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快乐的学数学

2017-04-08 12:26刘晨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轴对称卡片小明

⌾刘晨

如何让小学生快乐的学数学

⌾刘晨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一些孩子上课听讲很不认真,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数学很难,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自然学生成绩也不是很理想。但是,即使是平时学习成绩再不好的学生,只要一提到玩游戏,或者参与体育比赛时,他们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会玩得十分高兴,还表现得非常出色。这就说明,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以此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快乐学习;探究

一、融洽师生关系,快乐学习的基础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一走进教室,笑口常开,笑容可掬,妙语连珠的语言、对数学的渊博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巧妙和得法,引领学生遨游在数学知识的王国里,体验快乐学习的收获。

如教师每一节课留给学生一个“智慧题”,通过智慧题的讨论,教师对这些难题的巧妙的点拨,让学生感到教师脑海中知识的无穷,思维之妙。如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经常给出类似于下面的阅读拓展题而促使学生思维,向学生展示动脑思考的妙趣:小明在动手摆卡片,有5张卡片,摆成2行,每一行上要有三个卡片。不一会,小明就摆好了。你知道小明是怎样做到的吗?姐姐又给小明增加了难度:又给小明4张卡片,要小明用一共9张卡片,摆成8行,每一行上也是3张,这个难坏了小明,你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聪明的你,一定可以做到!

这样,让学生课后亲自摆一摆,摆不出的话,教师给以巧妙的指导,他们豁然开朗。通过动手、动脑,教师的激励,促成他们快乐学习、愉快投入。

二、将游戏引进课堂,让学生快乐地走进数学

兴趣是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由此可见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燃起学生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想学”的情感需要。这样在他们走近数学的开始就产生快乐的情感。

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短,一节课有效注意一般只能保持在十几分针,而且也不稳定,有趣的东西时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要使他们老老实实地坐上四十分针,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把游戏引进课堂。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地调节儿童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处在兴奋与抑制的不断变换中,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既有节奏又有乐趣。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以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第一步,伸出你的左手,是轴对称图形吗?第二步,伸出你的右手这时有几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吗?有关而轴对称图形与它们的位置无关形吗?变换右手的位置,使学生弄清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与它们的位置无关。通过来回变换手势,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了数学知识,而且还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变成了直观简单易懂的知识。使学生乐在其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视野,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在活动中体验探索的快乐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1.自选策略,张扬个性 自选策略,张扬个性要求彻底改变“教”和“学”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建构知识。通过每个学生个性体验的努力,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体验到探索的快乐,孩子们是喜欢这样的课堂的。

2.关注学“动”的思维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通过拼、摆、折、画、量等探索活动建立形象,以动促思,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促其快乐学习

教学中,教师应搭建学生成功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自信和乐趣,从而更加兴趣百倍地学习数学,进行数学探讨。

《时分秒》的练习时,教师可以呈现几个时刻,让学生看时钟钟面而读出时间时几点几分,这个练习时最基础的必须掌握的问题,对于90%以上的学生来说,都不会是问题。再设计一个“做鸟巢”的练习,给出四个情境:准备材料、挂鸟巢、做鸟巢、刷油漆,以及四个时间:7:50、8:45、9:45、10:05,让学生把制作鸟巢的几个动作片段和具体的时间的先后顺序练习起来,这样,学生会争先恐后地争相发言,课堂气氛之高涨自不待言。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说说周日是如何度过的,让学生把星期天的所做的事情和时间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设计生活化的问题也是常用的方法。如“小数加减法法则”时,小数点对齐是教学的难点,学生一做就错,怎样让学生避免类似的错误,从生活化的问题入手是有效途径。如通过学生常购买日常用品的计算,如一本语文作文本是1元4角,一本数学练习本是8角,一本英语作业本也是8角要买作文本、英语本、数学本各10本,总共要付多少钱?

这个问题,通过孩子们熟悉的情境中的数学问题,降低了数学问题的难度,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而解决这个问题(1.4+0.8+0.8)×10=30(元)通过问题的解决,小数点的对齐问题,简便方法的运用等也迎刃而解。

此外,让学生走进商场,调查商品的价格,帮妈妈买两件日用品,上课时,交流调查的结果,说说给妈妈买日用品的价格和一共花了多少钱?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使学生学习真实、趣味。

现在许多教育研究工作者提出“自主学习”、“快乐教育”,使学生在自由、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使求知成为愉快的事。这种愉快反过来成为求知的动力。如果能给学生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学生也会乐学不疲。以上我的粗浅尝试也证明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

江西省上饶市第十二小学 334000)

猜你喜欢
轴对称卡片小明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小明照相
“轴对称”单元测试题
《轴对称》巩固练习
认识轴对称
一张卡片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