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7-08-22 04:43成展海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演示实验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成展海

【摘 要】实验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知识与实践结合的一个环节。受教学条件限制,很多物理实验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操作一遍,那么这时候演示实验就占据了重要地位。在演示实验中有诸多问题需要注意,本文从突出过程、思维观察、多元设计和小组讨论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演示实验;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进行实验操作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进行演示实验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下面人教版教材为例,具体分析几个演示实验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一、尽力独创,突出过程

演示实验的内容一般为重要的、经典的物理实验,因此这就容易产生一个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在演示时,教师可能会出现采用固定的演示实验内容的方式,让演示失去很多趣味。相反,如果尽可能地独创演示实验的设计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突出实验过程。

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带领学生走进了压强的世界,测量各种物体状态的压强也成了众多学生实验中非常有趣的一個。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可以说是一个必做的实验,但是实验的过程过于固定和僵化,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上,我引入了一个新编的演示实验,带领学生重新认识液体压强。实验的设计抛开了带有压强计等精确测量压强的工具,而是采用了直观的方式让学生重点关注过程,而不被繁琐的实验数据所困扰。测量装置选用了U型压强计,可以通过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来轻松地比较压强大小。在实验中,我选取了测量深度与液体密度两个测量指标。运用控制变量法,在不同深度的水中测量压强,此为研究测量深度的影响;然后在相同深度的水和盐水中分别测量压强,此为研究液体密度的影响。通过对照,即可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密度越大,压强越大。通过这一实验,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了实验的一系列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p=ρgh的公式,也就是在重力系数一定的情况下,液体的压强和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正相关。压强是一个体系比较庞大的知识,但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液体压强的公式,更进一步了解实验的过程,对控制变量法等这样的实验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

通过演示,学生对实验的过程更加感兴趣,从而提升了实验的演示效果。如果演示实验和普通实验千篇一律的话,那么演示的过程也就索然无味,失去了演示的意义。创新过程,独创实验才能将实验过程凸显得淋漓尽致。

二、思维观察,深度剖析

演示实验虽然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但是仍然具有关键的教学意义,其原因就在于演示过程中学生的双手被解放出来,才有了更多的精力去进行观察,深度思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为例。观察物态的变化是本章节的主要实验之一,由于实验的主要内容就是观察现象,所以没有必要让所有学生都动手实验,因此在讲授中采用演示实验是比较合适的。观察水的沸腾是一个常见的演示实验,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演示实验的设计目的除了展示现象以外,还有就是为了节约实验用的时间。观察物态变化所需的时间比较漫长,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的时间有限,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需要一个不短的时间,那么我们如何加快这一时间呢?这一问题作为一个实验技巧,被我引到课堂上进行讨论,目的是深度剖析演示实验的设计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力。学生经过积极的思考,也基本能提出有效的方法,即一开始就选用开水或者温水进行实验,因为我们观察的现象在于沸腾而不在于加热过程。采用了这一优化方法之后,在进行实验时效率就非常的高了,我们顺利地观察到了水加热到100摄氏度时开始沸腾的实验现象。物态的变化重点在于物体的温度情况,以水为例就是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这是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临界点。演示实验的要点在于观察现象,在水的沸腾实验中,我带领学生深度剖析了沸腾需要满足的条件并且优化了过程,虽然没有进行操作却也为学生增进了设计实验的能力。

演示实验不仅只是让学生“袖手旁观”的,而是需要观察者付诸深度的思考。通过思考,观察者才能发现实验现象中蕴藏的奥秘,分析出优化实验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用深刻的思维去观察,才能从知识深处剖析演示实验。

三、多元设计,定性分析

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操作实验,精心设计这一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演示实验有千千万万,每个用到的实验都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设计,让学生能直击现象本身。演示实验的多元设计,可以去除糟粕,能够直观地进行一些定性分析。

以九年级第十九章“生活用电”为例。生活用电要注意到两点,一个是安全问题,另一个是节能问题。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学生应当在生活用电中掌握一些实用的技能和用电常识。为了提升学生安全用电知识,也是出于分析实验的目的,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个 “灯泡在何种情况下会烧毁?”的演示实验。我以小灯泡为主要实验对象,连接了一个简单电路,除电源、开关等必备的器材外,我还在干路串接了一个滑动变阻器,灯泡两端并联上一个电压表。演示实验开始,进行通电,调整滑动变阻器,由电压表的读数可以发现当灯泡的电压超过其额定电压时,马上就烧毁了。演示中只有电压表这一个读数,因此不需要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定性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超过额定电压之后就会被烧毁。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常规的实验设计,也符合课本中的知识。但是还有一个实验点需要进行展示,那就是过热烧毁。在演示时,我们还发现灯泡的电压控制在额定电压上,但是时间稍长,灯泡就自动烧毁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在这种情况下,连电压表读数这一数据都不能反映问题了,这个现象需要纯定性分析了。结合课上讲的焦耳定律,加上我在演示实验中的提示,最终学生都完成了定性分析的过程,认识到灯泡的电阻丝产热还通过时间的积累,电压达到一定程度,通电时间稍长,电阻丝也因为过热而烧毁了。

演示实验的设计要从多个方面着手,甚至要考虑到临时发生的情况。多元设计的方法也不必拘泥于实验数据,能够做到定性分析就已足够。

四、小组讨论,自主归纳

虽然演示实验不要求学生按照正规的实验流程进行操作,但是并不意味着学生不能进行实践参与。演示实验也可以放置在学习小组中,通过各组的互相演示,可以形成自主归纳知识的学习过程。

在九年级第二十章《电与磁》中有一个制作电磁铁的实验。作为一个演示实验,我并没有剥夺学生的操作权利,而是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去各自查阅资料,了解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相关,然后各组制作一个磁性较强的电磁铁到课堂上来进行展示。这样一来,演示实验既保留了观察现象的特性,又让学生参与到了操作中。在最后的演示中,有的小组采用传统的“铁钉”铁芯,认为磁力集中在一点会更有效一些;有的组采用“矮胖”的铁芯,认为大的接触面积能够传递更多磁力。展示过后,学生们需要分组讨论电磁铁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自主归纳实验的结论。

通过小组的活动,演示实验更加灵活,更加引人深思。自主学习是当代学生应有的素质,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得到了一个提高。

综合来说,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演示实验可能面对模式僵化的问题,因此设计实验时需要教师的反复推敲,进行实验时需要师生的默契配合。

参考文献:

[1]辛智学,赵霞.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8):80-81.

[2]何鹏冲.物理演示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甘肃教育,2008(24):64-64.

猜你喜欢
演示实验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探究“蓝瓶子”实验最佳的课堂演示反应条件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