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异标新 独领风骚

2017-08-26 02:15梁文洲
江西教育C 2017年8期
关键词:创新课堂主动学习

梁文洲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引领学生主动与文本展开对话,培养学生善思质疑的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文本的思考、感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达到质的飞跃。

关键词:创新课堂 主动学习 以活动促学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与文本展开对话。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标》提倡:“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先把课堂规范化,让学生明白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角度,熟悉课堂结构的流程,明确需要养成的习惯,需要训练的技能。同时,督促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独立思考,感悟点评的习惯,要求每篇课文都要有摘抄、笔记、点评、方法积累和效果总结。

研习《想北平》《江南的冬景》《像山那样思考》《获得教养的途径》四篇课内精读课文时,把学生分生四个学习小组,给两节课时间让他们分工合作,查阅资料,收集问题,探讨研究。设计出一组问题,能统管文章内容、表现手法、主旨情感、现实意义。然后请每组挑选一位讲解员展示教学目标,展示一序列问题,交由学生思考,交流质疑,组织解决。组内其他同学补充说明,最后5分钟教师点评、总结。

例如,其中一组讲解《像山那样思考》时,他们抓住课题,设置如下问题:1.作者是如何提出“像山那样思考”的?2.作者又缘何提出“像山那样思考”?3.人类为何要“像山那样思考”?4.长久以来,人类都以万物主宰的身份存在着,为什么梭罗却说“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5.世界的主宰到底是谁,为什么?学生交流探讨后得出:“像山那样思考”的话题由一声骄傲、不驯服、对抗性的狼的嗥叫引发;狼的嗥叫是一种痛苦的哀号,是为人类的执迷不悟而感伤;人类只从眼前的一己私利出发,严重威胁到生态的平衡,只有像山一样以一种长远的眼光和客观的态度,包容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全面深刻地看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人类应该和自然和谐共存,应树立生态意识、生态良心,彼此平等,这就是荒野给我们的启示;谁都不能主宰这个世界,凌驾于万物之上,呼吁人类对大自然进行审美观照,而不再独立于自然之外,进入与大自然相融相通的美妙境界,进而诗意地栖居。

精炼有序的问题、别开生面的课堂使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空前高涨,真正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只有多了解一些,才禁得住学生质疑,让同学有所获,这样就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二、以活动促学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喜欢,才乐于参与,才能从本质上提升学生。人的力量和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一个学生可能在一整年时都没有把某种东西弄懂、弄会。可是终于有那么一天,他参与了、懂了、会了,这种恍然大悟的内在精神力量,是在学生的意识里逐渐积累起来的,而教师就是利用各种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苏教版必修一“向青春举杯”是一组现代诗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先组内赛,接着全班赛。这样,诗歌单元在背诵、朗诵活动中被学生消化吸收,在反复阅读中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恰逢年级组正在举行诗朗诵比赛,班参赛时安排得奖学生领读,朗诵食指的《相信未来》,诵毕满堂喝彩。诗朗诵不仅营造了激情四溢的学习环境,还激发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朗诵能力,先挑选一些课本名著进行对白。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熙凤出场、宝黛初会,《边城》中翠翠、傩送初会等情节,让学生在对白中揣摩出人物的特點、性格变化等。接着,又挑选了几部外国名著,如《哈姆雷特》《简爱》等进行名著对白表演,用有声语言把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等展现出来。言为心声,心声由言而发,只有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朗诵,学生才能触摸到语言文字的厚重质感,才能引领学生进行一次次美好的灵魂远游。比赛后,学生们阅读名著的热情空前高涨,这对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起重要作用。

学习必修四“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时,有同学要求说:“老师,我们演课本剧吧。”这一想法不谋而合,立马把全班人马分成两组,同演曹禺的名剧《雷雨》,把原著拿来后,两个小组各自从中挑选一部分,进行筛选、剪裁,然后分工合作,切磋交流,排练剧本。演出时,虽然演员有些稚嫩害羞,动作有些忸怩不到位,服装道具也相当简陋,但是学生们很投入,有投入就有收获。一场场精彩的排练、一句句精辟的对白、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如在眼前。

组织学生进行班级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们在阅读名著时养成圈画、批注的习惯,养成把人物放到时代背景中去理解,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开展书友会交流。一篇篇读书笔记,一篇篇阅读心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读了《红楼梦》前三十回后,让学生谈谈体会。其中一位学生谈到,第一回中的“万境皆空”“空空道人”“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好了歌》及“甄士隐的注解”,使他想到苏东坡的一句“空故纳万境”。

生命重在参与,青春重在点燃激情。虽然有些活动投入多收效慢,但时间会记住这些青春的足迹,留下久远的回忆。

三、把学生的思想火花点燃

“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一切创造从疑问开始”“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质疑善思的精神,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教李白的《将进酒》时,让学生先自己反复读,大声朗读,然后读不懂的地方小组交流,再不能理解的时候,举手提问。其中一个学生提出,“理解这首诗的最关键在于把握住‘万古愁,但这‘万古愁 涵盖太深广,太厚重。”就因势利导请学生围绕“万古愁”设置问题,以全方位理解“万古愁”。

学生经过讨论后,设计出如下题目:(1)请思考“万古愁”产生的原因?(2) 试分析“万古愁”所用的手法?(3)请分析“万古愁”的内涵。(4)“以酒销愁”是李白诗歌中常见的行为,你认为这一行为真能销愁吗?请探讨这一看似豪放不拘的行为后折射出诗人怎样的内心?

由浅入深,由现象入本质地把李白的《将进酒》从写作背景、诗歌内容、主要手法、作者的情感全部囊括,进一步把李白诗歌中常见的 “借酒销愁”行为以及这一行为背后的一系列问题挖掘出来,并使之迎刃而解。牵一发而使文章纲举目张,让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让学生的思维螺旋式上升。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中的关节点、兴趣点,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积极主动思考,流畅表达,久而久之,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就会有质的提升。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只有独辟蹊径,领异标新,方能将心灵唤醒,独领风骚。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创新课堂主动学习
新形势下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构建探索
初中政治创新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引导探究创建“新”的语文课堂研究
发挥家庭小实验的功能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个人理财》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
浅析内科护理学“创新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