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7-03-23 13:21李中华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想象能力培养方法语文教学

李中华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特别是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语文学科是具有基础性的学科特点,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所以,语文课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素养。教师要利用语文这一功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养。因为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形式,它是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能力;培养方法

在素质教育下,一个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标志着一个人的能力程度,我们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下,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为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形式,它能够使学生成为具有一种创新精神的途径,是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中之重,要充分利用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自主能动地去学习,真正养成学习的习惯。下面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一问题。

一、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为主,教师在讲台前一味地进行教授,学生在下面一味地听着、记着,被动地听之任之。课堂上气氛极其紧张,学生感到十分的压抑和忐忑,他们的积极主动学习行为很难得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得以培养,更谈不上什么创新精神的提高了。而在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景,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因此,我们应以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要想在宽松、和谐、民主、愉悦的学习情景中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和联想。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会很轻松而自由地进行思考,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被开发出巨大的潜力,学生就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自我”的角色,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大胆地猜想和疑问,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我们教师要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时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会听、会读、会分析。以赏识的教育去鼓励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行为进行鼓励和表揚,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二、利用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已是被大家认可的一种必备素质。传统的课堂教学多采用教师单向灌输来开展整节课的教学活动,而忽略了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就极大地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个体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学习能够更好地促进彼此的成绩提高,更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同时培养了孩子之间的合作意识。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机,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形成探究的氛围,使全班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发挥评价的功能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教师要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鼓励下积极地去自主学习,因此,我们要用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激励,正像一个教育家所说的那样“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我们要学会包容,对学生回答有误的也不能批评指责,而是要用鼓励的口吻委婉地指出,让他们既知道错了,又能够积极地去改进,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积极进步意识,所以,要积极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大胆地想象,表扬那些愿说、爱说、敢说的孩子们,特别在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回答的问题非常的幼稚肤浅,不时会引来同学们的哄笑,老师要把握好时机,不断鼓励学生,不能让学生丧失自信心。在写作中,对孩子们的作文评语要以积极鼓励的主旨来多写一下优点评语,激励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时时刻刻地不断努力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们要深入学习新课标,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加强教学教法的研究,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教学方法与模式,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亚宁.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

[2]孙文琴.尽享语文之美[J].山东教育,2011(10).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想象能力培养方法语文教学
利用学具操作,培养学习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巧妙利用教材插图,有效培养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