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

2017-06-10 17:10於文平
考试与评价 2017年9期
关键词:课堂作业目标小学语文

於文平

【摘 要】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要把握课堂作业设计的缘起,分析学生的认知缘起、学生思维度、学生能力等情况,明确课堂作业的设计指向,从而提高课堂作业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作业 目标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在了解学生的学情、 知识掌握、 语言表达等维度上有重要的意义,好的课堂作业设计能够有效、真实的反映教师教的效果、学生学的情况。 在教学中,把握好学生学习的几个关节,合理设计课堂作业会起到良好的检验成效。

一、 要把握课堂作业设计的缘起

课堂作业不是随兴设计,而是要有一定的根据,作业的设计要知道为什么有这样而不是那样的设计。因为每个学生的学情不同,在开始新授前,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状态也不同。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对这样的情况了然于胸,在教学时、在设计作业时才能更有针对性。

1.缘起学生的认知

学生在接受一堂新课前,自己或多或少都具备相关知识储备,有的与教学紧密联系,有的关系不大,但都有基础存在,这是老师开展教学作业设计的认知缘起。教师的作业设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结构及能力要合理设计作业。比如在教授 《赵州桥》 一文时针对“赵州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一句,以 “智慧”为词眼,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课堂作业:联系课文想一想,在哪里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

2.缘起学生的思维度

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作业的难度、解题思路要结合学生的现有思维水平确定。这里面要考虑到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考虑到学生的想象力、分析力。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般以形象思维為主,擅长想象。

在教授 《威尼斯的小艇》时,如果把课堂作业设计成“文中的小艇是什么样的?”与“威尼斯的小艇特点是什么”两道题,这里面凸显的便是不同思维视角下的结果。第一个是想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形象描绘,调动感官参与,在描绘中引起画面感。后第二个则是让学生梳理小艇的样子。不会调动学生的想象。

3.缘起学生的能力

语文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尤其是课堂作业,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考察的是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这就需要老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既要体现所教内容,又要兼顾学生的能力水平,不至于花费很多时间去思考回答。

有的老师喜欢布置这样的作业,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事?那就需要学生在梳理全文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纳,这样的作业难度和任务量,对于班级部分同学来说有一定难度。不能很好反映学生对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如词句、重点段落理解等。

比如教学《荷花》一文时,老师在上课之初设计了课堂作业,文中围绕荷花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老师本意是期待学生概括出“闻花香、看花美、联想花”,但这作业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多数学生未定能回答好。

如果老师在设计时,把作业分解开,让学生说各自然段主要描绘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较容易读懂并理解。通过读懂文中一段话,再把每一段的大意串起来整体把握课文的学习过程,是中年段学生语言训练和经验积累的重要经历。

二、要明确课堂作业设计的指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清晰将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及实效。对于课堂作业设计的缘起来说,课堂作业设计的指向一般老师很清晰,都是指向与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一般的来说,教学目标作为整个教学环节的部分,都会涉及到词、句、段的学习理解。

在实际的教案撰写过程中,许多的老师不再认真研读教材,而是从教参、资源网站上下载现成的教案,不再考虑学生的学情。这样的教案中在设计课堂作业时,就不能较好的考虑到课堂及学生的实际。

明确教学目标的指向,就是要让老师在撰写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时能够分析、掌握学生的不同情况,在活动中凸显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面向大多数的的课堂作业。

1.把握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語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重点的教学目标,在《标准》中先后加深表达为“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和 “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的要求。不同的学段对此也不同的要求,这样的话就会影响课堂作业设计出发点及指向的差异。如同是写人叙事文章的内容概括教学,四年段属于第二学段,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可。

在《标准》也提出了“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和“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所以在教授《桥》时,设计课堂作业时可以这样考虑:题1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老汉身上的什么事?抓住具体的语句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题2,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的特点,说说环境描写在烘托气氛方面的作用,并仿写一段话。

作为老师,首先要熟悉每一年级段的教学目标,这样能够从整体上掌握教材、掌握教学的难易程度。才能尽量避免在设计课堂作业时作业难度超过或低于教学应达到的水平。

2.把握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年级段教学目标是基于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要求,跟整个语文教学目标比起来,是更微观一些的。跟每一篇课文比起来则是更具有宏观性。年级段目标是指导具体每课教学的纲要,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具体课堂语文教学的落地目标,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要求,更是检验教学和学习效果及成效的准则。

在教授《猫》这课时,老师在备课时根据课文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的课堂作业是,通过阅读课文,描述文中猫的性格有哪些?从描绘中,可以得知作者有何情感。

3.保持教学目标的弹性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得当、科学,要在教学中看能不能提升不同情况的学生在既有的语文水平上有所进步。 如是否学会了文中生字,是否理解了文章大意等。

在教学中,老师要知晓小学生语文水平的参差不齐是客观存在的现状,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目标允许弹性存在,以期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那么所有的学生都能到达终点,教师还会欣喜地发现有不少学生还取得了“破纪录”的高水平发挥。

参考资料:

[1]林海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7.

[2]胡苇.国外中小学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2).

[3]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课堂作业目标小学语文
高中地理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漫画课堂作业选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漫画课堂作业选登
课堂作业设计“四变”——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教—学—评的一致性”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