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实施策略

2017-04-08 12:26吴致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探究性探究数学

⌾吴致才

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实施策略

⌾吴致才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探究式教学活动由于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使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活动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探究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的提出通常依赖情境的创设。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创设问题情境一般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学生能否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觉察到问题的存在;二是探究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一定是未知的,经过努力是可以掌握的;三是能否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需要和期望。提出问题时,应该先大后小,先难后易,先一般后特殊,给学生多留一些思考的余地,少一些提示。在设置问题时,应精心设计一些带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勾”起学生参与探究问题的欲望,以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教学时,可这样创设问题情景:1、请一位同学朗读巴金《海上日出》中描写日出的一段;2、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并思考:“太阳从海平面浮出到海面,直至跳出海面”这一过程的画面中含有什么几何图形?3、请学生画出这一过程中所含平面几何图形的草图,并且思考这些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4、用自己的观点命名这三种位置关系,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通过上述的自主性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了自己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图形和数学概念的方法,变抽象知识形象化,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有所发展使内在潜能得以激活。

二、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标准》所提倡的改革目标之一,探究活动应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主旋律。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重视问题的提出而不仅是解答数学问题;强调通过生活经验建立数学图景激发学生乐于参与,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注重保持认知的灵活性,协调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自我评价。用师生 “开放”的互动取代 “僵化”的单向灌输。探究性教学是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一种改革与补充,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并能广泛地迁移到一切生活和学习领域之中去,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品质和实践能力。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研究探究活动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究错误原因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错误反复纠正,学生还是一错再错。这是因为纠错老师直接把正确解法授给学生,或老师包办分析错误原因,使学生成了接受信息的容器,没有真正参与到就错过程中,纠错效果差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对于这类错误,老师一定要精心设计纠错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验证、讨论、交流,与老师适当的引导,主动探究错误原因,使学生真正看清楚错误的地方,真正弄清错误的原因,只有这样的训练,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才能让学生以后痛改前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发展对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课程改革是在这种需要和要求下产生的,新的数学教材更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充分地让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探索知识,以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实施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新教材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学教学和学习方式改革的方向。在师生数学探究的实践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的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这就要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地培养学生进行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四、建构“较大”的“潜在距离”,实施探究式的变式教学

在以建构系统知识为取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变式教学已为广大教师所熟悉.但变式教学不一定是探究式教学,它也可能是接受式教学.这是因为探究问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固着点”,或者说要有合适的潜在距离,对于同一问题来说, 知识固着点与所探究问题的潜在距离的大小,影响着探究活动的难易程度和教学水平,一般来说,当两者的潜在距离较小时,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掌握,是接受式的,当两者的潜在距离较大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这样的变式教学是探究式的. 建构较大的潜在距离,要注意选取难易适度的探究学习材料,所探究的问题应是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例如, 当学生获得数学定理、公式后,不要急于应用数学公式、定理解决问题,而是对数学公式、定理作进一步探讨,使学生对定理、公式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于是,我先让学生反思公式在这个例子中,由于所探究的问题与知识固着点之间的潜在距离把握适度(较大),因此探究效果较好.它使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既受到了数学美的熏陶,又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还使学生体验到新知识是如何从已知知识逐渐演变或发展而来,从而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总之,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新世纪数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教师本身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的体现和需要。

甘肃省临夏县三角中学 731801)

猜你喜欢
探究性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三要素”——以《重叠问题》的教学为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