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17-03-23 12:41丁小娟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年级创新意识小学数学

丁小娟

摘 要:创新是国家发展重要的生产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是教学过程中,却很少有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成长的大部分阶段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为我们国家培养可塑造性的创新人才,那么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简单做一下探讨,希望能够对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创新意识

一、强调学生的独立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节省课堂时间追求考试的分数而不愿意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总是替学生解决一切的困难,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毫无作用的,而且这种教学形式会使学生养成惰性,习惯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等待老师来帮忙解决,而不愿意独立探索。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放开手,不去包办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不要一上课就把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几种方法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思考,有的學生可能会说利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就可以求了,有的学生会说不如做一条辅助线简单,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每个人都表述出自己的观点。这种形式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只有懂得分析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才有可能去创新,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什么是条形统计图,它的横轴和纵轴各代表什么,只有先了解了什么是条形统计图,这一章的内容才能学好,才能保证不会有所偏差,在学生分析完成之后再让学生把平均数和各项数据运用到条形统计图中,学生运用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独立创新的过程,谁能保证学生不会创造出更简便的方法来呢?因此,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适当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很重要,如果在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总是一味地进行否定和批评,那么不要说创新,学生可能对上课的兴趣都没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很重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如,在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往往告诉学生的是把两个图形的面积加和就可以得到新的图形的面积,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计算呢?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回答:“两个正方形并排组合的话,如果组成的是一个长方形,那么就没有必要把两个图形的面积进行加和,直接求出长方形的宽和高来就可以了,同理如果两个图形组合起来仍旧是一个规则四边形的话,我们就会有两种方法进行解题,并且还可以加以验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才能联想到更多的解题方法,教学效率不仅提高了,而且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探讨学习的方式,而教师只是负责总结。这种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自己讨论这一类的问题有多少种解决方法,有的学生会想到把他们化成同分母的形式来进行,有的学生可能就会想,我能不能把分数转换成小数再进行计算呢?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每一种新的解题方法的产生都会成为学生多多思考的动力,学生思考的多了,创新的意识自然也就提高了一个层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多引导学生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鼓励,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不断增强。

总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教师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往往与创新背道而驰,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以上的几点仅是个人建议,希望能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原蜀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7).

[2]曹明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J].新课程(小学),2013(6).

编辑 王洁琼

猜你喜欢
高年级创新意识小学数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