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7-06-01 21:36钱荣明
职教论坛 2016年35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人才培养

摘 要: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深化汽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学校、经销商、主机厂三方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有效地深入实践,在课程开发、师资培养、认证培训、创业孵化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三方校企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从合作管理机制、合作驱动力、合作模式的优势和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有效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钱荣明(1968-),男,江苏海安人,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控制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汽车专业‘校企四共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编号:B-b/2015/03/069),主持人:梅荣娣、钱荣明。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5-0040-05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也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瓶颈。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浅层次上,没有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1]。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在发挥主动性的同时,企业若能发挥主动性作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合作深度将会发生突破性的变化。2013年开始,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就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与汽车主机厂、当地汽车经销商集团三方共同突破原有校企合作模式的束缚,探索三方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有利于深入合作、共赢发展、长效稳定的合作模式,形成三方校企深度合作的动力机制、合作优势和合作模式。

一、三方及各方发展需求分析

(一)合作校企三方

一是指中高等职业院校(用C表示,是Colleges的首字母),是指以培養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中高等职业院校。

二是经销商集团(用D表示,是Distributor的首字母),经销商集团是拥有多品牌汽车4S店的企业,并按照汽车制造企业文化风格、经营管理的模式进行整车销售、零配件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

三是汽车主机厂(用M表示,是Auto Makers的第二个单词的首字母),是指汽车制造企业,一般都拥有发动机核心技术而将其他非核心业务外包给汽车产业链内的其它公司,为了区别于汽车产业链的其它一般厂商,业内也叫主机厂。

(二)各方发展需求

主机厂网络发展部提出深化校企合作项目,与当地经销商集团合作,合作可更好地满足当地经销商集团顶岗实习生质量、员工技能的提升,满足人才储备的需求,提升主机厂售后服务质量,提升主机厂品牌影响力。细化梳理后,主机厂、经销商集团、学校三方发展需求分析见表1。

二、三方校企深度合作的内容

(一)引入和开发课程

根据学校、主机厂、经销商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入和开发课程,分层实施,分步推进。课程标准符合岗位工作流程的要求,满足岗位能力的提升和基本素质的培养要求,具体有如下三个层级:

初阶层级:直接引入主机厂AYEC①课程,引入主机厂DOS②指导流程。将引入的课程等嵌入到现有课程中或部分置换人才方案中的课程。置换进入的课程标准高于原课程标准,实施过程增加在经销商企业相应的实践环节中。

中阶层级:引入主机厂ASEP③课程,并参照ASEP机电类课程能力体系和课程特色,开发汽车服务顾问、销售顾问等专项培养课程。

高阶层级:开发汽车销售顾问、服务顾问、油漆钣金等岗位的专业教师培训课程,共同开发汽车机电专业ASEP项目与岗位能力认证的衔接课程。

(二)培训和认证考核

1.师资培训与认证。学校选派一定数量专业教师组建合作项目师资团队。师资团队接受主机厂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新教材培训,并到经销商企业一线环境实战锻炼。师资团队经过一段时间实践,能力提升达到目标后,参加主机厂的专项能力认证考核,如机电技术的铜级、银级、金级、世界级水平的认证考核。经过培训并通过认证考核的师资,可进入三方合作项目的教学与训练指导岗位。

2.学生的培养。由学校师资团队、经销商带教团队共同实施教学与训练。经销商带教团队为企业技术总监、岗位经理、班组长等,在基本素质、学历和水平认证等方面有严格的筛选要求。学生培养突出岗位服务意识、基本沟通技巧、服务流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学习过程合理地安排在学校和经销商企业交替完成。学生培养的中期,学校和经销商企业根据学生性格和职业意向,拓展实施销售课程与非技术类课程,学生获得更深入的岗位认识和更多岗位选择的机会。

3.培训与认证考核。学校按主机厂培训中心的标准建设培训和认证基地。培训认证基地用于主机厂项目师资、区域经销商员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培训和认证考核。培训和认证考核由学校、经销商、主机厂组成的师资和工作团队负责实施。学校培训与认证基地分阶段承担相关项目,分阶段情况具体如下:

初期阶段:快速高效培训符合主机厂、经销商要求的机电类专业学生,试点非技术专业学生培训教学。

中期阶段:提供符合主机厂学徒工项目的高标准培训场地;与主机厂共同建设非技术、油漆钣金学徒工项目的标准化培训场地;进一步完善主机厂学徒工在见习、实习、学徒各环节的培训标准和细节规范。

远期阶段: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实现学徒工选拔、培养和铜级认证的无缝衔接;项目成为主机厂示范合作院校,为其他院校教师提供培训服务。

4.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体验与推广。按照主机厂汽车品牌文化布置学校的相关教室、实验、实训和活动场所,介绍和宣传主机厂品牌发展文化魅力和内涵,展示主机厂汽车等新产品,展示经销商企业管理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文化元素。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实景、实物展示,成为学生真实企业环境的实训课堂,是汽车产品的体验,更是汽车文化的体验。

5.建设创业孵化平台。适应汽车后市场由大型汽车4S店服务向小型化快速社区服务迁移的形势,结合学生创业教育,为小型化快速保养及个性化服务提供创业参考模型,为汽车快速保养维修服务提供参考标准,为学生创业提供培训和实战体验,也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市场、技术、配件、人员和服务网络的支撑。创业孵化平台,既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为学生就业创业的多元化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三方校企深度合作管理机制

(一)角色及责任分工

三方校企深度合作有效推进,长效管理机制是基本保障。合作项目从合作意向达成,到合作项目的启动,以及合作项目的有效推进,主机厂、经销商、学校各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合理定位各方的角色,明确各方的责任,形成深度合作的保障机制,确保合作沟通无障碍,合作推进无停顿。三方校企深度合作角色分工见表2。

(二)建立项目管理网络

由主机厂、经销商集团、学校分别委派项目经理、人力资源总监、分管校长及各方相关人员组建项目团队,建立日常管理网络,从信息沟通、三方协调、项目推进、服务保障等方面,有效推进合作项目实施。

(三)建立项目月报和协调制度

由主机厂负责合作项目进展汇总,并评估目标达成度。主机厂校企合作项目组和师资技术组定期到学校、经销商现场督查、指导和协调。各方针对合作进展做出相应调整或整改,确保项目有效有序地推进。

四、三方校企深度合作的动力

(一)校企各自发展需求在深度合作中获得满足

汽车主机厂将课程标准及企业文化输入到学校汽车专业教学中,优化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学校按企业能力标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汽车经销商的人才储备创造条件。经销商的现有员工素质有效提升,人才战略储备优先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人才优势在行业中的竞争力突显,企业业绩提升,主机厂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学校按引入和开发的课程实施专业化教学,并获得经销商更多的师生实践岗位支持和技术支持,主機厂品牌技术及品牌文化在汽车专业学生学习体验中获得更多的掌握、理解和认同,对品牌的认可度有效提升。主机厂进一步推广品牌战略,培育出合作示范学校,同步优化认证布局,为经销商提供经济便捷的业务提升服务。

(二)三方校企深度合作动力模型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应对策略之一是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动力机制[2]。深度合作的动力,成为学校、经销商、主机厂三方深度合作顺利推进的基础,同时也是长久合作共赢的保障。三方深度合作的动力源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源自经销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源自主机厂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校企深度合作是相对于校企浅层合作而言的,主要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是“结果”的合作,更是“过程”的合作,校企之间形成积极互利的关系[3]。三方校企深度合作将各方需求提升的过程构建成了三方深度合作的动力模型,三方合作的过程,实为三方利益联动,实现三方共赢的过程(如图1)。

(三)三方校企深度合作动力模型特征

1.深度合作动力模型外形为“三角形”,是一个双向的责任与利益链式循环关系。逆时针方向是主机厂、学校、经销商责任到利益关系的提升过程,顺时针方向是主机厂、经销商、学校责任到利益关系的提升过程。三方合作,三方联动。

2.深度合作动力模型内部为”人“字型,校企深度合作是以人才培养为发展战略目标,三方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发展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发展动力,突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职能,彰显行业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3.三方校企深度合作,形成合作合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实现了三方共赢,共同发展。

五、三方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优势

(一)突出企业育人的参与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度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定、课程开发、教学训练和评价考核的实施,将企业技术标准、企业运行岗位规范、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社会形象有机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学习系统性强、规范性强、针对性强,实践环节着重按能力体系循环提升,技能水平达成度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明显。企业文化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对品牌竞争力的深入理解,提升对岗位规范的执行力和岗位的适应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二)突出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实力

在深度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参与专业实验实训场地的规划与实施,专业硬件条件和文化环境标准相应提高。企业投入相应设备物资、教材资源,提高学校办学条件的先进性、系统性、针对性。企业提供对师资实践能力、新技术的培训与实践机会,提升师资团队对专业教学过程的优化能力和实践水平。企业提供师资课程开发的参考资源,极大地提升师资课程开发的质量和适用性。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促进企业融入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跟随行业业态发展。

(三)突出共同发展的利益驱动,深度合作关系长期稳定

发展才是硬道理。主机厂品牌影响力、经销商企业竞争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合作方永恒的追求,三方校企发挥各自优势,深度合作,既有责任担当,又有利益回报,如同三个联动的齿轮,互为动力,同步转动,共同发展。

六、三方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价值

(一)突出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减少对政府主导的依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可见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阶段,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确保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还存在机制层面、利益驱动和操作层面的诸多困难。国家和省级政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缺失与滞后,以及运行机制不健全是造成校企合作不深入、不稳定的主要原因[4]。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符合企业的长远需求和利益,推动校企合作从感情机制转向利益机制和组织机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将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发挥作用,使受益者承担相匹配的责任[5]。校企深度合作,从企业文化品牌战略和人才储备战略长远发展,积极寻找发展动力的切入点,发挥各自在行业的优势,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减少对政府主导的依赖,由政府主导变成企业内动力需求,突出发挥合作企业的能动性,有效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益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主要是对各构成要素的革新或重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模式、课程设置方式、教学制度体系、教学组织形式、隐性课程形式、教学管理模式与教育评价方式八大要素构成[6]。三方校企深度合作,发挥各方优势,专业、课程和学生能力培养对接岗位群、职业标准、企业文化,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制度体系、变革教学组织和管理、调整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革新和重组,从深层次上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三方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学生的社会能力、知识技能显著增强,学生融入行业的意识有效提升。

(三)弘扬校企各方的社会责任

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互动、双赢,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7]。主机厂主动参与校企深度合作,探索并建立推进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全新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弘扬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充分发挥中国汽车工业领军企业的品牌文化影响力,促进行业发展进步、促进职业教育进步。学校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加强与业界市场的融合,促进自身内涵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深化改革,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同时,促进了行业企业的社会竞争力。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学校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只有寻求创新合作,抓住企业发展竞争力的核心,从人才培养战略方面审视校企深入合作的重要性,与企业一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CDM校商厂三方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具有借鉴意义,对于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極的意义。

注释:

①AYEC英文全称Automotive Youth Educational Course,为上海通用汽车青年教育培训课程,是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以上海通用汽车产品为典型代表的当代汽车维修养护基础技能的课程。

②DOS英文全称Dealer Operation Standard,为经销商运营标准,是主机厂对经销商运营提出的要求,是对主机厂品牌的理解、日常运作标准、各岗位工作内容和各个业务环节的具体工作标准规范。

③ASEP英文全称Automotive Service Educational Program,为上海通用汽车维修服务技能校企合作项目课程,主要为汽车机电类课程。课程设计理念先进,系统性强,模块化组合,培养素质和技术技能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4]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2]时奇文.基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3(1):235-236.

[3]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58-63.

[5]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1):90-93.

[6]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30-35.

[7]邹宏,伊宏伟,王福娟.校企合作模式研究综述[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1-33.

责任编辑 韩云鹏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人才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