谣《谁会飞》。表达方式是相同的,都是有问有答,但又各不相同,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体会问答歌的妙处。

4.人文专题

《大还是小》是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我确定的议题是“成长的滋味”,选择的一组群文是课文《大还是小》、绘本《我喜欢我的小毯子》、儿童歌曲《长大的感觉真好》。学生在课文学习、绘本阅读和欢快的音乐声中,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到自己的成长。

5.人物专题

《小蜗牛》是一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我确定的议题是“关于蜗牛……”讲读课文《小蜗牛》,自读林良的诗《小蜗牛》。孩子自会在快乐阅读中,体会蜗牛的特点,感受故事、诗歌的美妙。

二、文本选择

选择的文本要有相关度,甚至达到结构化。针对一年级学生组织的群文,要关注学生兴趣,让孩子喜欢读、喜欢看。

如议题“问一问,答一答”:我选择的一组文本是课文《比尾巴》,儿歌《问答歌》和课本上的童谣《谁会飞》。

这样的一组文本,围绕一个阅读目的,选择一组相关的作品,进行功能性阅读。孩子不仅能感受到问答歌的妙处,还能在后面接上一两句,既培养了语用能力,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再如议题“感受四季变化”:我选择的一组文本是课文《秋天》、儿童诗《小雪花》、绘本《小牛的春天》。

儿童诗《小雪花》: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是我,是我,我是小雪花。/我从天空中飘下来,/告诉你们冬天来到啦!

绘本《小牛的春天》:春天来了,雪融化了,泥土露出了脸,草儿冒出了嫩芽……小牛的角长出了一点点。

显然,这样的一组群文很容易使孩子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及轮回。当然孩子还不能准确表达,但孩子是能够感觉到的,也将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想起曾读过的课文、诗歌或绘本。

三、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把一组群文联系起來。以上文中提到的“问一问,答一答”为例。讲读完课文《比尾巴》,孩子很容易发现第一、三小节是问,第二、四小节是答。再阅读儿歌《问答歌》和课本上的童谣《谁会飞》,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聪明的你找到这三篇相同的地方了吗?学生很快在比较阅读中发现这组文本问号和句号的秘密,明白一问一答的形式,再引导学生男女生对读,学生很快就能背诵下来。再引导学生找不同的地方。能力强的学生还能发现《比尾巴》是写各种动物不同的尾巴;《问答歌》是写各种圆圆的东西;《谁会飞》在问“谁会飞”后,又追问“怎样飞?”运用横向比较把三篇文本联结起来,从而发现问答歌的奥妙。此时,引导学生接上一两句是水到渠成的事。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议题,依据议题进行文本选择,依据文本和要达到的目的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才能完成群文编组。群文编组又是群文阅读的基础,只有在群文编组上下功夫,才能通过师生同读共议,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蒋军晶.优质的“群文”是如何形成的[J].小学语文教师,2015.

作者简介:朱荣霞(1974—),女,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就职学校:河南省清丰县第一实验小学。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