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7-05-31 01:23张成理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22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初中数学学生

张成理

【内容摘要】新课改的纵深发展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数学属于理科范畴,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整个数学阶段的学习奠定有效基础。就学生本身来说,问题意识是推动其全面健康发展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不断的突破自我,得到成长。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 问题意识

新课改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而这一切实现的本质在于问题意识,究其原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一切的开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事物较为敏感,且思维也较为敏捷,是塑造技能和素养的最佳阶段。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来说,数学的抽象性和理论性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或者说是问题探究提供了无线的空间和平台。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借以来推动学生综合技能和素养的形成。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先决条件是宽松的教学氛围。可以说,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问题的态度。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位置,硬性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公式、数学推理内容等等,使得学生不敢也不能够独立的进行思考。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摆正自己的位置,帮助、引导学生理清数学思路,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即: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体,给予他们自主权和空间,鼓励学生面对问题大胆的进行质疑,鼓励他们对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看法等,尊重学生个体思维,促使学生形成对问题的质疑和探究。

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教学内容时,笔者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去探究三角形的特点,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进而鼓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内容进行质疑,很快有的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一个角和两个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不是全等?除了书上介绍的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还有其他判断方法吗?三角形全等和三角形相似有什么区别?他们的推理能不能互用?等等。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他们的思维是放飞的,很容易提出质疑问题。

二、运用已知的生活案例,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改强调:“初中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初中数学知识本身源于生活,其学习的终极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的运用到生活中去。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适当的运用他们已经知道的生活经验为背景构建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知的生活经验,配上数学知识,更容易产生思维的碰撞,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在学习“中心对称图形”教学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就自己生活中所看到的中心对称的图形或者事物说出来,诸如:图案、标志、商标、建筑等等。之后,让学生就自己的生活认知去探讨所有找出的这些到底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在探究其中会发现有的学生说的不是中心对称,诸如:房屋建筑上的花角,只是对称,引发学生自主提出疑问:什么才是中心对称图形?趁势教师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出问题的答案,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性,增强自主探究数学的欲望,体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增强自我的问题意识。

三、巧设知识悬念,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引发学生思维的最佳手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很容易形成一定的问题概念,尤其,在知识点的关键之处,学生思维的稍微个性或者跳跃化等都会出现新的问题,进而又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有助于从根本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说,想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需要不断的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有地理思考的空间。在教学中,笔者鉴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关联性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巧设知识悬念的方式来给予学生思考上的空间和平台。

如:在学习“反证法”的教学内容时,笔者举例王戎巧识路边苦李的故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王戎能够判断出这些李子是苦的?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推理吗?你能够举出一些反证法的案例吗?怎样将反证法运用到数学证明中?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再提出问题等等,运用知识悬念这一空白来促使学生自由的“畅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的来说,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手段和策略开启学生的独立思维,引发学生思维上的碰撞等,引导学生逐渐的提问、敢问、想问等,让学生的问题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不断强化和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推动学生综合技能和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傅海伦. 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學能力[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

[2] 缴志清. 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初中数学学生
学生写话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