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效性

2017-04-08 12:26王文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课外作业布置作业

⌾王文杰

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效性

⌾王文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作业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如何利用作业的设计来提高教学成效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学生母语使用能力的塑造与提高有重要作用。以试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为题,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效性

一、语文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1.学生作业量多,形式单调 这主要表现在: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简单地让学生抄抄生字新词、查查字典、抄抄解释、读读背背课文;找一本练习册,让学生从某页做到某页;再或者,让学生自己回家预习课文等等。诸如此类单调乏味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耗干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和纯真的情怀,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

2.作业现成内容多,教师自编内容少 多数教师布置作业时,或是抄写第几课生字、词语,或是翻开配套的练习册选择其中的几题或全选,然后往黑板上一写就完事大吉,几乎没有亲手设计练习的习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点点消失。

3.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班级一刀切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些老师在班级中搞一刀切,所有同学都必须完成。结果,学习能力好的学生不够学,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学不完或不会学,所以班级作业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对部分学生达不到作业的效果。

二、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实效性

1.控制作业的数量,实现减负增效 新课标对作业量有着严格的控制,而我们平时也一直强调精讲、精练。因此,选择合理合适的作业,严格控制作业的量,保证作业的质,是值得深究的问题。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其实,作业有的时候也无非是个例子,如果能布置有代表性的作业,举一反三,那么学生就不会疲惫地淹没在题海之中而不能自拔。例如低年级语文试卷中最容易失分的阅读分析,如果能保证每周一篇一练就足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当然,关键是出题要有针对性,涵盖面要广。

控制作业的“量”的同时必须提高作业的“质”。因此,教师在布置、批改作业环节就得多花心思。作业布置前应该自己先做一做,做到心中有数;作业布置了就必须认真批改,做到心中有底;作业批改了就必须讲评,做到言之有理;作业讲评了就必须订正,做到行之有效。

2.关注学生兴趣,设计趣味化的作业 俄国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教育,无异于扼杀孩子的求知欲。作业如果沿袭长期以来的抄写和背诵,无兴趣可言。趣味性的作业,可以促使学生有想做、乐做的“冲动”,有兴趣、有欲望、有动机,这样的作业才有效。

如学习了三年级上册的《北大荒的秋天》后,结合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要求学生围绕“我眼中的秋天”,而搜集整理关于“秋天”的成语、谜语、故事等,查阅描写“秋天”的古诗词、优美散文等,引领学生走进“秋天”,观察秋天的落叶、秋天的丰收季节、秋天的天空、秋天的颜色等等,让学生把看到的“秋天”的美和多彩,用手中的彩笔、用心描绘出来,组织学生制作画报和手抄报等,这样的课外作业,不仅复习巩固了基础知识,丰富了作业形式,也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难题。

3.作业的设计要关注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为孩子们布置家庭作业,可是总有不按时上交作业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不仅常发生在差生上,有时不自觉的好学生身上也会发生。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主要是因为我们布置作业没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学生“一视同仁”,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一般的作业已经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长期处于吃不饱的状态。而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不得不花时间和精力在作业上,长久“吃不掉”或“不消化”。久而久之,传统的作业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家庭作业的个别化应当予以特别的重视。如果教师不给某些学生布置一些个别性的作业,那就说明他没有研究过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可能性和能力。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层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下适合的发挥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我们可以把作业分成必答题和选答题,必答题一般为基础知识题,包括生字、词语理解等,选答题是提高拓展题,是巩固与加深所学的知识,并形成相应技能、技巧的题。

4.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1)以“动眼”为主的实践性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习完《静夜思》后,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夜晚的天空,然后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说一说。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走进大自然。

(2)以“动口”为主的实践性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感受能力课外可以布置“读、看、说、演”等形式为主的“交流”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感受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还可以让孩子学习说话、朗读方面的一些技巧,提高口语表达、交际能力。

(3)以“动手”为主的实践性课外作业,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段特点,而且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学完《借生日》可布置学生动手做一份小礼物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学完《自己去吧》以“我学会了XX”为题,让学生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也可以是一种技能或本领,并说说是怎样学会的。

总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是一项漫长的工程。本文基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目的达成而提出的基于快乐学习的作业设计策略,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参与才能形成大气候。本文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尝试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部分观点已经得到教学实践的能效证明。希望本文能引起广大同仁研究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兴趣,并为深化作业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狮子学区葱坝小学 748500)

猜你喜欢
课外作业布置作业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浅谈“快乐的课外作业”
作业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完成语文课外作业的兴趣
优化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实践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