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7-05-16 22:28何木芬马垒马传国王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8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何木芬+马垒+马传国+王华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模式,对产学研结合培养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一些探讨和实践分析,对存在的一些不具体、不完善的现状进行优化,提出几点看法和改进意见,以期达到提高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35-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都急需既精通专业技能又能紧密结合企业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正是满足这一要求的生力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工程硕士教育侧重务实与应用,其目标是本着为企业培养人才,提升企业人力素质的原则,以企业的需要为准绳,为企业培养特定的人才。2009年教育部决定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大力开展,在改变专业学位原有生源结构的同时,也更鲜明地提出了致力于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如何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产学研联合培养是打造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校企共建联合培养基地是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阵地,这是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发动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共同投入到专业硕士培养事业中,协同育人,共生共赢。

本文着重针对材料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模式,结合《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对产学研联合培养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一些探讨和实践分析,对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具体、不完善的现状进行优化,提出几点看法和改进意见。

二、国内外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我国各地高校在教育部大纲的指导下,根据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特色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展专业硕士的培养,并根据专业性质的差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培养模式[1]。但同时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区别不大、实践能力训练比较少而散、没有实现和企业培养的互动等[2]。除了培养规模小、学位点少、起步晚之外,培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如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与学术型硕士的授课形式差别不大、独立的实践环节实施效果不佳、双导师负责制有名无实、实践基地建设不足、产学研联合培养不深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材料类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分析与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研究,提出了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实践中通过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等措施,确保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3,4]。

与国内情况相比,美国在产学研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同时在产学研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大学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提出科研课题,其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企业生产中,真正做到了产学研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走进企业,切实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和产品开发,培养模式完全不同于纯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界与产业界的联合,高校与企业在专业硕士培养上达成了深层次的合作。

三、联合培养模式探索

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桂电—电科院联培基地)的2013—2016级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调研和分析,探讨了政府部门角色、校企合作建设联培基地、培养过程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材料工程专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一)政府部门要提供有效的激励政策

对于我国的专业硕士培养,政府在培养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政策法令对高校和企业的行为有较大的导向作用,政府理应发挥主导功能,宏观上协调产学研各方的工作。桂电—电科院联培基地自成立到现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仅提供了充足的建设经费,还从根本上明确了专业硕士培养的要求和目标,规范了专业硕士培养中高校、企业及学生本身的权利、义务与职责,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从宏观上把控专业硕士培养系统,为联培基地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外部环境。因此,我校与电科院建立了定期互访机制,合作紧密,運行5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校企加强合作,强化联培基地建设

高校作为专业硕士培养的第一责任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从招生、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开展、联培基地建设和考核等方面实施有效控制,以避免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管理混在一起,也为与企业交流合作提供便利的外在条件。企业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自觉参与到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的体系中。在桂电—电科院联培基地运行过程中,双方签订了有效的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双方共享联培基地的资源,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桂电主动加强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原有的实践基地上将经费投入到硬件设施中,企业从一线工作人员中组建了一支导师队伍,主动承担实践课程、实践环节、实践能力考核等培养环节,并且双方共同设立了专门部门统一管理联合培养的相关事宜,定期交流。在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双方都主动承担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任务,真正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加强联合培养的过程管理

管理是品质的保障,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管理体制。目前,就大部分工程硕士培养来讲,质量管理体系上仍然有待完善。在课程管理方面,未体现专业学位课程特别是工程硕士的职业性与实践性,更未体现联合培养的特色,授课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与工学硕士有很大的相似度。在实践教学的质量上,企业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未充分展示,目前实行的双导师制模式没有真正实现对研究生的协同培养。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征求了企业导师的意见,重点打造了《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科学实验》两门课程,主要以实验为主,侧重培养专业硕士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专业硕士进入企业解决课题技术难关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另外,实行双导师制,在明确双方责任的前提下,校内导师在理论上给予指导,校外导师发挥技术特长,优势互补,通过沟通与协调,在互动过程中满足专业硕士的培养要求。

(四)多元化评价专硕培养目标体系

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个性质决定了必须实施多元化的培养方式。高校承担培养专业硕士的基本事宜,全程管理专业硕士的培养;企业作为应用型人才的最终归属地,在实践方面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责无旁贷;材料工程类的专业硕士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各类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单位也必须成为专业硕士培养的另一主体。这样,三主体培养的形式就形成了,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接受。另外,国内外的交流越来越多,就我校的联培基地来说,与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各国等的交流已经常态化,专业硕士的培养也可以借助于这个平台走向国际化,从世界前沿的科技和生产、管理经验等各方面提高专业硕士的水平,培养国际性的高层次人才。

四、结论

本文分析了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现状,以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并对比了国内外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模式,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实践分析,对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具体、不完善的现状进行了优化,也提出了几点看法和改进意见,以期望达到提高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鄧艳,吴蒙.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联合培养质量保障制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0):134-136.

[2]王姝珺.基于产学研联合培养的专业硕士育人机制研究[J].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何木芬,马垒,陈国华.西部院校材料类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分析与优化[J].科技信息,2014,(5):27-28.

[4]陈国华,何木芬,马传国.西部院校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育论坛,2015,(1):274-275.

收稿日期:2016-11-25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JGY201507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项课题(2016XWYJ07);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项经费资助(20141103-26-Z)

作者简介:何木芬(1982-),女(壮族),广西桂林人,本科,助教,主要从事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