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品质濡化创客教育的文化微观视域研究

2017-05-08 02:07张玥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创客教育

摘 要:当代创新创业发展模式的系统性、可持续性和创新辩证性都对高校大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目前市场竞争化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因此高校创客教育既要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有所体现和创新,又要探索实施人文精神品质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人文精神品质 创客教育 文化微观视域

我国正着力打造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通过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等问题的,都是能够清晰透彻地展现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逻辑。同时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发展思路,引领了高校开展创客教育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目前随着市场经济趋利主义思想不断渗透,很多高校过于聚焦教育的经济功能,逐渐淡化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导致高校学生往往只会关注专业发展和专业能力培养,忽视了社会环境、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风气等方面发展,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品质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本文从文化微观视域分析当代高校学生群体特征,构建高校学生人文精神品质三要素驱动模型,同时提出提升高校创客教育发展的濡化建议。

一、人文精神品质教育的内涵和范畴

人文精神品质在广义可涵盖一个人外在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修养的全部体现;从狭义方面可以理解为个人气质、性格和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文化修养。也就是内隐修养,外显品质的集合体。当代高校人文精神品质教育即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知识与技能、理智情感与道德、科技与人文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加强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品质教育,不仅能够影响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还能够将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内在稳定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意志,甚至影响其道德行为的执行,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创客教育的文化视域解读

国家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在新的历史时期打造社会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是培养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场所,加入创客教育因素就是通过规范系统的教育,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通过积极开展创客教育,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的探索精神、激活有利于创客成长的教育体制,这同时也是在国家发展战略基础上进行大学生创客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丁?海德格尔认为“一种跳出着跳入的游戏,就是跳出那种僵化固执的主客体关系所造成的,诸种科学都是人的活动,因为都包含有这种存在者的存在方式。”[1]“市场经济机制激发人们的利益、欲望和物质需求,突破了传统的思想观念,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行为规范,因此社会发展继续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一致的新文化。”[2]能够看出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纯粹的具有科学技能型人才并不一定能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人文精神品质在发挥一个人的才干和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约束力和内驱力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经济物质生活快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的高校创客教育,技术技能教育与人文精神品质教育犹如鸟之双翼,同等重要,应同时并举。加强当代大学生以创新为核心的创客教育,弘扬创业精神,厚植创新文化,通过宏观的社会文化提供保障,微观的精神文化增强创业创新意识,最终内化为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三、人文精神品质濡化创客教育的三要素驱动模型

人文精神品质是由个体生理机能,加之后天环境和教育等因素共同影响作用下所形成的,在创新和创造实践中保持一种相对稳定且持久的特质。通过人文精神品质的提升,能够提升“创客教育”,乃至“创客校园”的建设思路。

在教育实践中,既要强调个体潜能的开发,又要强调对知识能力和品格的后天培养。人文精神品质主要由人文知识、人文能力和人文品格三大要素构成,人文知识是基础,包含了学生的知识量和知识结构等要素;人文能力是外延,包含了学生的学习、观察、发现、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要素;人文品格是核心,包含了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等方面要素。这三大要素构成“三位一体”的结构,分别对我国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品质发挥着“基础”、“根本”和“导向”的功能,三大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同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人文精神品质发展。

四、人文精神品质濡化创客教育的建设方案

(一)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中华民族是有著高度文化自觉、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独特文化贡献。文化繁荣兴盛是民族繁荣兴盛的鲜明标志和重要支撑。民族精神是民族共同文化、社会心理、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的最高体现。古人云:同气相求、同生相和。这一说法可以理解为一定范围的人们接受统一的文化影响,彼此间具有某种相近的认同感和精神动力。对于文化发展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以宽广的视角,将其“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放在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来审视”。中华民族自古强调自强不息、天下为公、厚德载物的民族优秀精神。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极其奋斗历程,也是这种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如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国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提升的过程。从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到文化体制改革,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到提出文化软实力战略,这都为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政策保证实现民族文化的超越发展,提升民族文化精神的感召力。

(二)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将其与民族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从唯物史观出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国化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时俱进的成果,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个体生存和交往实践观、对生活世界的回归等基本思想理论,为我国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指明了发展方向。

我国人民无不受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感召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种社会普遍信守的民族精神能消解不同利益群体间可能形成的价值观分化与对立,实现对我国文化精神的集体认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坚实的文化根基,以开放积极的心态参与到社会文化交流和互动,在对外开放中扩大与文化沟通、接触、交流的范围和规模,通过捕捉无形的文化建构,积极促进创新、创意和创造的高校创客教育模式的发展。

(三)基于人文精神品质改革创客教育模式

通过人文精神品质的创新性发展,建设智慧教育学习环境,大力推动创客教育探索。我国高校的创客教育今后将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校内与校外的结合、学生与教师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结合,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创客教育系统化、课程化、实践化;加大对学校开发创客教育课程和建设创客实践室的指导;加强学校与高校、高层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以创客活动为平台,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多形式常态化的积极开展创客教育。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同时强化学生对于问题决策、问题解决、学会学习在内的思考技能方面、信息处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增强个人品质、沟通交际能力、学会学习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历史反复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些年我国高校思想政治人文关怀得到了重视,但是对与人文精神品质的建构和对策研究并不多。本文试图从文化微观视域作为出发点,尝试加强人文精神品质的内涵理念,在此基础上完善人文精神品质的结构,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推动创客教育作为社会繁荣和发展的逻辑点,增强高校创客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晓芳,致命的美学——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

[2](法)魏明德.全球化与中国一个法国学者谈当代文化交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作者简介

张玥1983.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创客教育
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之我见
基层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实践研究
电子商务专业创客教育研究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互联网+”环境下的创客教育研究
农村学校创客教育发展之路
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创客教育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创客教育中教师创新实践教学的应对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