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资源平台建设初探

2017-06-15 19:39杨琼芳
职教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杨琼芳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部署,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创新的关键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特点和使命,必须面向社会才有创新题材,高职学生才有创业机会;企业要对接学校,才能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因此,要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必要由政府主导,搭建校企合作、无缝对接的平台,使高职院校面向社会面向生产第一线办学,同时又降低企业在技术创新、职工培训、补充人力资源的成本,从而实现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共同参与、多方受益的教学、科研、实践和用人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三位一体;校企合作;资源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1-0049-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中国要成为一个创新大国,首先必须成为人才大国,进而成为人才强国;要成为人才大国和人才强国,又必须成为教育大国和教育强国。由于其特点和使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社会才有创新题材,高职学生才有创业机会;企业要对接学校,才能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因此,要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必要由政府主导,搭建一个校企合作、无缝对接的平台。一方面,实现高职院校面向社会面向生产第一线办学,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实现学生在校创业;同时为企业培训职工,针对社会需求做好就业培训,帮助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取得就业技术证书,提高学生就业技能和就业率。另一方面,降低企业技术创新、职工培训、补充人力资源的成本,从而实现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共同参与、多方受益,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一、校企合作资源平台建设目的

搭建工学结合、校企融合平台,能够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机制化、常规化。

(一)满足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需求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产学研一体化成为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举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企业而言,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人才,员工素质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而企业要想实现技术革新,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降低生产和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依赖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因此,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如果企业技术创新课题交由在校学生来实施,则可大大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同时实现学生在校實践和创业,达到企业和学校双赢的目的。

(二)实现面向社会办学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1]。职业教育是一种带有强烈经济、企业特征的教育形式,没有企业的参与就谈不上是成功的职业教育。所以,高职院校为了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必须与具体的职业行为相联系,必须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各学科课程必须从学科系统化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转变。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学校必须依赖企业。首先,学生要对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环境有感性的认识,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其次,开发“参与式课程”,通过吸纳用人单位(企业)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到现场(企业)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解决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衔接问题。

(三)满足知识与产业转化的需求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2]。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产、学、研只是知识运行的不同形式,学—获取知识,研—创新知识,产—应用知识,三者相互依赖,构成一个整体。“产”既依存于“学”又依存于“研”,只有依靠专门人才与创新的科研成果,才能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更新产品,实现企业利益。“研”的主体是人,需要学校培养科研人才从事研究;“研”的客体是课题(项目),而科研的课题(项目)无论直接还是间接,绝大多数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因此,“研”必须依存于“学”与“产”,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应用。“学”,必须联系实际,因此必须依赖于“产”。产学研一体化把学校与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校企合作平台势必成为推动知识与产业良性发展的强有力驱动工具。

(四)满足人才供需融通的需求

校企交流合作平台是要以公益活动为载体,通过借鉴企业管理信息化理论和方法,让希望创业的大学生们拥有正确的发展理念和基本的创业技能,获取到丰富的创业政策资讯和多渠道的创业基金来源。同时,创业者可以通过这个交流平台寻找到理想的合作团队和创业项目,从而保障大学生走出校园后,能够方便、快捷、规范、安全地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另外,校企合作交流平台还将立足于为大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政府分忧,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为根本,以政府、企业、学校三结合为途径,以资讯交流、项目对接、资金引流为手段,充分整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与各大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心资源,实现需求融通,从根本上实现高职学生就业意愿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双重需求。

(五)满足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与海外教育及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建立若干“校企交流合作平台海外工作站”,以海外工作站建设为契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与海外企业和教育机构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和产业推广方面进行跨国(地区)交流合作,培养和引进适应我国经济建设、适应国际化需求的高端企业和人才。通过建立“海外工作站”和“海外实习基地”,开展科研、培训、交流互访等多项合作,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企业国际交流能力,使之成为校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窗口、桥梁。

二、建立校企合作资源平台机制

为了保证校企合作资源平台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相关企业在合作中的功能和作用,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一)打造政府引领,“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资源平台

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资源平台为载体,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机构,搭建以地区和行业领域为边界,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校企“双赢”为基准,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校企合作交流服务平台。在资源共享、人才培养、项目引进、产业开发、科研创新等方面开展大量实质性工作,并在推进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共建、共享、共赢、共长”的新体制。

(二)发挥服务平台专业化作用,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由政府委托的服务平台责任单位负责对校企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常规对接机制,全面收集双方资源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对接和服务,避免形式主义,务求落到实处,实现学校企业全面对接,各取所需,相得益彰。平台企业以专业化水平,为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为企业推荐技术、项目和人才。

(三)建立校企共育,“订单式”培养新机制

“订单式”培养,就是由用人单位根据其对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提出订单,由学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专业、技术类别、数量进行培养。“订单式”培养,可以凭借学校的办学实力和专业特色,根据所办专业选择企业,和企业一起共谋发展;也可以采取先选企业后办专业的方法,选择合作意向强烈,具有战略眼光和创新意识、关心高职教育发展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共同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渗透着企业管理、职业技能和企业文化。同时,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都得到提升。

(四)借鉴“双元制”,创建“工学结合”的新制度

德国的“双元制”是以培养既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又具有所需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体制。借鉴“双元制”可以实行交替式培训和学习,学生分别在企业和学校接受教育,60~70%的课程在企业中进行,如生产岗位、培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30~40%的课程在职业院校进行。在不同的教学地点,教学形式与内容就有所不同。把在企业进行岗位训练与学校课堂专业教学结合起来,由学校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由企业负责学生的技能训练,学生毕业时既取得毕业证书,又取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可以在全国遴选一批有条件、基础好的地市、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学徒制试点[3],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4]。比如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发[2014]48号印发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和2016年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经研究遴选,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等28所高职院校成为四川省首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为此成都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并制定了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规定各专业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必须高于总学时的60%。各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由三部分组成,即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及职业能力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积极地向校企合作转变。但在如何落实产教深度融合、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技能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等方面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企业的密切配合,政府不但要推动和指导这项工作,还要做好校企合作的统筹和部门协调配合工作,更要实际参与进来,才能推动校企合作的顺利发展。

三、校企合作资源平台的保障措施

为了实现校企合作,在政府部门要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理配备工作人员,明确责任和任务,以专业化水平进行专业化运作和服务,从制度、经费和机制等方面确保各项工作能按计划落实。

(一)制度保障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要建立一系列三方认可的合作制度,着重制定好《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和《企业教学实践管理办法》等制度,从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合作的效果。政府不单要出台指导意见及实施意见,还要与企业及学校签订具体的合作协议和操作方案,学校与企业之间要签订具体的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和年度规划,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在德国,政府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专门进行职教立法,将职业教育变成企业为主,校企合作的教育体制,学校和企业都严格遵循《职业教育法》和《教育法》的规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种制度的保证下,企业均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而且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等等。这一切都使职业教育“制度层面”更为健全和完善,也使整个职教得以有效而顺利的开展。

(二)经费保障

校企交流合作平台要有充足的运行经费,保障合作项目和活动的顺利开展。经费来源由企业、政府和学校共同筹措。

(三)机制保障

校企合作责任单位要与政府管理部门签订保障性协议,并进行挂牌,责任单位要保证合作企业用人的优先选择权,企业要保障合作学校优秀学生的优先就业权,三方要建立定期联系,及时更新信息资讯,公布合作信息,实现合作双赢。

四、实施校企合作交流的途径

(一)建立校企合作交流信息网站

以政府、高职院校、企业提供的信息数据为基础,整合政府人力资源部门、企业人才引进部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各类就业服务平台等资讯资源,逐步完成校企合作信息系统与校企交流合作网站建设。该系统由用户注册、用户审核、用户权限设置、信息浏览、信息审核、信息修改和发布系统信息等模块构成,能够实现政策法规宣传、校企风貌展示、学生资料录入、企业信息注册、人才交流通告、招聘信息发布、岗前培训指导、成果交流展示、科研课题合作、产品开发推广、校企文化共融等强大功能,使校企合作信息更加透明,为院校、企业与学生提供信息互动的渠道,作好人才信息库储备,为企业提供定点定向搜寻特定人才服务,也为提升高职院校科研课题与企业项目研发的合作层次与深度提供优质交流平台。

(二)编印《名优校企指南》

编印展示本地区各高职院校及优秀企业形象的窗口刊物;囊括本地区校企合作政策、各高职院校、企业概况、企业人才招引机构一览、学校科研项目介绍和企业项目产业推广等信息。针对院校与企业合作、招工求职等需求,在各高职院校,各设区市、县政务中心及教育局,各社区、市内交通枢纽、酒店、茶楼、西餐厅、咖啡厅等公共场所免费投放。精确投放到广大急需了解招工信息的学生及急需项目合作的院校和企业手中。同时,“指南”的相关信息在本地区各主流媒体实时发布。并通过政务网站、教育网站、校企交流合作网站实时发布“指南”最新动态及发行情况,并提供电子版阅读、下载链接,以此促進区域内的名优校企的深度合作,为各大企业与广大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招工求职信息平台。

(三)科研项目“引流”计划

通过举办多层次、多行业的人才交流活动促进校企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供需交融。项目可以是科研成果展示会、科研课题引荐会、校企文化交流沙龙,为高端人才与企业之间搭建点面结合的沟通平台,实现企业与人才供需关系的无缝对接,同时为各类项目、产业的共融进行引流和催化,让更多高职院校科研项目得到物化与实施,也让更多的企业获得生机与发展。

(四)实施人才培养“私人订制”计划

根据学生的专业、年龄、心理特点,结合各用人单位人才引进的实际要求,为学生量身制定求职规划,在求职心理、面试技巧、岗前培训等方面进行科学引导,既让学生求职者能够顺利地进入理想职位,也让企业能够找到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对口人才。

参考文献:

[1][2]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86/200407/2487.html.

[3][4]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D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5/201409/174583.html.

责任编辑 时红兵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