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

2017-05-09 01:28沈霞清
速读·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学导入体会语文教学

沈霞清

摘 要:语文教学的导入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好的导入可以迅速调集学生思维的注意力,激发活跃学生的情绪,诱发学习兴趣为学好新知识做好准备。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导入;体会

导语是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始,有计划,有目的的运用一定的方法所设计的教学语言。导语要交代学习任务,引入新课,唤起兴趣,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下面,仅就是语文教学中导入的几种方法和作用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以设疑“导”,具有悬念美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意识的设疑置难,制造矛盾,使学生产生种种疑难,激起追根溯源急于寻求答案的学习欲望。如学习《这不是一颗流星》这课,课题本身就带有悬念色彩,在做如下导语:教师板书课题后,问:什么是流星?你们见过流星吗?流星很快的在天空移动,一转眼就消失了。这“一转眼就消失”的现象可以用那个成语来形容?——“转瞬即逝”(板书)“这不是一颗流星”是说这颗流星是怎样的呢?(一直存在不会消失的)这颗流星是指什么呢?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会明白了。

二、以情境“导”,具有意境美

1.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创造意境。

作为语文教师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上课时的导入应做到简洁、明快、鲜明、新鲜、活泼。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以丰富渊博的知識,娓娓道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样能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情境中。

如有位教师教学《听潮》就是很好的典范。

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听过有关海的故事吗?回忆一下你们在电影、电视、书刊、报纸中看到的海的形象,列举一些词语来形容它的情况。(放手让学生说)海,无边无际、辽阔壮美、神秘莫测、变化无常。有时它平静温柔,海鸥掠过水面,在海空之间盘旋翱翔;有时它汹涌澎湃,怒吼咆哮。生活在海边的人,目睹海的情态,耳闻海的呼啸,熟悉海的脾气,热爱大海;远离海边的人读描绘海的佳作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到海的壮观。鲁彦《听潮》一文,着力描写了海潮涨落的情景,让我们认真阅读仔细体会。

这位老师的这段导语,开头连用两个问号,启动学生思维。接着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大海多姿多彩的形象,有对主观感情的浓烈抒发,有粗笔勾勒,有传神的细描,词汇丰富句式长短结合。如此优美的语言,配上老师那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语调,学生听起来如沐春风,马上进入情境。

2.教师也可用其他手段,创造情境,唤起美感,使学生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并在内心产生一种等待接触的内趋力。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读《海冰仲夏夜》一课时设计的导语:教师走进课堂,面带笑容,对学生说:“我很喜欢听《军港之夜》这首歌。同学们如果愿意和我一起唱的话就共同来唱,好不好?”于是教师打开录音机,师生随着音乐伴奏一起唱,不会的同学则静听。歌声甜美,旋律优美。大家完全沉浸在那静静的大海美丽的夜色中,回味着那甜美的微笑。随着歌声的停止,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海滨仲夏夜》的课题。

三、以故事“导”,具有趣味美

要使学生尽快了解该课的主题并对它感兴趣,教师可以借用成语故事,民间传说,现代故事或事实新闻,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学,在兴趣盎然中进入主题。

如在讲《大自然的警钟长鸣》时,有位教师导入时向学生讲述了这样一则报道:1990年冬,西方某国的情报人员照例把卫星拍摄的胶卷输入电脑,当地形复原图在到大屏幕上时,一张照片引起专家们的注意:奇怪的是兰州在地图上不见了。西方人认为是中国正在实验一种城市伪装的新方法。为了证实这个判断,一行人到兰州后,从天空到陆地,从空气到河流,广泛采集标本进行分析……结果是污染超标所致。我们今天学习《大自然的警钟长鸣》一文,看看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破坏到何种程度,想想为了目前和未来的利益,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样的导入模式,要为学生所能接受,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弄巧成拙了。

四、以联系“导”,具有结构美

一位教师在教读《济南的春天》导语是这样设计的:“一年有四季,春为四季之首,冬为四季之末。我们刚刚欣赏了朱自清笔下的《春》,领略了《春》的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景色,从而激发起我们热爱春天的感情。但是否只有春天才惹人喜爱呢?不,冬天也一样有喜爱之处,不信?我们就来看看语言大师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文中所描绘的就是冬景。”这则导入,不必说文学韵味之浓,情境之高,也不必说语言精练,无闲言杂语,单就其层次分明,就给人以信息明确,条理清晰之感。他先概括复习了就知识,再随势导入新课的教学内容,语言严密结构清晰,使人印象深刻。

五、以调侃“导”,具有理趣美

调侃要诙谐明快,它是文章内容进行变异的诠释,可以给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带来幽默式的轻松和欢乐。是素质教学中的乐教乐学的艺术体现。

如在教读《枣核》时,有位教师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有位老华侨可真傻,家庭和事业都非常如意,可是心里总像是缺少什么,最后弄到几颗枣核就了解了心愿,这个人心里是不是有点问题?”学生听到觉得很奇怪,带着质疑马上对课文产生了兴趣,这正是理趣美产生的效果。调侃式的导语要讲究度,力求用时短小语精。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来。

上述只是导语在课堂中的几种应用。教学导语种类繁多,在此不能一一举例齐全。总之,我们必须明白,导语是根据教学实际设计的,离不开课堂情绪气氛,就不会设计出具有实际价值的艺术性导语。导语应应时而存,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导入新课,其目的最终在于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地映入到教学内容上去。

猜你喜欢
教学导入体会语文教学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浅谈中职电工电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