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与实践

2017-04-15 16:30高婕姝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基于全日制本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针对传统的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旨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将应用能力培养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知识+能力”的培养和“过程+结果”的评价,从而提高应用技能,为今后从事社会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面向应用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34-02

1.前言

科技伴发展,当前高等教育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我们营口理工学院适应时代转变办学理念,致力于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已经成为当前企事业单位选择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院的教学目标。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通过对教学各个环节的探索与研究,提出一个系统的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方案,为计算机应用类基础课程提供教学借鉴。

2.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2.1 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根据我院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以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结合目前学生自身实际,初步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为:以“知识+能力”的培养,完成“过程+结果”的提升。其中,面向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实际的动手能力+学习过程的兴趣提高+二级通过的考核结果”。在教学之前有明确学习目的,教育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单纯是为获取学位的学习,而是为了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培养自主学习的的能力和习惯。

2.2面向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内容设置上,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结合当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需求,将基础课程内容与二级考试相互融合,选择知识点调整课程知识体系,初步设想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如表1 所示:

我院旨在建立多专业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各专业学生特点出发,教学内容侧重不同予以不同层次的辅导,因材施教,使得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达到同一水平,顺利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

2.3 面向應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基础课程中,软件Office的应用是重点内容,对于Office的3个组件,采用“教、学、练”相结合的方式,每个教学单元依据课程实例,都按照“知识导引”、“讲解示范”、“模仿练习”、“课堂实践”、“检查反馈”、“拓展提升”6 个环节展开。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在“知识导引”环节,做到明确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在“讲解示范”环节,教师对每个应用实例进行分析、讲解和演示;

在“模仿练习”环节,学生按实例模仿练习,教师及时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课堂实践”环节,每个教学单元,要求学生完成教师预设“课题”,教师及时答疑;

在“检查反馈”环节,教师对课堂实践环节进行考核和评价,重点问题重点讲评;

在“拓展提升”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个人能力,自主训练,提高能力。

2.4 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支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笔者采用提高兴趣和培养能力的各种教学方法,其主要包括实例教学法、课题教学法和网络交流法3 种。

(1)实例教学法

授课过程中教师讲解并演示实例,调整教学实例,实例均选自计算机二级考试真题题库,让学生通过教学实例的模拟练习和强化,提高二级通过率。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是指每个软件的实际应用例子。实际教学中,针对每一个教学单元教师都拟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或多个应用项目。考虑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所以项目的选取均以解决实际工作需求为目标,例如用Word软件制作一份《个人简历》等。以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网络交流法

利用校园网资源,搭建新型教学平台,完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互动。可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课件放在校园网上,学生通过注册的账号/密码上网浏览,随时补充和学习。也可利用当前的移动终端,例如微信、QQ等交流方式互动交流,辅导答疑。

2.5 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考核方法

对于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而言,它强调的是“会做”和“会用”,因此在课程考核成绩上笔者按照学院教学实际进行了改进,强调阶段性累计的方式,即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综合考核成绩占50%,拓展考核成绩占20%。具体如下:

(1)平时过程考核(30%)

其中,N 为课堂实验的总次数, Xi是第i次课堂实验成绩, Yi是第 i次课堂表现成绩。

(2)期末综合考核(50%)

期末考试成绩由计算机考试系统完成,实现题库出题,上级考试,系统评分,完全模拟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实战环境,以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在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应用能力。

(3)拓展考核(20%)

拓展考核主要是考核每讲完一个教学单元后,教师拟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应用实例。拓展考核属于激励考核,主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励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4)期末考核的总成绩G

G=G1×30%+G2×50%+G3×20%

其中,G1是平时过程考核成绩,G2 是期末综合考核成绩, G3是拓展考核成绩。

课程考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一些因素很难定量分析,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完善。

3.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教材的更新、题库的升级、方法的推广等等环节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完善,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高婕姝.《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2]王丽君主编.《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3]高婕姝主编.《C语言程序设计》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

作者简介:

高婕姝(1978-),女,汉族,辽宁鞍山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检索和计算机网络应用。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