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的历史教学研究

2017-04-08 12:26钟渊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新教材基础知识高中历史

⌾钟渊华

新高考下的历史教学研究

⌾钟渊华

本文主要论述了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挖掘新教材的“闪光点”,弥补教材的编排存在的某些缺陷,在教学中以教科书为背景,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思考;重构知识体系

一转眼新课程改革试行在我省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作为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在这几年的教学中,针对新教材和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我有许多困惑。特别是高一刚接触新教材真是感到措手不及,很茫然。一路走来,对现行新教材的利弊有了自己的一点认识和思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新教材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历史新课程的特点

1.历史新课程具有时代性特点 历史新教材的内容和主旨都充分体现了现代气息,课程内容不仅包含历史的发展趋势,还增加了现代社会进步的种种表现和标志性成果。这种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学生能进一步将历史与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学会用全面发展的观点去思考问题。

2.历史新课程重视基础性与选择性 新教材的内容在编写过程中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以为学生学好历史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多元化人才提供理论支持。这些都是要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同时也是为学生在同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满足他们对课程内容的不同需求。学生的自主选择学习是提前认识社会的方式,通过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中,不断加强对历史及现代社会的感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新课程与之前基础知识的编写内容在层次上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新课程的编排顺序更加科学、合理,体现在对基础知识、发展进程、价值观这三个教学层次进行合理区分,每个层次对应不同的教学目标,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对政治层面的教育,更加重视对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这种方式将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教育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有效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更加体现了教育的现实意义。

3.历史新课程按专题史进行课程编排 这种编排形式突破了传统历史课本中以时间联系为线索的内容层次,重视知识的分类,并“折射”出不同角度的知识体系。历史的演变过程是事物紧密相连的过程,历史事物的产生源于另一种历史现象,所以新课程依然是以纵向时间的逻辑顺序编排内容,这也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在结构编排上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现象、发展进程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如何有效进行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

1.将联系的观点融入历史学习过程中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与学生更侧重于学习的结果,并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更重视历史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新课程主要学习结构安排:学生在课堂学习基本文化知识,并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感知历史材料;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相关历史背景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概括,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有自己的体会和认知。这就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学习过程。

2.营造一个开放性教学环境 教师可以尝试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主要措施:教师在讲授新章节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本内容,让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通过与他人合作完善调查资料并解决讨论不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加强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使学生在开放性教学环境中体会历史学习的实际意义。

现以历史必修课本第二册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为例,探讨如何落实新课程的教学方法。这章内容主要包括:罗斯福新政、自由放任的美国与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思路是罗斯福在不改变原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实行由国家干预与管理的新经济政策,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收集“炉边谈话”的相关资料并加以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体会罗斯福的个人风采,提升对人生的感悟。

3.结合高考题型进行教学 材料分析题作为历史课程在高考中的基本题型,考查的是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解决材料分析题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材料信息获知和解读能力,首先对问题进行全面的理解,找出问题的核心是围绕哪一重点知识展开的,再带着问题找到与之对应的核心材料。第二,在解题过程中要抓住材料中的主题词,避免太过口语化的表达,并在表达的过程中围绕中心材料用联系的观点完整解题。第三,学生要善于把握材料中和设问中的隐藏词。例如问题中出现“根据材料”“如图所示”等语句是在变相提醒学生,材料中的内容或例子与问题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甚至可以直接运用到答案中。而出现“结合所学知识”这样的语句时,学生在答题时就要注意答题内容并不仅局限于材料,还要结合相关知识灵活、完整地答题。

总之,新高考的要求在于改变以往传统的知识记忆方法和授课习惯,变被动的知识记忆为主动的学科探究。但不管教学方法如何变化、教学手段如何进步、教学内容如何调整,学科思维能力应该是亘古不变的教学重点。作为教学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方法和理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思维能力,形成基本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将来继续研究深造,成为合格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1]唐永宏.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文学教育(中),2010(09).

[2]乔歌丽.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

[3]牛仁文.浅析新课改下的历史有效高效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江西省瑞金市第二中学 342500)

猜你喜欢
新教材基础知识高中历史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清律的基础知识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掌握基础知识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