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新法

2017-07-24 19:05覃新银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分析探究解决问题初中数学

覃新银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进行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所以,当前及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应以数学问题即教师或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为核心组织教与学,即教师围绕目标问题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动思考;分析探究;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08

合理地进行数学问题教学,可以使数学课堂真正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更好地达到课堂效果和课堂目标。那么,如何搞好初中数学问题教学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问题教学的前提

在教学中,创设生动具有情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好方法。1. 创设现实的教学情境。《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的学习与发展是为现实生活所服务的。2. 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趣味性情境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枯燥的、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直观地趣味化、游戏化,激发学生情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三点确定一个圆时,我们可以讲一些生活琐事,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位同学家中衣柜上的圆形玻璃镜不小心被碰碎了,这个同学是仅仅找到一块带有边缘的碎片到镜店就配了一块合适的镜子,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如果是你,你能做到吗?这个同学是用什么方法完成的?这样,短短的几句话,就可以把学生的生活经历、动手能力、情感体验与数学有机地结合,使学生乐于听、愿意学。3. 创设悬念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乘方时,笔者采用如下故事:拉面师用较粗的一根面对折、拉直,再对折,拉直……这样拉20次是多少根,拉次呢?这样,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于是就产生一种渴望的心理去研究,此时他们的学习不用教师强迫,他们是自愿自发的,也容易接受新知识。4. 综合性学科的问题情境。通过近几年的数学教学发现,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这也说明了数学也接近生活,这也为自然科学教学提供了展示平台,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体积与压强的关系。这种教学情境从自然科学中反映了一种数学建模的方式,能够把自然科学的知识引申到数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的综合性。

二、问题设计是问题教学的保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问题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在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有待重新认识。1. 问题的设计应顺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师设计问题必须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问题的把握应在学生的能力范畴内,略高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问题。任何高于或低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的问题,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自觉性。2. 设计应具有开放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开放,顾名思义,就是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从数学角度上来讲,可以从数学问题的已知条件、结论、方案策略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余地。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在不同的角度上,不同的知识水平上就会给出不同的见解。例如,在讲测量时,我们只需提供给学生一条皮尺去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其余的就由学生来完成,那么不同的学生就会给出不同的答案。(1)用升旗的绳子拉着皮尺去测量:(2)晴天利用身高与旗杆成影,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通过测量计算;(3)也可以利用臂长与到旗杆的距离,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4)可以利用镜子成像,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5)添加测角仪,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这些方法不得不说是好方法,雖然整节课只讲测量旗杆的高度,内容虽少,但知识面广,学生兴趣也非常浓,每位学生都跃跃欲试,真正做到了教学要面向全体。

三、课堂提问是问题教学的有力保障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当、准确的提问可以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思考方向,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教者,必善问”。提问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发问的技巧。1. 提问应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基础上。在数学教学方面,教师提问最忌讳:“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提问只能说是哗众取宠,课堂形式搞得热热闹闹,但效果全无。问题的设计要有铺垫,有程序、有轻有重。问题的提问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层层设问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得到相应的知识。2. 提问要把握时机。一个适时的提问,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掀起轩然大波:一个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两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益。因此,要精心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1)在关键点上点拨。当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对一个问题进行全身心投入思考时,遇到困难之处,这时教师应及时提问,切中要害,正如“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欲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满堂问,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影响学习效果。这个道理最简单不过了。

(2)在模糊处巧问。在学习中,最容易令学生感到模糊的是概念性的问题。因此,当遇到学生模糊,似懂非懂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提问,使学生通过问题的回答,对概念性知识有所了解。

(3)在重点难点处追问。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时,学生可能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有层次、有步骤地提出问题。

(作者单位:广西来宾第六中学 546100)

猜你喜欢
分析探究解决问题初中数学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关于税收应用中的数据库安全机制浅析
GIS设备局部放电监测系统的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