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将“表达训练”根植于“阅读教学”之中

2017-04-21 16:19张海滨
文教资料 2017年4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阅读教学

张海滨

摘 要: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读书和写作是互促、共生的。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打好了字、词、句、段、篇的基础,学生在写作时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感悟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读写因素,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表达训练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阅读是吸收,就像吃饭一样汲取精神的营养;写作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用嘴说,或者用笔写出来。可见,读书和写作从来就不是两回事,它们之间是互促的、共生的。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打好了字、词、句、段、篇的基础,学生在写作时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感悟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读写因素,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品味文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要以语言文字为主,注意对课文中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感悟,这种言语的咀嚼,不仅是为了使学生在认真研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内容、形成解释、做出评价,还要努力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揣摩写法,领悟表达,从而学会运用。例如:《奇异的琥珀》一课教学,在学生汇报蜘蛛和苍蝇被松脂球包裹住的那一瞬间的情景时,相机聚焦:蜘蛛刚扑过来,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几句话引导学生通过去掉突然、刚好、一齐等表示巧合的词语,让学生在与原句的比较当中感受到事情真是太巧了,科学家的想象是合理的,作者用词也是非常准确的,难怪说它是奇异的琥珀。

当学生汇报两个小动物被淹没在松脂里的情景时,再次聚焦: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引导学生采用层层剥笋的读书方式。

课件出示: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松脂里。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泪珠里。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松脂一滴一滴落下来的情景,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比喻句形象、生动的作用。这样,学生就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进行了“具象化”,读中有形;将语言文字和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关联,在读中积累语言材料,悟出表达方法,掌握表达技巧。

二、揣摩文思

正所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想明白了文章的脉络,才更有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认识,体验作者的情感,领会作者的意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孩子理清文章的思路,并顺着这个思路,揣摩文章词句段篇的组成。

《丰碑》一文故事感人,情节起伏,军需处长的形象光辉而高大,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经典范文。课文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主要人物是军需处长,可是对他的描写却少之又少,反而紧紧围绕军长的情感变化展开,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表现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尽职无私的精神。全文的核心是第七自然段,集中从正面具体刻画了军需处长被冻僵时的动作、神态和穿着,虽然只有短短百余字,但言简意丰,充分体现了军需处长的精神品质,是本文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最具震撼人心之处。如果按一般的叙事性文章,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采用逐段推进的方式展开教学,那么其结果多半是会使学生浅尝辄止,或教师无奈地指出答案。这种“一卡通似”的阅读策略,学生很难真正走进文本,真正走进军需处长的内心世界,更不可能有心灵和情感的触动。所以,对于这样一个足以能“牵一点而动全篇”的重点段落,理解需要关联,感悟需要回环。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先弄明白本文作者看似是在写事,实则是通过事在写人,在说人的一种精神。看似是一篇实用文,但细读起来更像是一篇微型小说,所有情节、环境、人物都是为了凸显军需处长这个人物。然后,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入手,用心感受人物形象。再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开头和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既引导学生由“言”寻“意”,又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深入,既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又学习了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

三、融入文境

常言道:“境由心生”,表示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看待事物的美丑,强调心态的重要性。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需要给孩子们先创设这样的情境,启发他们贴近作者的心和编者的心,使孩子们在这样的境中受到启发和感染,为他们将来能用自己的言表自己的境,抒自己的情做好铺垫,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现行教材中很多课文在言语表达方面都给读者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些描写的空白点,引领学生批文入境,顺境而思,思中炼言,使学生在不离文境的基础上,理解内容、启发思维、锤炼表达,达到一环多能的功效。《天鹅的故事》一文记叙了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一群天鹅为了生存,用自己弱小的身躯破冰捕食的感人故事。冰面是如何被老天鹅这个破冰勇士破开的作者并没有具体写,而这恰恰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课文中只是这样写道:“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2次,第3次……”从这几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破冰绝非易事,文中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抓住省略号精心设计,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想象表达能力。实践中有的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老天鹅扑打了几次?每一次扑打有什么表现?其他天鹅呢?冰面是如何在老天鹅的扑打下一点一点发生破裂的?想一想文中省略号省略了哪些情景?在交流的基础上,通过练笔,把省略的内容再现出来,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带来的成功喜悦。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有时还会遇到一些耐人寻味的事件或情节,教师可以抓住其间的触发点,给孩子还原一个场景,创设情境,让他们倾诉心声,抒发情感。例如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王维在什么情况下为元二送行?他是如何为元二送行的?他们在渭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在这一杯又一杯的酒中,二人的心情如何?相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绪是飞扬的,言语是开放的,情感是真挚的,而对于王维和元二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体会也会是深刻的。

四、体会文情

“情動而辞发”是情感因素对习作创作的精辟写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将“文之情”与“生之情”进行链接,促进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依托文本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现行教材中很多课文文质兼美,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因此,引导学生适时适度地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尝试抒真情、表真意尤为重要。教学《我看见了大海》这篇课文时,当学生感受到继父对河子那深沉的爱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关联已有的生活经历,将自己的故事和文中的故事交互,将自己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对接,将自己的言语与文中的言语比较,从而记录下那份属于自己的亲情。我想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一定是一次不寻常的情感和言语体验。

又如《买小狗的小孩》一课结束时,我引导学生联想,就是这样一个身有残疾的小男孩去杂货店还钱了,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三个星期……

此时你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

此时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老板、小男孩、小狗……)或想象:当这个残疾的小男孩带着他的小瘸狗给老板还最后一笔钱的时候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任选一项内容,试着写一写。

本次读写训练的效果非常好。因为孩子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先是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小男孩的内心,然后依托生活实际进行了再造和想象。最后将情感幻化成了语言文字,这样使得孩子们不仅乐于写,还有的写。由此来看,学完一篇课文,指导学生在不离文情的状态下,试着写写自己的感受,写写书评,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习作能力来说会有很大的帮助。

有人说:“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善于帮助学生搭起两者之间的桥梁,将“表达训练”根植于“阅读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世界,抒写生活,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闪现出个性与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代顺丽,王荣生.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问题的本质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14(8):51-57.

[2]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6):116-121.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