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如何设计数学作业之我见

2017-04-08 12:26袁玉忠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题型布置作业

⌾袁玉忠

初中如何设计数学作业之我见

⌾袁玉忠

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方法和常见手段,也是师生间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数学教学的改革也包括作业设计的改革,因为设计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目标的指导下,认真做好每个教学环节的改革。所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关注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各界都在呼吁为学生减负,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即要能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知识,也不能给学生增加太多的学习负担。笔者在初中从事数学教学多年,发现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能够尝试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然而对如何精心设计、合理布置数学作业,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却不是很尽如人意。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作业的现状及设计,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目前初中数学作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1.作业量过大,学生压力较大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不少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不得不为学生布置了大量的作业。为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题型,教师不管作业的质量,一味的让学生去做。题海战术的确训练出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解题机器,可是他们往往缺乏创造性,学生大量业余时间花在完成低质量、高重复率的作业上,其全面发展成为空话。

2.作业形式简单划一,过程封闭沉闷 广义地说,在教学中教师可随处引导学生设置问题,迫使学生为寻求答案而时时处于积极的思索之中,这也是无形的“作业”。而目前数学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题目内容与来源统一,参考答案一致,没有其他形式。而且数学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做一项必要的素质来进行培养,唯一像“合作、探究”的东西只限于偶尔的、非组织形式的讨论。进一步审视当前数学作业还可以发现,作为一种重要能力的“与人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培养是很少提及的,即使提及也缺乏载体。

3.教师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 目前还存在着部分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采取统一作业数量、统一题目。教师在评价作业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统一标准进行评价,对于一些有进步的学生也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奖励或者鼓励,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得到提高,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探究

1.注重知识难易适宜,循序渐进 学生接受和巩固知识的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因此一节课有作业既不能原地踏步、机械重复,又不能忽难忽易,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及认识规律,遵循“小台阶,步步高”的原则。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老师在布置作业方面,一贯采用教材所配置的课后习题作为作业,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不注重作业难易,经常出现抄袭、马虎应付、不能按时完成,甚至不交作业,或者是购买一些配套的课后习题答案照抄照搬等现象。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厌烦或反感情绪,导致学习成绩无法提高。所以在设计作业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

2.注重题型的多样化,注入情感体验 针对于初中数学中的同一知识点,可以设置出不同的题型,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且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因此,在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中,注重数学题型的多样化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学生善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所以多样化题型的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一种情感体验,对于喜欢的题型会带着一种兴趣去探索,相反对于讨厌的题型会带着厌烦的心态去应付。因此,在初中数学的作业设计中,数学教师应注重题型的多样化和注入情感体验。例如,下面两道数学题:①在所给的坐标系中找出以下各点的位置,A(-3,4),B(5,3),C(4,-1),D(0,5);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出下面的各点,点A在x轴上,位于原点右侧,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点B在y轴上,位于原点下方,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可见,这两道数学题都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考察,但是两个题型的出发角度不同,因此,不同学生在解同一道题型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理解。

3.提高作业设计的应用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学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凸显,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与生产生活实际对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将数学知识的讲解渐趋生活化,鼓励学生用心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随堂作业练习的设计上,要千方百计填注生活化色彩,强化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思维定势。

在“变量之间的关系”章节教学中,笔者放眼生活实际,精心选编了如下问题作为随堂作业进行练习:“我市出租车起步价是5元,超过5km后,按每增加1km加价1.2元计算,路人甲从A地到B地需要支付18.3元,试问从A地到B地的路程大致多少?”这是同学们日常出行经常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解题积极性明显提升,思维运行处于最佳状态,数学综合素养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滋长。在利用变量关系解决问题后,教师还可“宜将剩勇”将学生思维做进一步拓展:“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问题?你能试举一例吗?”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被无限拓展,学习热情瞬间被生活点燃了。通过设置生活化的作业,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学习效果更是水涨船高,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成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驱动力。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学生所想,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使作业形式多样化,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甘肃省宕昌县金木九年制学校 748500)

猜你喜欢
题型布置作业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作业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