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升华学生的个性

2017-08-11 08:52梁丽华
关键词:个性语文教学学生

梁丽华

【摘要】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品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 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8-159-01

0

一、创设教学情境,阅读感悟中显个性

语文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提高理解能力。

因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如:我在教学《夜莺的歌声》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同学喜欢听吗?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森林里,这歌声是那样清脆悦耳,是那样婉转悠扬,给人美的享受,但这歌声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发生在苏联卫国战争时的动人故事——“夜莺的歌声”。我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进入对课文,对课文故事产生兴趣,通过让学生看影片,图片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性,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憎恶之情,然后让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小夜莺所具有的品质上,而且要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让学生透过“小夜莺”来受到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这样既突出了重点,有突破了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華,进行具体表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放飞学生思维,展示学生个性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纪昌学射》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射箭能手飞卫教射箭的的方法不同,才使纪昌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每学一门技术,都要先练好基本功,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三、自主探究设疑拓展思维想象个性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思维活动产生与问题。学习过程中纯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去发现,去思考。学生的学习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过程。学习首先是从“有疑开始的,如果不善于发现问题,就谈不上突破思维定势,更谈不上主动探索和有所创新。学贵知疑,学生能够发现、提出问题,便是解决问题的开端,是一种学习主动性的表现。因此,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能力,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创新欲望的“金钥匙”。创设“悱愤”的心态,质疑问难,不仅在课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地设置悬念,揭示矛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久。我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之后,是这样启发学生质疑的:“学完了课文,就仿生学习方面,谁再能提出一些问题?”有一位因生病刚打针回来的学生思考一会儿问道:“老师,能不能仿造蜜蜂、蚊子叮人,制造一种遥控飞行器,飞到病人身边,哪儿疼就哪儿叮一口,病就好了,这样既减轻了痛苦,又不耽误学习。”望着他那痛苦和期待的眼神,我说:“行啊,只要你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说不定不久的将来,这种‘新式武器就会在你的手中诞生。”看,一句启发的话,激起了学生千层浪。可见,只要教师在教学关键处引导学生质疑,就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激发创新的欲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问题,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让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得到充分尊重,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探究伙伴的疑问。学生能积极主动探究实践,教师将有一些预设,即有针对性,对于重点难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在探究教师的预设中将更快更准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将思维引向纵深,培养了自身思维敏捷的个性。

猜你喜欢
个性语文教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