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课堂之我见

2017-07-21 16:55周成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

周成

摘 要:课堂教学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准.在同样的时间里,不同的教师在同一个年级里教学效果有时却大相径庭,其原因就是教学的效益不同.有效教学我认为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是学生获得发展.

关键词:学习情境;适时点拨;创设时机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我们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则必须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

一、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推动力,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新苏科版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如在教学《圆周角》时,我创设了一个“认车标”的游戏情境,上课了,我手拿一张车标,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车的车标?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紧接着,我问这张图中有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吗?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同学都举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圆,角,线段.接着,我又问这几个角与这圆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就从这个问题展开新课的学习.这个情境的设计中,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二、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参与方法

如教学苏科版七年级下《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四边形内角和是怎么求解的?(转化为三角形),那么,五边形内角和我们会求解吗?当学生联想出转化为三角形时,我没有马上引出方法,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继续去解决六边形内角和?七边形内角和?接着再加以适时引导:“通过你的计算发现什么”,“你觉得这样做能求出n边形内角和吗?通过一个一个的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維引向目标,使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的求法印象深刻.教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

三、教师要创设时机,保证参与机会

循序渐进,逐步渗透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要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

如在九年级讲解《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时,第一课是画图探索二次函数最简形式y=ax2性质,第二课先从y=ax2形式到y=ax2+k的形式变化,通过作图让学生分析探索y=ax2+k性质,总结其形式的变化而产生的图形是什么关系?学生们通过图像很快就发现了y=ax2+k的性质,并揭示了y=ax2与y=ax2+k之间的上下平移关系,这前半节课几乎都是由学生探索完成.紧接着我又提出了y=a(x-h)2形式与y=ax2形式的图像之间有什么关系?还是让学生通过作图探索分析y=a(x-h)2图像,在进行作图时可以先提示帮助,而后完全由学生们自行探索总结,最后我再把结论展示归纳,从而完成了二次函数图像认识的基础工作,这节课学习完全可以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内外.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参考文献:

[1]斯考隆(Skowron,J)有效教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
汽车空调系统检修》课程学习情境设计与实施
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理科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究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谈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论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创设多种学习情境优化英语词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