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规律教学的思考

2017-04-08 12:26⌾杨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规律高中物理新课程

⌾杨 军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规律教学的思考

⌾杨 军

物理规律是整个物理知识的精华和核心,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物理规律教学普遍被简化,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本文基于新课程理念提出了改进物理规律教学的措施。

新课程;高中物理;规律教学

物理规律是通过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总结出来的反应物理现象发展变化趋势的物理定律、定理、原理、公式和定则等,是整个物理知识的精华和核心,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物理规律教学研究,提高规律教学效果是物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物理规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理规律形式简洁,往往表现为一个公式或一句话,似乎只要学生记住,再通过例题强化训练就能顺利掌握。然而,学生虽然做了大量练习,但对规律的掌握还是不尽人意,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胡乱套用规律,完全不顾规律的适用条件或者各物理量的意义。这是因为在平常的规律教学中不重过程,没有落实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物理规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未能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 高中学生物理知识不多,很多物理概念都是初次接触,对于反映概念间关系的物理规律更是极少涉及,如果对所学内容没有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很难对规律深入理解。

2.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部分老师没有脱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比如把分组实验或演示实验变成老师讲实验,把本该学生自主完成的分析推导过程由老师代劳等,这些做法,看似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但学生没有经历规律的形成过程,对规律的掌握囫囵吞枣,知之不深。

3.未能有效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受应试教育指挥棒影响,有些老师认为用物理规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不务正业”,多做几道高考热点题目才是上策,学生长期在题目所规定的理想环境中应用规律,对实际物理过程不能进行正确的科学抽象,出现“高分低能”现象,使学生逐渐丧失自信。

4.“题海战术”导致学生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为了达到快速掌握物理规律的目的,给学生布置大量习题,学生按照机械的模板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稍有变化的题目便无从下手。学生的努力没有换来能力的提升,畏难情绪逐渐形成,物理学习逐渐进入恶性循环。

二、提高物理规律教学效果的措施

物理规律教学必须落实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增强感性认识,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高中学生物理知识有限,十分依赖通过形象思维来理解物理规律。教学中要精选典型实例,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降低学生认知台阶,以便学生更好地构建物理规律。比如,在研究牛顿第二定律时,可做如下对比实验: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击打乒乓球和铅球,分别观察运动情况;用不同大小的力击打同一滑块,观察每次运动情况。通过这种对比实验和观察,学生不难得出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性关系,为后面的定量研究指明了方向,打好了基础。

2.通过探究教学,让学生经历物理规律的再发现过程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强调“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同样的,如果要深入理解物理规律,我们也必须亲自动手,再现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对于以实验为基础形成的规律,比如动量守恒定律,尽量做分组实验,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归纳总结规律;对于可以通过逻辑思维和数学推导得出的规律,比如动能定理,则需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完成推导;而对于像楞次定律这种学生归纳确实存在难点的规律,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因势利导,巧妙给学生搭好台阶,以使学生顺利完成归纳。通过这种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规律的得出过程,不仅加深对规律的认识,也能体会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明确适用条件,准确理解物理规律 物理规律的建立是有条件的,除能量守恒定律等少数规律能适用于所有过程外,绝大多数物理规律只反映了特定物理过程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是在宏观低速的条件下得到的规律,便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或者微观世界;又如库仑定律适用于两个点电荷的情况,则不能直接计算两个相聚较近的带电金属球之间的静电力。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搞清楚规律的来龙去脉,记住规律的文字叙述和数学表达式,还必须搞清楚规律的适用范围。

4.强调思想方法,提升理解层次 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建立不仅丰富了物理学的内容,而且产生了很多重要的思想方法。比如,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使用了“微元法”,在研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时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这些思想方法是物理学的精华,是比规律本身更为宝贵的东西。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授人以渔”的具体措施,是能力提升的关键,一定要让学生在再现规律的过程中充分地体会。

5.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与实际结合很紧密的科学,很多规律就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现的,经常用物理规律分析实际问题,不仅能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而且能提高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的能力,为以后的科学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6.进行强化练习,熟练掌握规律 通过前五个方面的学习,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已经比较深入,但还不够熟练,这时,一定不能忘记习题的作用。通过精选典型例题,让学生在比较理想的情形中应用规律,能让学生更好地抓住规律的本质,加深对规律的掌握。

总之,物理规律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再现规律的建立过程,对规律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从根本上解决规律教学的难题,提高教学效果。

[1] 封小超,王力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63-66.

[2] 余俊文.高中物理规律的发现式学习——基于数学与逻辑视角[J].教育科学论坛,2012(10).

[3] 周爱学.高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

[4] 崔永芳.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

陕西省西安市八一民族中学 710108)

猜你喜欢
规律高中物理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巧解规律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