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境分析与翻译

2017-04-13 17:11翟洪霞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化语境连贯

翟洪霞

【摘要】译者要面对的是两种语言文化,一方面是理解原文特定语境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另一方面,又要在将构建的译文特定语境中寻找恰当的字、词、句来传达原文所表达的含义。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将原文语境下的含义在译文语境中重现,本身已经是一项难题,而语境多层次化的特点使翻译变得更加复杂。胡壮麟先生认为语境可以划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而在翻译过程中,三层语境对翻译的两个阶段(理解原文和构建译文)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只有全面考虑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语言的交流桥梁功能,呈现准确传达译文含义同时又符合译入语语言特点的连贯译文。

【关键詞】语言语境 情景语境 文化语境 连贯

一、语境的概念阐释

近二三十年以来,功能语言学研究开始在中国繁荣起来。胡壮麟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将这种方法引入汉语语言学界,被认为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包括朱永生,黄国文和张德禄在内的一批知名学者积极推动了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黄国文教授更是将语境分析研究应用到了翻译研究中。

“语境”的概念是功能语言学家马利诺夫斯基(Malinowski)在1923提出的,而Malinowski在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实际上是从译者的角度出发的。在翻译实践中,他意识到情景语境的重要性以及情景语境对译文的制约作用。他认为即便经过翻译,原文也不能被生活在原语境之外的人所充分理解,因为每个信息所传达的意义都要比言语本身所表达出来的更丰富,而只有同时理解了原语境,才能更充分地理解这些意义。也就是说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表达只有在特定语境中才能实现。包括遣词造句、句法结构以及文体类型在内的所有要素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因此,语境构成了准确翻译的基础。

语境是文本所依托的环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文本用来表达的是特定语境中作者的思想。语境从语义和语用角度限定并补充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帮助构建文本的意义。文本的语境和文本一样,都需要合逻辑的、连贯的。在阅读和理解翻译文本时,读者实际上所处的语境,既包括译者在译文中所构建的语境,也包括自身所处的特定语境。因此,只有在翻译的文本能够构建出合逻辑的、连贯的语境时,它才能帮助译文读者充分理解文本。而且,在翻译的过程中,还需要时刻参照原文的特定语境,对理解和翻译进行修订,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语言的交流桥梁功能,呈现准确传达译文含义同时又符合译入语语言特点的连贯译文。

二、语境的三个层次

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1994)中,胡壮麟提出了语境的三个层次,包括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1.原文语言语境在译文中的重构。语言语境,顾名思义,指的是一个语言单位的上下语篇,帮助限定语言单位的意义,或者,通过文本不同部分之间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对于翻译而言,阅读理解是必经的第一步,在此过程中,译者必须理解字、词、句和各种搭配才能对语言语境的结构有清晰的认识。而对于译者无法确定的词、句意义,分析语言语境的连贯性又会反过来促进意义的理解。听起来这种分析并不是很难,但实际翻译过程中情况会复杂的多。

在翻译的过程中,对原文语言语境进行重构有助于形成连贯的译文。对比语言学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的区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经颇有成果。例如,我们发现英语是以主语为导向的,而汉语是以主题为导向的;英语中的一些名词(包括抽象名词)和介词所表达的意义往往在汉语中使用动词来表达。在连贯性方面,汉语倾向于意合而英语倾向于形合。在意合型语言中,句子不同部分之间的连接词和主从句连接词都不是必须的;而在形合型语言中,经常使用连词或其他关系词来表达复杂的句式结构和主从句之间的关系。这些连接词和关联词是实现文本衔接和连贯的手段。因此,在英语中,为了衔接和连贯,这些词语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汉语。在英译汉的翻译过程中,这些词语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被省去。

2.原文情景语境在译文中的重构。韩礼德(Halliday)提出了情景语境的分析方法。语篇语场、语篇基调和语篇方式形成一个语言系统,用来说明特定的社会语言环境。在文本的创作过程中,作者总是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表达某些想表达的思想(语篇语场);作者会对读者的身份有预期(语篇基调);作者使用哪种语言方式,往往会依据所预期的文本特点,例如演讲或是书面文章(语篇方式)。这些要素的一致性对文本的连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作者或是演说者力图达成的。在阅读原文文本的过程中,全面理解其情景语境,有助于准确理解原文含义。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正确判断出原文的情景语境则会影响对原文的准确理解,进而影响译文文本的表达。

语篇的连贯通过衔接和语域的一致性实现。在译文语言中重建语言语境是为了衔接,而重建情景语境则是为了译文语域的一致性。原文文本在某种特定情境语境中服务于某种交流目的,该目的与译文文本可能并不完全相同。如果不能对这些情景语境中的区别做出适当的调整,则译文文本的连贯性会受到影响。译者肩负双重责任:一方面,作为读者,他们对语篇中体现语篇特征的语场、语基和语式的所有信息都必须掌握;并且,他们对于译文语篇的特征也必须清楚明了,尤其是与原文不同的语篇特征。

3.原文文化语境在译文中的重构。无论是作者还是演讲者都不是生活在真空的环境中。他们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出生、生长,用特定文化的语言交流。语言即是文化的载体。情景语境往往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语境。因此,可以定位语域的情景语境是一种更高、更抽象层次的文化语境的一个部分,文本同时存在于两种语境之中。在同一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当人们使用语言交流时,他们共同遵循社会交流的特定规则,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例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如果不熟悉原语言环境的种种文化语境特点,就不能理解原文的文化—语篇连贯性。大卫.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中,黛玉的雅号“潇湘妃子” 翻译成了“River Queen”(江河王后),原文中湘妃为殉夫投身湘水的典故文化就丢失了,不仅丢失了原文对于黛玉悲剧命运的暗示,而且不当地将黛玉的形象与西方文化中的王后形象混淆,与全篇的悲剧人物性格和命运相冲突。

在翻译的过程中,原文这些构成文化—语篇连贯性的文化特点在译文中往往会对译文的连贯性造成干扰。越是有特色的文化语境在翻译时,越难在译文的文化语境中重现。这种情况下,要考虑普遍读者的身份和理解程度(可以定义为读者语境),对文化语境进行适度的归化处理,才能实现译文文本的连贯。作为译者而言,在解读和重构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还要考虑到译入语文化语境与原文文化语境的兼容性。重构的方法包括:替代、解释、淡化、注解等。例如在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借用了西方的谚语“Man proposes,god disposes”,巧妙地译为“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

综上所述,译者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还要在两种情景语境和两种文化语境之间穿梭,既要科学又要艺术地呈现给译文读者原文的丰姿。译者不仅仅要有跨语言能力,还要有跨情景、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只有潜心研究好三个层次的语境,翻译作品的连贯性才能不仅仅局限在语言层面。

参考文献:

[1]陈德章.Approach to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2005.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1994.

[3]Malinowski,Bronislaw.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London:University of London.1923.

[4]Huang,Guowen & Ghadessy Mohsen.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6.

猜你喜欢
文化语境连贯
第七只鸟
文化视域下社会流行语传播特性分析
基于性别和观看模式的思考
情景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曲艺传播与身份认同
四读法解答排序题
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语境教学模式初探
浅析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衔接与连贯
好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