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导学式教学的思考

2017-03-31 09:03张敏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导学式思考

张敏

【摘要】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下,如何更快、更准的获取知识显然已经非常重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对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在不断地进行,本文旨在探讨“导学式”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导学式教学的特点来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探索意识的塑造。

【关键词】导学式 主学 思考

一、导学式教学

在现代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下,如何更快、更准的获取知识显然已经非常重要。“导学式”教学是以导为主线,以学为主体,这种模式重点突出的是學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导学过程中往往更加看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发现、自我探索,进而学会思考、探究、并能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创新,这种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是导学式教学的精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地“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做学习的主人是导学式教学的根本目标。导学式教学主要是根据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在总体的教学目标下挖掘教材,通过不断地问题设置,来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意识,提升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旨在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导学式教学“三重关系”

1.转变观念,摆正位置——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导学式需要处理好的第一重关系,也是导学式教学开展的首要关系。重教是中国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根基,在这层关系中,教师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学生往往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给的知识。而在导学式教育中,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师成为引导者,指引者。教师的地位将面临转型,由知识讲解型向知识引导型转变。“导学式“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过度依赖教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其目的是把学生解放出来,追求自我探究能力的塑造。真正将教室换给学生,将教室作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不断地探究,让学生体验成功,体验学习的乐趣。在主动获取知识的情况下,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信。

2.注重实效——动静关系。导学式教学从课堂教学结构上来分析,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三个基本的环节:一是认知目标,二是自主学习讨论、探讨;三是自我总结。整个过程贯彻始终的都是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和塑造,是将课堂还给学生的过程。教师的点拨、分析只是学生探索过程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预先设置导学条目,通过导学条目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的关联性,进而自发性的推理出新知识的特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只是层次,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力争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展示,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大胆的打破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广泛的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用集体的智慧来探索问题。这样“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分组答辩”往往会成为课堂的常态。“小组活动”过程中也要处理好自主思考、小组分享、集体讨论、组组辩论几个环节,由此使课堂变得多元化,达到动静的有机结合。当教室真正变成学生的舞台的时候,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得到全面的发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在导学式的实现上还是有很大优势,在教学中动静结合上,也有更多的机会来实现。对话、小组表演、英语话剧等等诸多的模式都可以得以应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特点得到全面的展示。

3.优化评价——终结式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将教育的视野提升到对人的生命的完善。在中学生英语教学中,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评价取向上也应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评价作为与教学相伴随并互相促进的活动,合理的评价机制成为制约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以成绩为最终衡量指标的模式,注重的是一次性的终结评价。这种评价机制,在传统的应试性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导学式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自身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开发。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可能不能全面的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变化。因此,在导学式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设计合理的英语导学式课堂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体系不仅仅以成绩为指标,而要将学生在导学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为指标,形成一个体系化的全面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点滴进步的积累。

三、结论

导学式作为探索中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旨在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的把握“引导”这一关键点,往往成为导学式课堂成败的关键。教师应加大自我的修炼,旨在探索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引导”的作用,如何引导能达到更好地效果,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意识,提升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认真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导学式”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英语能力为基础。通过探寻新授知识与已学知识的关联性,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导学式要有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导”线设置时,要充分的挖掘现有知识与已学知识的契合点,并形成良好的面性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忠显.“导学式教学法”应用浅谈[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7(02).

猜你喜欢
导学式思考
政治课“导学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探析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导学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