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及培养策略

2017-04-08 12:26吴萧然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结合部城乡初中生

⌾吴萧然

浅析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及培养策略

⌾吴萧然

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薄弱或缺失。本文通过调查,探讨了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普遍现状,并进行了归因分析,最后结合原因提出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相关策略。

城乡结合部;学习习惯;原因;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过度依赖老师,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薄弱或缺少,这一现象在城乡结合部的学生身上尤为明显。

城乡结合部“既没有传统农村憨厚中直、自闭纯朴、乡邻互助的民风,又没有城市秩序井然、经济昌盛、文化厚重的底韵”。在城市边缘成长的初中生,家庭教育薄弱、学校不受重视等,导致自控能力不强的他们,特易受周边不良环境影响,沾染习气,厌学情绪较严重。本文希望通过探讨他们学习习惯的现状,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供参考,帮助这些花季的孩子们正确对待学习,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学习习惯现状

笔者作为城乡结合部学校的一名中学教师,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发现这个区域的初中生学习习惯现状主要为:(1)未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23%的学生没有预习习惯,而73%的学生表示为应付老师有时会进行预习。(2)课堂中做笔记、发言、质疑等习惯较差。58%的学生表示做笔记需老师监督,他们不愿主动发言,高达 25%的学生从来没有对教师的问题产生过质疑。(3)听课过程中易分心或注意力转移。(4)课后懒散,缺乏主动完成作业的意识。高达52%学生表示会借助APP或网络等搜寻作业答案。(5)缺乏主动和竞争意识,未形成自觉的课后总结归纳、复习反思的学习习惯。

二、原因分析

在城乡结合部,经济虽比农村发达,但农村特有的守旧思想和人文环境仍有保留,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明显的不成比例,形成了一个略显尴尬的灰色地带。这一特殊性,导致造成不良学习习惯原因是多方的。

1.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首位的。城乡结合部民情复杂,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他们在孩子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微弱。其中较大一部分拆迁户,依靠土地补偿费或住房租贷度日,学识和修养的局限性,“读书无用论”“不劳而获”等不正确的价值观横行,对孩子影响极为消极。

再者,城乡接合部,小作坊经营者较多,而且人员流动较频繁,外来务工人员职业不稳定,他们普遍早出晚归,工作辛劳,收入不高,较难有充足的时间和耐心用于学生的教育。

2.学校和教学方法的影响 由于城乡结合部特殊的环境和条件,这里的学校不受重视,学校环境和配套设施等较差,师资人员流动频繁。

再者,城乡结合部优秀小学毕业流失严重,生源构成复杂,有村民子女、 “拆二代”,还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特殊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不讲文明,成绩整体较差。学校的管理者为办学有成效,往往片面追求升学率,划分“重点班”和“普通班”。“普通班”学生不受重视,低效能自我认同贯彻他们整个学段,易产生厌学情绪,更谈不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上课的教师为追求好的成绩,重知识灌输,轻习惯培养,对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跟进、监督缺乏、滞后。

3.自身的影响 初中生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要求独立,不肯受管束,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再加上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父母陪伴和监管的薄弱或缺失,导致他们课后放任自我,玩游戏、看网络小说等,甚至沉迷于网吧。再者,这一地区的许多学生,在小学已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进入初中阶段,科目增多、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学习难度、强度明显加大,本身未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考试失败,导致恶性循环。

三、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1.充分利用关键期,落实八点基本要求,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夯实基础 为帮助新生适应广度、难度和强度明显加大的学习,急需良好的学习习惯支撑。初一作为连接小学与初中的桥梁,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熊爱军(2012)在论述中提到,针对新生,“让其会学,学会上课、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可细化为课前预习,认真听课与做笔记,积极参与课堂和思考,课后复习总结,按时按质独立完成作业,测验后认真订正反思,树立目标,有效利用时间等八点基本要求。“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学习习惯能让教师在教学中事半功倍。

2.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条件 教师需改变“一言堂”和以教为主等观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须将研究重心从教法转移为学法,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一点在学习习惯较为薄弱的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身上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导他们合作学习、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系列良好习惯。

3.增强家庭教育功能,为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保障 在笔者的执教日常里,发现城乡结合部的较大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一方责任,这也映射了家庭教育的缺失。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老师可通过家访、家长会、网络教研、主题讲座等方式,承担起教育家长的责任。还可布置“作业”给家长,每天需监督小孩独立完成作业并签字,每天分担家务予小孩,适时鼓励小孩,经常与老师沟通等,长期以往,可较大程度上杜绝小孩抄答案、玩游戏、进网吧等现象。总之,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保障。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作为教师,须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学校等有利因素,形成合力,帮助学生勇攀知识的高峰。

[1]胡丽萍.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及干预策略初探[J].教科导刊,2012年2月.

[2]李桂银.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学习习惯调查研究 [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6月.

[3]沈香云.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4年4月.

[4]苏思慧,金盛华.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J].学科教育,1999年9月.

江西省南昌市二十八中教育教育集团青云学校 330000)

猜你喜欢
结合部城乡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CTCS-3级列控系统RBC与ATP结合部异常信息处理
城乡涌动创业潮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