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导学案可行性操作模式看二次备课的必要性

2017-07-10 12:43郑彩枚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21期
关键词:本专题学案集体

郑彩枚

从备课的形式上来分,备课分为教师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和二次备课;从认识的程度上来看,各种备课形式各具特色,但只有通过二次备课,才能最终达到“上好课”的目标,即将学术上的底气(知识水平),指导上的灵气(教学方法),对待学生上的雅气(师德品味),生活上的大气(个人修养)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教师个人备课

它是指教师个体解读教材文本后,形成的对课堂的一种预设,并写出教案与做出导学案。教师个人备课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1.教育的规律揭示:“思想的变革是最艰难的变革。”如果教师的理念不够“新”或教材“吃”得不够“透”,那就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教师的备课。在面临新的教材内容时,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知识总是会受到限制。

2.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文化知识,最终都要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体现在教学中。教师的能力不够“强”,备课时,他们开发、整合课程资源能力储备不够用的弱点就显现出来了。

3.新课程是学生和教师发展的机遇,但也是一种挑战。要想实现“走出去学、引进来用”的新课程目标,实际上教师的时间不够“花”,个人备课的质量自然受到影响。

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重要的作用。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种种原因,集体备课常常有以下的不足:(1)集体备课成为“教案之和”;(2)集体备课成为“资料拼盘”;(3)集体备课成为“个人独裁”;(4)集体备课成为“模式教育”。由此可见,集体备课也存在简单加减或机械模式等问题。

三、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是指教师在已有的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研读教材文本,并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认真修改、批判吸收、合理取舍,注重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使之更贴近自己的教学实际而进行的一种科学备课方式。

二次备课的模式如下:

■指导原则:

□目中有纲:吃透考纲,吃透命题规律(主干、难度)。

□手中有案:导学案(学生的学习任务书、复习的路线图)。

□心中有人:不同层次学生群体,及早进行补弱工作。

■要求:

□备课组分工协作,以专题为单位,做好导学案。

□导学案制作好后要提前印发给学生。

□教师个人根据导学案提前做好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导学案的制作

■定位:

□制定本专题的任务书:设定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与具体任务。

□设计本专题的路线图:解决不同任务,做好学习目标的次序安排。

□制定本专题的解决方案:如何有效掌握主干知识;如何有效训练能力;如何有效获得能力。

■导学案的结构(参考)

□一般结构:

预习案(可简化)

导学案(探究案)

训练案(堂测、课后训练题、作业)

□三轮复习建议使用简化版的导学案(三案合一)

第一部分:考试要点(根据考纲要求设置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复习的目标)

第二部分:知识梳理

要点式、知识结构式、填空式、知识结构加填空式……

第三部分:重难点解释(少量)

第四部分:例题讲解

第五部分:堂上及课后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靈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火药要从教学的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将每一步落到实处,体现个性化教学就必须有个人的二次备课。

著名教育家余文森教授也给出过这样的答案:“教学有效性即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集体备课反映的是一种通用模式,要想体现有效性,就必须结合个人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在通用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进行二次备课才能有效地实现这样的三个目标。

“教学过程只有既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又充分注意学生认知的特点,才能组织和进行得科学而富有成效。”第一次备课和集体备课便是由认识到实践的“认识”,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安排和管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二次备课是由“实践到再认识”。教师通过二次备课,可以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尽快地对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做出分析,运用它来探明、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这体现了学习—巩固—再学习基本认识过程的规律,使认识再上升了一个层次。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本专题学案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乡愁导学案
瓯江,千帆过尽繁华处
恒河静默尘世喧嚣
佛罗里达,花和阳光的国度
警犬集体过生日
“比例尺(一)”导学案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我们的端午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