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与《热爱生命》中生存主题的比较分析

2017-04-13 15:17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淘金者福贵余华

(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亘古以来,生存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活着》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而《热爱生命》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留下的最为璀璨的文章,它们讲述了主人公经历了各种生命所赋予的磨难之后,顽强生存的故事。这两部不同民族的小说都不约而同地把生命的强大描绘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了人类对生存的无限渴望。

一、解析生存

生存是自然世界中存在的一切事物保持存在和生长变化的统称,指的是生命系统通过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来适应环境,实现一种理想的存在状态。从生存哲学的角度来看,生存不是人类按照外在的特点来生活,而是一个人在客观的外在生活中总结经验,反省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生活。生存不仅是指生命的延续,而且是指人类作为不断发展的生命体,每一时刻它都在朝着那个崭新而美好的未来生长。一旦停留下来,它便会失去原本的活力,慢慢消失。[1]P129当我们谈到生存这个话题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生命。生命是生存的标志,而生存是生命的本质。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可是生命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不为之惊叹。人类是一种富有生命的存在体,其本质是生存,而生存的第一要素便是生命。在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生命都是与生俱来的,但是要维持它的存在是靠后天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在文学作品中,生存同样是一种本能,只有不断适应各种变化才能活下去。当今社会是一个人心浮躁,追名逐利的经济社会。生存是在经历不断地淘汰中保持一种存在状态的过程,任何存在物只有遵循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提高自身顺应自然的能力,极力维护生命,才能获取生存。

二、《活着》和《热爱生命》的相似之处

(一)相似的生存状况

《活着》中的福贵和《热爱生命》中的淘金者,一个生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一个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西部。

《活着》精心构思了一位正在艰难而平静地活着的普通中国老人的人物形象。这位老人——他的名字叫福贵。在他的人生生涯中,与之相关的九位亲人或朋友或对手,父母亲、妻子儿女、赌徒对手、战场战友,年长的、年少的全部都死了。他们都死在富贵的前面:他们或死于落迫,或死于疾病,或死于意外,或死于狂热,或死于不幸,或死于饥饿……唯有他富贵老人家一个人还活着。

《热爱生命》,讲述的是一个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发现一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在不同的民族时代下经营着各自人生,但是却拥有极其相似的命运。命运在他们的人生中都设下了重重困境,形成了他们坎坷的一生。命运赐予了他们最珍贵的生命,却无情地掠夺了财富和温情,让他们在体验生存之痛后存活下来。

生存需要理性的心理表现。当生命陷入困境时,它会化成强大的承受能力来对抗那些生存过程中所遭遇的难题。小说中,两位主人公在面对生存环境的变化时,都表现出了一种理性的心理。当家境富裕的福贵遭遇了人生的起伏,由地主家的少爷沦落成贫苦农民时,曾经生活所带来的优越感使他无法接受现实,产生了消极懈怠的心理。但来自家庭的温情使他发现自己的生存价值,重新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生活。

《热爱生命》中的淘金者同样是以一种理性的心理去克服困难。起初面对友人的背叛,他拒绝接受这个事实,当寒冷的空气向已经体力不支的他袭来时,他恐惧甚至已经绝望了。从恐惧绝望的消极状态到执着生命的积极态度,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理性的生存心态战胜磨难的过程。以一种理性的心态去对待生存问题,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这是一篇逼真的小说,紧张的故事情节中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没有多余议论,它只是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近乎真理的事实——敬畏我们的生命,相信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紧紧相依,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生命的剽悍与强大。

(二)共同的挑战目标

生存的道路是不可能畅通无阻的,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困境。在困境面前总有人选择退缩,也有人选择挑战。目标是人在脑海中形成的一种主观意识形态,是心中的信念,指引着人们努力追寻想要到达的境地。《活着》和《热爱生命》中的主人公都是生存道路上的强者。在命运的考验下他们克服内心的恐惧,朝着共同的挑战目标——努力生存。

《热爱生命》中的淘金者在求生旅途中,当一切不幸的遭遇都一起向他袭来之时,他只有一个念头——活着。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用精湛的文学手法,出色地描绘了这种抗争。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在能量,这种能量是无法诋毁的,它会让你活下去。不管你面对的是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是吃掉你的野兽,还是饥饿、疲惫,生命都会帮助你战胜它。

余华笔下的福贵,正如余华所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2]P5福贵的一生遭受了一次次的现实打击与摧残,他仍以活着为目标而活着。在命运的百般挑战下,福贵把苟且存活在世上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武器,以此来反击一切生命带给他的苦难。

(三)类似的孤独形态

孤独,是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生存原本就是孤独个体经历漫长而孤独的过程。“在存在主体的视域中,孤独可以分为生活中的孤独和生命中的孤独。生活中的孤独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而生命中的孤独是内在的、主观的。生活中的孤独是一种现实性的感受,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主要表现为具体对象的真实存在。生命中孤独则是一种生命意识。它是在生命本性的基础上,通过意识产生的感受。”[3]P1

生命的孤独与生活的孤独总是如影随形。文学家都注重描写人物在生活孤独上的体验,同时也会将生命的孤独一并注入到文学创作中,将生活的孤独和生命的孤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作者安排福贵和淘金者活着,却又让他们忍受生命的孤独。残酷的现实将生命中难得的温情撕得粉碎,将福贵最亲近的人都带离人世,只留下年老的福贵与一头老牛回忆人生。在淘金者经历了与死亡的搏斗后,凭借着强大的求生意志存活下来时,他享受着胜利的喜悦,同时也感受着生命的孤独。在小说结尾,淘金者虽然获救了,却被当成是精神失常的怪物。无人关心他是如何死里逃生的,也无人能分享他的喜悦。无情的命运将福贵和淘金者置于孤独守望的人生中。

三、《活着》和《热爱生命》的差异

(一)不同的生存意识

生存意识是人类在生生不息的生命原动力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一种本能意识。就生命个体而言,当生命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生存意识就愈加强烈。福贵与淘金者,他们有着相似的命运,类似的经历,但在苦难面前的选择却截然不同。

在《活着》中,作品以一位叫“福贵”的老人自叙的方式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中国农民悲苦的一生。年轻时的福贵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败家子,整日胡作非为,沉溺于嫖赌之中。最终在一日之间散尽家财,人生的厄运从此与他形影不离。之后,福贵看着生命一次次地逝去,渐渐对死亡产生了麻木。从福贵把家产败光,父亲从此一蹶不振,摔下粪坑而死到最后连唯一的外孙都因吃了大量的豆子被撑死,余华描写了残酷的命运和社会的变革,也让我们看到了独自存活下来的福贵身上那强大的生存意识。面对死亡,他渐渐不再悲伤对待,而是遵循命运的安排,用活着去报复残酷的命运。他明白在命运面前任何生命都无能为力,反抗和拒绝都无济于事,生存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福贵认为亲手送走了最亲的人,等到自己离开世界的时候他便了无牵挂了。面对命运带来的苦难,福贵做出了同许多普通农民一样的选择:忍辱负重,默默承受。在一系列的生死考验中,福贵没有选择逃避,没有选择屈服,更没有选择放弃自己。福贵用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向我们阐释了人生的真谛:用忍耐去承受苦难,化解苦难,进而才能超越苦难。从作品中,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个生命形象:他默默承受着生命的重担,脚踏实地,以人的“本心”坚强地生存。

如果说福贵对待命运的方式是柔性的,那么淘金者则是刚性的。《热爱生命》这部作品,淘金者强大的生存意识在一次次殊死搏斗中显现出来,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勇士。面对生存中的不幸遭遇,他没有退缩,没有放弃,而是迎难而上,顽强地与死亡作斗争。一个个简短有力的文字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淘金者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克服内心的恐惧,突破重重困境,战胜死亡。这就是强大的生存意识,一种超越生命极限的力量。

(二)不同的死亡体验

生命的存在就是在活着中体验死亡,在死亡中勇敢活着。生存的意义就是在一次次的死亡体验中,学会珍爱生命,享受生命。每个生命存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相同的,但其生存体验却因人而异。福贵的一生是在一次次的生离死别中体验死亡,而淘金者却是一直在死亡的边缘垂死挣扎。

《热爱生命》的杰克伦敦并没有像余华一样描写了一系列的死亡事件,而是将主人公置身于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伴随饥饿而来的一阵阵的剧痛,不断咬噬着他的胃,疼得他无法集中精神去辨认通往‘棍子地’的必经之路。”[4]P117他的腿受伤了,脚也流着血,伤痛一点点侵蚀着他的身体,加上食物的匮乏,疼痛与饥饿紧紧地缠住他,正一步一步地拉近他与死亡之间的距离。这个脆弱的生命一直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他只能靠着吃浆果暂时充饥。直至他获救,他仍疯狂地囤积着食物,这足以证明饥饿曾牢牢地牵制住他的生命。死亡再一次向这个单薄的生命靠近,狼群频繁地出现在杰克伦敦的周围,胁迫着他的生命。“他仰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他听得见病狼沉重的喘息声,渐渐向他逼近,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清楚。过程好像无休无止,无限漫长,而他还是一动不动。”[4]P130在他体力近乎衰竭的时候,一条病狼尾随着这个奄奄一息的生命,试图从他身上获取继续存活的力量。在这个荒原上,淘金者战胜孤独,战胜饥饿,战胜病狼,他不断地挣扎,不停地战斗,直至逃离了死亡的阴影。杰克伦敦残忍将人物接二连三地置于死亡的边缘,以平实的手法谱写了震撼人心的生命赞歌,展现了惊心动魄的生存体验。

(三)不同的人性体会

人性可能是生存的动力,也可能是生存的阻力。自古以来,人性的善恶一直是饱受争议的话题。在生存的道路上,人类往往会在特定的环境下展现出不同的人性。逆境中的温情令人感动,苦难前的冷漠让人畏惧。

余华的小说《活着》虽然用冷暴力书写了福贵的一生,但细细品读便能感受到字里行间里渗透出的温情。福贵的一生虽多灾多难,但充满着温情与感动。作家余华在小说《活着》的自序中是这样说的:“《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翻阅全文,父母之情、夫妻之情、儿女之情以及朋友之情贯穿始终。其中,最伟大的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从家境富裕到家道中落,家珍始终陪伴在福贵身边,扮演着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给予他无限的关怀和支持。逆境中的温情难能可贵,便是这种力量促使着福贵对生存渴望的愈加强烈。任何一种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对人性的揭示。《活着》的伟大成就之一就在于作者能够将残酷的命运与人性之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人文关怀寄于冷漠的笔调之中。

在《热爱生命》中,主人公的人生同样是被苦难团团包围。但与福贵不同的是,淘金者在逆境中孤身前行,无人依靠,感受着人世间的冷漠。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比尔选择弃他而去,从比尔的背叛中,他感受到了一种自私、冷漠的人性。

结语

生存是一个众说缤纷,永无休止的话题。抵抗残酷无情的命运,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无论是忍辱负重的福贵,还是顽强抵抗的淘金者,他们都是人类在生存竞争中的榜样。在生存的道路上,他们从未倒下,以一种不屈的精神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张曙光.生存哲学的命意及其当代旨趣[J].哲学动态,2001,01.

[2]余华.活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3]许莉萍.孤独意识的美学辨识[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01.

[4][美]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M].石雅芳、雨宁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淘金者福贵余华
一颗假糖的温暖
一颗假糖的温暖
余华《活着》的人生底蕴
在痛苦中寻找希望
血和泪
边境往事 霍尔果斯“淘金者”
大数据“淘金者”曙光发布方舟平台
活着,是生命的常态——读余华的《活着》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