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中写作教学的开展方法

2017-04-08 12:26杨团庆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文体高中语文作文

⌾杨团庆

浅谈高中语文中写作教学的开展方法

⌾杨团庆

新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创新教育是目前我国新的教育模式下对各学科在教学方式上的一个主观要求。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语文教学

写作是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情感和陈述意义的一种方式,高中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提高高中生语文写作水平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 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写作前引导学生进入角色,酝酿情思,发挥情感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这一环节往往被人忽略,觉得出个题目让学生去写就是了,无需多说。其实认真想一想,平时的作文训练不等同于考试;平时重在 “练”的能力,而考试重在 “测”的素质。张志公先生曾提出作文命题要鲜活,增强对象性,以纠正学生一种无对策、无目的的为写作而写作的被动状态。这是很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的,此处不赘述。我只想从情感激发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

我们平时很容易发现,学生优美的文辞,闪光的思想,并不存在于完成老师作业的作文薄上,而是存在于学生的日记里,随感而发的自由作文里。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文章是学生自己主动要写的,他们在写作时是沉浸在某种情感的需要里面,是他们想要说的话。写作文当然不能太自由,而且学生也未必知道感情在起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在平时作文中善于酝酿情思,充分利用这种情感促进思维、促进表达,变 “要我说”为 “我要说”,并且久之,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要写《母亲》,教师就可以满怀深情地讲述自己母亲的感人事迹,从而激起学生共鸣。使他们沉浸到那种圣洁的母爱里,并希望自己能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来那种情感,写浅了或少了都感到有愧于母亲。这样做了,学生不但易于打开思路,而且有助于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文气贯通,写出或激浊扬清,激昴慷慨;或委婉细腻,富有真情的文字来。

三、将写作教学与语文教学统一起来

写作教学与基础知识的教学、阅读部分的教学有不同,需要拿出专门的精力来更好的完成,所以,也会有明确的专门的写作课的安排。但同时,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其他部分的教学有机的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而避免人为的割裂,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实际需求,同时也是提高写作教学实效和语文教学实效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更加生动、灵活、多样的有效教学手段,让学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对于写作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写作是表达,表达就要用到基础的字、词、句,在高中阶段就不能仅仅要求是不用错别字,文笔流畅这些基本的要求了,还需要有更高的要求,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势必会影响写作教学的成效。至于阅读教学则更应该和写作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解释字义、词意,概括大意,翻译,做题这样的浅层次教学,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怎样的行文,这就是很现成的一些素材。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改写,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更多元、更活跃,为写作教学积累情感和技能基础。

四、创新写作技法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有思想的写作、有内容的写作,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和写作技法。首先,立意要精巧,要培养学生以敏锐的目光抓住那些看似平淡、平常却寓意深刻、韵味无穷的小事,从小处着笔,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和普遍规律。避免闭门造车、抄袭他人或作无病呻吟,而要以小见大,常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触动情感,影响思想与生活,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能就是一个典型,一声轻语、一次微笑,可能有着丰富的内涵,主题的深刻与否,往往取决于作者会不会发掘。同样一个材料,发掘得好,便能成一篇立意深刻之作,发掘得不好,便会成平庸之作。一般而言,高考作文在内容上的创新应侧重于立意的纵深和发掘以及选材的典型和新颖,从现象看到本质,见微知著,对事物的发展有预见性。其次,拟题要新颖,学生可以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歌词、俗语、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题目,这些标题,贴近生活,使人喜闻乐见,倍感亲切。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语文教师要尽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惟有如此,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出、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

[1]兰亚珍. 高中语文写作背景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胡倩. 课改前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变化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

[3]李金芝. 小组合作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江西省永丰县第二中学 331500)

猜你喜欢
文体高中语文作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