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绪管理带动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堂效果

2017-04-08 12:26王晓琴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内心中学生

⌾王晓琴

以情绪管理带动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堂效果

⌾王晓琴

中学阶段的学习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都起到重要的过渡作用。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行为能力与认知能力基本形成,有明确的是非观与价值观,能够以更好的姿态融入到学习中去,尤其是学生的情绪管理,有相对较好的自控能力,教师以此展开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往往能够事半功倍。以情绪管理带动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才是顺应学生发展的必然。

情绪管理;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效果

一、情绪管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联系

情绪管理,是以个体为中心所产生的对自我情绪或其他外界因素所造成的情绪影响的控制、约束、管理的行为,这也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体现。人类的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能够顺应不同环境的影响而转变,并能根据不同的场所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就是自身情绪管理的最高境界。基于此,情绪管理包括认知调适、合理宣泄、积极防御、理智控制、及时求助等不同的表现方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则对中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启蒙、引导意义,能够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是非观,指引中学生的日后学习和生活;能够帮助中学生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真实表现,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帮助中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与准则,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正是这一系列的启蒙与引导,才使得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对中学生内心精神世界的洗礼,是中学生修炼身心的重要指南。

情绪管理的好坏决定该人类自身行为自控能力的强弱,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就是教化中学生内心修养的体现,端正其思想,树立其品德,从而促进中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帮助中学生修炼身心。因此情绪管理是中学生的外在表象,而思想品德则是中学生的内在修为,二者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统一整体。中学生通过思想品德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表达,而良好的情绪表达印证了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内涵显现,更好地指引中学生真正做到内外兼修、高尚情操的统一。

二、情绪管理带动中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效果的策略应用

现在的很多中学生内心浮躁,遇事慌乱、冲动,做事不计后果,这就是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较差的表现,这类的中学生对于正确的价值观与是非观有着模糊的认识,且这类中学生的情绪控制严重到影响自己的行为控制,上课故意捣乱,不能认真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等,进而影响到中学生的学习状态,甚至是全班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对于中学生自身的发展而言非常不利。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堂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的灵活运用,学会观察安抚中学生的情绪,以情绪管理带动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最终学习效果,促进中学生的正确认识,从而做到指引中学生学习方向的最终目的。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关注中学生的所需所想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就是以中学生为根本,让中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这在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上尤为重要。思想品德内容的开展是以中学生作为受众主体,根据中学生目前形成的个人品质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引导,达到端正其思想、树立其品德的最终目的。由此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中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发展,尤其是中学生的情绪表达,通过中学生的情绪表达深入理解中学生的内心,进而做到真正关注中学生的所需所想,这种对症下药的教育模式才是教育的根本,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比如思想品德教育课本中的内容设置,很大程度上都是从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开始,从身为中学生应该要遵守的道德准则入手,从中学生身边的日常活动入手来开展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内容时注意从课本中超脱出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思维见解。可以以小组互动讨论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再由教师提问回答,如此更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言辞谈吐对学生的内心想法进行揣测,从而采取对症下药的模式扭正学生错误的理解认知。如网络环境下的利与弊这一课题,就可以通过互动讨论的形式推进学生的正确认识,通过学生的面部情绪分析学生的内心需求,以此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堂学习效果。

2.从宏观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注意因材施教的方法运用 因材施教,是对症下药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每位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略有不同,其行为习惯也不尽相同,因而在处事举止的最终表现上也不一样。尤其是学生内心的思想波折与品德修养,还与其自身的生活环境、家庭条件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时要从全局入手,整体解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统一整体的情形下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淫才视角的方法。这一策略主要针对日常行为表现差异过大的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其最近行为表现异常教师就应高度关注集中,并通过学生面部的情绪表现以及日常的行为规范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从而帮助学生解答疑惑排除困难。内心的思想品德高尚正确才能获得内心的强大,学生才能以更好地姿态投入学习过程中,才能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苦。

由以上策略分析可知,情绪管理相当于学生的面部镜子,能够通过学生的情绪表达印照学生内心的思想,教师此时再采取相应的方法策略对学生进行对症下药,自然更加容易,更加能够指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这些方法的使用,都是依据情绪管理和思想品德之间的关系所展开的方法探讨,对于学生思想层面的树立更加具有针对性与确定性。思想品德直接体现在人类的行为谈吐上、气质涵养上、待人接物上,是人类内心镜子的写照,反映人类最终的核心素养。因此以情绪管理的形式展开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十分有效,能够完整的贴合学生的内心需求,达到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继而引领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促使学生终身受益。

[1]张淑贤.基于有效情绪管理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 2015 (02)

[2]袁园.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上海大学 2014

[3]李清华,杨军.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调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3(09)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第三中学 759000)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内心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