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2017-04-08 12:26屠雯彦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音乐课情感音乐

⌾屠雯彦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屠雯彦

高中音乐课是为了培养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一门课程,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中表现自己,提高学生的自我音乐欣赏能力,更好的实现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又使音乐欣赏课更具生命力。

高中音乐;学习兴趣

在课改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兴趣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性。没有兴趣做基础,音乐教学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那么如何去引发、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呢?带着这些思考,我们进行了一些实践研究。

一、树立对音乐的正确认识培养甄选优秀音乐的能力

1.正确认识音乐与音乐教育 音乐是什么?也许这个问题有些无聊,但千万不要回答音乐就是一种音符的拼凑。音乐是音符没有错,但不是毫无生命叠加,而是律动着的,思考着的音符。音乐教育也不单是对音乐单独的教授,而是对音乐包含的子门艺术和音乐相关的姊妹艺术的综合讲解。所以,音乐是丰富多彩的,艺术是融会贯通的。只有对于这一点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顺利的开展进一步的音乐教育。

2.善于甄选优秀音乐 音乐的形式多种多样。同样,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也不尽相同。如何在众多的风格中选择适合进行教育教学的音乐呢?首先,应该从学生现阶段所处的身心特点来进行考虑,十几岁的青少年更加适合旋律欢快,内容积极向上的励志内容音乐,这不但符合学生的心理,还可以在精神面貌上起到正向的激励作用。其次,应该结合时代背景,选择符合时代潮流的音乐,音乐教育应当顺应潮流,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最后,对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曲目也应加以选择,音乐是有生命的,生命是历史性的过程,所以,经典不应该被遗忘。缺失经典的教育也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教育。

二、想象丰富的音乐体验;

关于体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要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那么,如何使学生有良好的音乐体验?我平时常采用引导法:引导学生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想象丰富的音乐体验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体验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二泉映月》时,我引导大家从这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身世展开想象,去体验这首曲子的凄婉哀怨之处。有学生这样设身处地说:“阿炳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他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但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到居住的小巷,心里肯定郁闷,难以排遣,饥肠辘辘之时拉奏此曲,自然如泣如诉、凄切动人。”我还引导学生从曲名进行想象,有学生发挥想象力认为,《二泉映月》应该是个景美情美的名字,但演奏的曲调却明显给人一种压抑沉重之感,这除了告诉世人作者的生活潦倒以外,更让我们看到了艺人坚毅不屈顽强的精神。我还让学生反复聆听乐曲,引导学生从乐曲主题的五次变奏,演奏力度从pp至ff的变化去体验艺人的内心情绪,有学生就推测乐曲从开始的平静深沉到渐渐地激动昂扬,反映了艺人辛酸的生活经历和自强不屈的顽强意志。虽然这些看法还显肤浅,但毕竟是他们独到的体验,作为高中生来说,已是难能可贵了。

三、情感融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注意加强教学与心理的联系,把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得生动活泼,是现代教学论发展的总趋势。音乐审美教育由于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性和形象性,在这方面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让学生告诉老师他们喜欢的音乐和喜欢的上课方式。老师接受过专业训练,有很多老师只会注意到自身的专业性,站在专业的角度去备课,专业性太强,教学设计学生会比较难理解(认知过程)。老师要在研究教材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认知的过程和情感过程结合起来。老师要通过教学手段的调整、提高,加强在传授知识的时候结合学生的兴趣,结合情感的教学技巧,达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特别是高雅音乐的兴趣。

四、音乐与流行因素的综合

我曾观摩一位音乐老师的音乐公开课,深受启发。这位老师的课题是《“King of top”——Michael Jackson》(《流行之王——迈克尔·杰克逊》)。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作了小组分工,从流行音乐的主要形式入手,他们从摇滚讲到爵士,从说唱讲到节奏布鲁司,从嘻哈音乐讲到混音舞曲,可谓是滔滔不绝。在课堂上老师又放手让学生进行各小组结题演唱,最后将这些元素综合到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和舞蹈中,他们表演、模仿,甚至跳起了太空步和机械舞,这都无不透露着学生的智慧和活力。整堂课学生表现非常活跃,对音乐的理解也非常新颖,在解说音乐的搭配也风格各异。这些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他们发挥着主体性,而教师只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音乐与审美教育的完美结合

普通音乐课时提高每个人对音乐艺术体验的途径。在这门课的每一个活动中,音乐本身以及他对我们的主体意识发出的力量,是我们教学的全部内容。我们决不可以陷入我们所教内容的细节中去,而把音乐欣赏的现实性丢在脑后,或将它推迟到未来的什么时候。审美意义向来是实实在在、直截了当地审美参与的产物。普通音乐课是我们在人们发展的过程中向他们的体验提供音乐深度的手段。

总之,音乐教育不是冲动的一时兴起,而是长期的培养和熏陶,这种培养不是片面浅薄的一人之见,而是众人配合的完美合鸣。音乐是什么这样,音乐教育是这样,要在争论中碰撞火花,在交流中升华感悟。进而实现音乐教育效果的显著提高。

[1]李一.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J]. 学周刊,2013

[2]邵冬梅. 高中音乐兴趣教学法漫谈[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

[3]洪瑶. 开发学习兴趣是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先导[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6,(02):61-62.

江西省宜丰县宜丰职业高级中学 221700)

猜你喜欢
音乐课情感音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音乐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