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04-08 12:26陈琪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物体高中物理物理

⌾陈琪

高中物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陈琪

在教学中,只要采取多种科学的办法和技巧,引导和培养学生带着良好心态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那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潜力就能够得到最大的挖掘,老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最大的体现。

学习兴趣;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参加工作也好几个年头,回顾这几年的教学历程,发现自己慢慢在进步,对教学的认识慢慢在加深。前几天在一本教学资料上看到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这样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目前的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我们的学生却是在高考指挥棒和老师家长的多重压力下被迫学习,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经常听到我们的同事发出这样的感叹:“教学难,教物理更难。”确实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物理是高中所有科目中最难的,也是最枯燥无味的,学起来既提不起精神,也最费劲,从而对物理课产生恐惧的心理。本文笔者从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寻找兴趣,引领学生参加课堂的内容并讨论中寻找兴趣,通过讲解一些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来探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改变这种现状,我在物理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方法辅助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慢慢收到了一些可喜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寻找兴趣

我在讲述一些根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物理概念、原理时,所举事例尽量从学生现有的生活体验中去选取。学生的生活体验是最鲜活的,最真实的材料,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只要合理优化开掘利用,其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我有计划、有目的地从一个问题的提出、到一个概念的产生,都尽量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将教学落到实处。如讲到“沸腾”概念时,我出下面问题:我们在做饭时,为什么不是一烧水就“开”了,而是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水才会“开”呢?在这一定的时间内水的温度有何变化?水开后温度有何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水的沸腾”的教学,学生就能聚精会神的听,专心致志的观察实验现象,认真仔细的分析实验现象并总结出实验结论,进而绘出水的沸腾图像。

又如在讲“惯性”这个概念时,采取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的教学方法: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自行车,停止蹬车后车子仍会继续前进;坐在行驶的汽车上,汽车突然加速,身体会后仰,急刹车时,身体会前倾等。然后,让学生讨论、研究、总结发生这类现象的共同原因,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学生在探索中不知不觉就形成了“惯性”这一概念。这样的教学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二、引领学生参加课堂的内容并讨论中寻找兴趣

物理学是研究力、热、电、光等物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掌握和利用自然界的这些规律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其实,人们就生活在物理现象中:山顶的石头滚到山下,水面的倒影,水加热才会沸腾等,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物理。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我们总是难以放开手脚,教的是“死”知识,学生学的是“死”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与物理教学的精神实质相错位。

前面在进行《万有引力与航天》的教学,这一章的内容抽象,物理模型建立困难,章节涉及的公式多 ,是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而且非常空洞,也不好做实验,学起来比较枯燥,所以在进行有些课程设计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让他们来参加,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这样他们比较有乐趣,立马有精神多了。

引领学生参加课堂的内容并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方法,不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而是多尝试、探索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也是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通过讲解一些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进行《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我并没有马上就开始教学内容,而是借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了一个美丽的画面,画面中的小女孩,仰望美丽灿烂的苍穹,一定浮想联翩。也许还曾梦想着插上翅膀,飞向天空。这个时候我开始饱含热情的介绍航天知识:其实,做着飞天之梦的人,从古到今,又何止万千?

我国古代的万户就是其中一个,他曾经将自己用47枚火箭捆绑,尝试飞天,不幸点火后火箭爆炸,万户为此牺牲了。然而,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阻止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活动。终于,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于1957年10月4日从前苏联升空,中国也于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尤其是载人飞船神五神六的升空,圆了中国人盼望已久的飞天之梦,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这个时候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形象的学习情境,在看、在听、在想,脸上洋溢笑容,明显对这个内容很感兴趣。

这个时候我适时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兴趣,则势必会提高高中学生物理教学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负担,从而为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我们物理教师应有的贡献。

[1]《普通高中物理教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

[2] 彭前程,《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1年

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中学 341000)

猜你喜欢
物体高中物理物理
只因是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处处留心皆物理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