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的德育功能

2017-04-08 12:26钟红雨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议论文道德

⌾钟红雨

浅析初中语文的德育功能

⌾钟红雨

语文教育是基础、持久、影响深远的学科教育,对于学生的品德培养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有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知——认识功能

《论语·阳货》中有一言“是知文之为用,远矣大矣”,语文的认识功能确实很强。我们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能力。

先从认识论的视角考察。唯物辩证法认为,认识是客观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文章是这种反映的产物,是一种认识。语文课文大多是久经考验、素有定评的名篇佳作,一般都是正确反映客观对象的对于自然或者社会的认识。这些正确认识,正是学生需要的甘霖。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吸收、运用,从中受到教益,提高认识能力。例如:学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南州六月荔枝丹》等说明文,可以提高认识自然的能力;学了《谈语言》《最苦与最乐》等议论文,可以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而学习《周庄水韵》《走进纽约》等课文,则认识自然与认识社会两种能力的提高兼而得之。

再从心理学的视角考察。人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便是认识能力,也就是一般常说的智力。我们说开发学生智力,实际上就是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训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与发展的过程。例如:课文中的描写和说明可以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经典美文的朗读背诵可以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课文中的形象性文字可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说明文的条理性和议论文的逻辑性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课文中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情——移情功能

语文教材富于情感因素,具有情感熏陶、审美教育的作用,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文章不是无情物。正如刘勰所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思想感情是文章的根本。写作文章的人由于感情激动而写出文章来,阅读文章的人则通过阅读文章而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情感境界。在语文教学中,这种移情功能显而易见。

学习文学作品,固然会使人动情。读诗歌会为诗人的情感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读散文会为作者的笔触而牵动学生的情思,读小说和剧本更会因人物的悲欢离合而产生喜怒哀乐,因情节的迂回曲折而导致情绪的起伏跌宕。比如:阅读《背影》《我的老师》之类文章,使人深深体会到父子情深,师生义重;读过《谭嗣同》《梅花岭记》以后却让人心情沉重,悲愤满怀;像《绿》《天山景物记》这类描写秀丽风光的散文,读后使人心旷神怡;而《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之类倾吐委婉心曲的散文,读来又让人忧郁惆怅。

记叙文、文学作品如此,其他文体亦然。说明文大多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以情趣。读过《南州六月荔枝丹》,使人感到鲜红的荔枝就像挂在眼前,简直香甜可口,令人馋涎欲滴;读了《松鼠》,使人不禁想伸手抚摩一下那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的小家伙。议论文既是理论的阐述,具有撼人心魄的逻辑力量,又是情感的喷发,具有富于雄辩的感染力和震慑力。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常常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情理交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深义重,《最后一次讲演》慷慨激昂,《拿来主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沉着痛快给人以力量!

三、意——导向功能

语文德育具有对学生定标导向、调节控制意志行为的重要功能。

一是加强世界观教育。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人意志活动的强大动力,是培养锻炼意志品质的思想基础。语文教育内容大多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学了革命领袖的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修养,学了《<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等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革命目标。

二是提供效法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意志教育过程中,要经常用优秀人物的光辉形象去教育学生。语文课文刻画了大量这样的优秀人物形象,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革命领袖的形象,有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等人民战士的形象,有刘胡兰、白求恩、雷锋、焦裕禄等共产党员的形象,也有鲁迅、闻一多、竺可桢、李四光等杰出人物的形象,还有屈原、苏武、张衡、诸葛亮、文天祥、孙中山等历史人物的形象,他们为青少年提供了模仿效法的榜样,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四、行——规范功能

初中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品德培养就是要强化道德动机,训练道德行为。初中语文通过各类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对初中生的道德行为具有规范作用。中小学语文通过各类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对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具有规范功能。

首先可以树立道德标准。道德动机首先是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明确了道德标准,道德行为才有了规范。语文课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教育内容,从理论上给学生指出了道德行为的标准,使学生的言行有所遵循;而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形象,给学生提供了活生生的学习楷模。他们就遵循这些理论、效法这些楷模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其次可以增强是非观念。通过语文课学习的道德标准去分析各种道德情境,对人对事作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从而增强是非观念,明确行为规范。

再次可以训练知行一致。品德培养应当把说理教育和行为训练结合起来。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说读写与学、做相结合,读书作文,学习做人,知行并举,言行一致,不断训练,长年坚持,使之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技能和行为习惯。

湖南省娄底一中附属实验学校 417000 )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议论文道德
议论文阅读专练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远和近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