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科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实践研究

2017-05-08 21:29刘涛
魅力中国 2017年1期
关键词:生活现象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

刘涛

摘要:初中物理学科中的许多知识和现象都能够在生活中有所体现,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情境研究为基础,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依托,采用以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为初中物理教学探寻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使物理教学更加完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生活现象;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动力。所谓问题情境,即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揭示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活动中来。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枯燥的物理知识充满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问题的激情,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到教学中来。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而言,如何有效地創造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广大物理教师不断思考与探索的话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时机要恰当

在新课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提前设置好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学习的开始就进入到问题情境中,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学内容上。对于新的课程内容,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找好切入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探究性较强的物理知识,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践,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同时,在探究活动结束时,教师要结合此情境与物理知识的延伸,再次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和拓展。

(二)情境创设的原则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即目的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熟悉性原则、激发性原则与发散性原则。在确立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要充分考虑学生思维和智力发展,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引入课堂作为辅助,同时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连续性和延伸性,能够对学生探究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比如,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要具有发散性,要能够以点带面,使知识逐渐铺展开来,逐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探知欲望。

(三)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加强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初中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不可能十分全面,往往是以表面现象为主,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对于颇为抽象的物理知识而言,教师单纯的讲解和枯燥的课堂演示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这就需要借助学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来辅助教学,找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并将其引入到问题情境创设中来。这种“原型”模式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蕴含在其中的物理原理及规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从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新内容时我们要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相联系,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利用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目的明确、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经历从未知到已知,从错误、肤浅的认识到正确、全面的认识,连点成线,构建出整个知识网络。如在教学“液体压强”这一内容时,学生已经学过固体压强,我便从此入手,由固体压强来引入液体压强的讲授,让学生比较固体产生的压强与液体产生的压强的异同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了解到固体产生的压强和液体产生的压强有着相似之处,又有着不同之处。这样在比较中寻找二者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从中发现液体压强的独特特点,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在比较中加强了对这两个知识点的认识与掌握。实践证明,利用旧知来引入新知的学习,不仅可以有效巩固所学,而且更利于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学习新知,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创设合作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

初中物理实验大多以演示性为主,成为教师一个人的实验,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若能将演示性实验改为学生小组之间探索性实验,通过创设合作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质量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验效果也将是超预期的。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时,大多数教师采用演示实验的做法,学生对于教师演示的操作和成像规律讲解,往往是机械地记忆,课后再问凸透镜成像规律,多数学生说不出所以然来,更谈不上变通。若采取创设合作情境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简单讲解和大略演示实验后,让每个小组分别实验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像情况,再实验1倍焦距到2倍焦距这段距离凸透镜成像情况。小组中有专人负责记录成像数据,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自行摆放仪器和物距的大小,遇到如“改变物距应该移动蜡烛呢,还是应该移动透镜呢”等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各小组实验完成后,教师提出问题:“做实验之前为什么要进行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位置的调节呢?”因为学生们已亲自进行了操作实验,经过小组内的讨论和研究,学生们很容易便回答出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是为了成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心。课堂上,通过创设合作情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对知识的验证和记忆也更加透彻和深刻,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结束语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运用情境教学,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教师的教会更加得心应手,学生的学也更加乐在其中。合理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欢乐的教学气氛中掌握和应用物理知识,轻松地完成物理课堂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周小山,严先元.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四川: 四川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生活现象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生活现象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