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研究

2017-05-18 19:35郑为双徐胜金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媒体

郑为双+徐胜金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研究的意义,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指出应重视发挥新媒体在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泗阳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借鉴成功经验,进一步探讨新媒体在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实施途径,如何创新新媒体下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新媒体;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77-03

近年来,新媒体在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作为一种潜在的德育形式,也对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泗阳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泗阳中专校)主动应对新媒体给予学校的影响,利用新媒体为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先后获评省平安校园、省和谐校园、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一、亟待重视:新媒体环境下的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一)新媒体在青年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

青年是新媒體受众的主体,加之当代青年自我意识萌发并趋于强烈,理想主义色彩浓厚,他们的思想体系面临着多种媒体信息来源的冲击。这些信息中渗透的各种思潮和价值观,也正在悄悄地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1]

(二)职业学校学生是最容易受到新媒体影响的群体

时下,随着年龄的增大、心理的发育、知识的增多以及离家求学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对学校给予的过多关注产生反感情绪;有的重拾对未来的理想与梦想;有的积极表现自己,渴望自己所做的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有的因为信心不足,在各种活动中畏首畏尾,不敢展现自己。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因没有奋斗目标,学习没有动力,浑浑噩噩,上课睡觉,逃课甚至打架斗殴。他们有的以自己为主体,不把纪律放在心上,无社会和集体责任感;有的因努力没有效果而变得惰性,只顾享受,自私任性;有的想靠吃喝玩乐的交际方式结交更多的朋友;有的因成绩无法与人相比,从而转向在生活上的攀比,不顾家庭实际条件。他们大多内心孤独,道德观念差,等等。正因为职业学校学生具有这些心理特点,较之其他青年,则更容易受到新媒体的影响。

目前,我国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研究较多,但是少有针对新媒体环境下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方面的研究。为此,泗阳中专校积极借鉴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研究成果,开展新媒体环境下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研究,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者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使德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提高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辩证看待:新媒体环境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给予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机遇

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一些德育工作相关内容都可以新媒体广泛传播,在学习、生活和研讨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能在网络上查找到大量资料。新媒体技术的一些优势都可以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创新,创造条件。

利用新媒体技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能够掌握更多更新的信息,增强德育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不断增长知识,锤炼意志品质。新媒体还能有效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极大地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

新媒体凭借图文并茂、声情融汇、快速传播、交流便捷,可以感染和激发着职业学校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使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升华思想,感知信息,可以增强学生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使德育工作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新媒体的双向交流,可让德育工作者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二)新媒体下带来德育工作的巨大挑战

信息全球化使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在网上交汇,甚至冲突和碰撞。职业学校学生受其影响容易在思想上出现疑虑、困惑和迷惘,从而滋生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等不正之风。色情、暴力等信息泛滥,在严重毒害人们思想,败坏社会风气。一些色情网站在毒害网民的同时,还教唆、引诱网民进行色情活动。而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发育不成熟,辨别能力差,自控能力弱,浏览这些不良信息后,很容易被这些不良信息左右,产生越轨,甚至犯罪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人们沟通交流方式的转变,要求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理念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特别是信息发布的匿名性和相关法制建设不完善,更是导致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无序发展,学生从新媒体上获取信息具有随意性和难以控制性,很多不良信息给传统观念和道德思想带来了严重挑战,甚至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不良影响。职业学校要利用新媒体与受教育者进行平等自由的沟通交流,从而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等方面对德育工作工作者提出的全新要求。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受法律制度、道德规范、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约束,往往不敢说违背公序良俗的话。但在新媒体下,很多时候不必也不是用实名来进行网络交际的。这些网络交流特点,消除了人的戒备心理,会让人在网上为所欲为。一些自我迷失、意志消沉、心理压抑,对家庭、社会、学校有着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的职业学校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可能会毫无约束地发表不良言论,往往造成一些网络行为的失控,让人们难以辨别事情真相。

三、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与路径

(一)重视新媒体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1.宣传作用。当今社会,新媒体已成为开展社会宣传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现代社会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通过网络了解发生在世界上的各种新闻,职业学校学生也是如此。它还是广大受众了解生活,政府等咨询的重要来源,是官方发布消息的重要喉舌。

2.引导作用。新媒体能让受众在接受素材和信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并在各种言论的交锋中受众形成自己的看法。美国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指出:“新闻媒体远远不止是信息和观点的传播者,也许在多数时候它在使人们怎样想这点上较难奏效,但在使受众想什么上十分有效。”

3.动员作用。新媒体由于其覆盖范围的广泛性、时效性等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整个社会积极动员起来,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等道德情感。

(二)重视新媒体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

1.建设学校网站德育工作专题栏目。职业学校要有效地利用这一平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旋律思想宣传,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泗阳中专校在网站上开设了德育专题,下设家校互动、行为规范、学生生活、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子栏目,及时跟进德育教育形势,不断更新教育材料,让学生及时接受图文并茂的教育信息,在欣賞自我风采中增强自信。

2.拓宽新媒体进行思想沟通的渠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沟通更加便利。泗阳中专校及时把握新媒体给予德育教育的有利条件,及时跟进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一些聊天工具等技术,要求管理人员能掌握这些新媒体沟通渠道,让它们为学校德育工作服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四、注重创新:让新媒体环境下的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更有效

(一)要更新理念,创新思路

新媒体要求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要重新理解新形势下的学生德育工作,根据德育工作理论和现代传播学相关原理,依托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介,针对学生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活动。泗阳中专校并没有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也没有放任不管,而是引导学生在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使用手机,在教室里配有手机袋,学生上课时须将手机设置为静音,放到手机袋中。学校积极使用新媒体,仍然办好校园广播、橱窗等传统媒体,在教室留有黑板报,探索出了一套新旧结合、虚实统一的工作新思路,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了新媒体为德育工作服务的作用。

(二)要提升素质,健全队伍

新媒体环境下德育工作的主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真正实现新媒体时代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必须不断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德育工作要真正实现与新媒体时代发展变化相适应,需要选配一批新媒体应用传播等方面的人员充实到德育工作队伍中来,保证德育工作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泗阳中专校在组织德育队伍时,既注重老中青结合,也照顾专业课教师与文化课教师的比例,同时注重选拔教育技术学与新闻传媒等方面人才,从而使得学校德育队伍具有很强的战斗力,适应了新媒体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开展需求。

(三)要把握导向,构建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应把新媒体的教育功能纳入到德育工作体系中来,将新媒体环境下用于舆论、学习、生活娱乐的阵地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切入点,积极整合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先进的文化覆盖网络阵地,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积极宣扬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构建新媒体服务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平台,加强新形势下学生德育工作的阵地建设。泗阳中专校建有公众号,各班级都建有相应的qq群、微信群,既可以正面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在讨论中对学生的困惑加以回应与引导,使学生获得心理与心灵上的成长。

总之,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研究在新媒体时代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挑战与机遇,探索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开展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实践与总结中推动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地向前发展,对于职业学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高学生德育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霞.新媒体与思想政治工作之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责任编辑:章跃一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媒体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