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8-26 04:07肖锋
江西教育C 2017年8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应用

肖锋

摘 要:新课改后,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问题导学法这一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逐渐被激发,教师也更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学生自主理解,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数学思维能力。本文通过分析问题导学法的含义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 应用

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这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应采取问题导学的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分析,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一、问题导学法的内涵

问题导学法迎合了当前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真正体现了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并且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实现知识的巩固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问题导学法体现了教学发展性与课堂开放性的原则,真正实现了教师教学活动与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有机结合。在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具有极高的兴趣,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的智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知识较复杂,其中的知识概念也比较抽象,学生经常表现出理解困难的问题,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不能理解,后续的知识拓展以及求解技巧也自然无法开展。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采取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则能够有效解决学生掌握课本知识难的问题,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对比较难理解的数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此外,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往往会激发学生强烈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喜悦感与成功感,使学生逐渐构建更加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知识。

三、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来导入新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与教师正确的引导方式有很大的联系,课前引导工作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研究课程的具体内容,观察内容是否与学生生活相关联,因为生活化的知识情境往往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新课学习的好奇心,所以在问题的设计上,应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贴近的内容;在课前导入问题的设计上,教师还应充分结合高中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从而使问题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此外,在问题的设计上也要注重探究深度,虽然课前导入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新课有基础的了解,但是如果问题体现发散性,往往能够让学生从多角度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集合”是高中数学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难,属于抽象性的概念。因此,在新课学习前,教师应充分做好课程导入设计,通过引入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获得对新课学习的兴趣。比如在生活情境的构建上,可以广播体操进行问题情境的构建,在学习有关“交集与并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做广播体操的学生作为同一交集,将做广播体操与未做广播体操的学生作为一个并集,通过这样的情境构建,让学生对“交集与并集”这一概念获得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提出相应的情境探究问题,如“学生排列顺序不同会影响交集与并集的总数吗?”使学生通过积极探索,完成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使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导学法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因此教师应适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关注设置的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作用,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理解或者深入探究知识内容。

比如,在学习高中数学“长方形体积公式”内容中,在讲解长方体体积的具体求解后,教师可以使用问题“若将一个标准的正方体纸块折叠成一个缺少顶面的长方体,在那种情况下得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最大”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对学生進行任何指导,而是再给出两个探究目标:如何将正方体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原有的正方体与折成后的长方体在边长上有哪些内在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或进行实验探究、或小组谈论自主完成探究实验,在学生完成探究后,教师让学生积极分享探究的结果,这样就让学生能够通过探究逐渐摸索出正方体与长方体之间的关系。通过课堂问题导学的方法,学生能够逐渐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消除学生对难题的恐惧,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学习高中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内容时,在上课前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通过记录并观察各种生活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可以让学生进行抛硬币事件的记录,对硬币抛掷的次数及对应的正反面进行记录;记录一个月的晴天天数、雨天天数、温度等情况。通过此类实践的观察与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对随机事件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可能事件的概率获得一定的理解,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使学生的能力得以相互提升,加强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数学学习效率不断提升。

3.做好问题导学的归纳与总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法的最终环节是应做好课程教学的归纳及总结工作,因为问题导学法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长,教师往往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来帮助学生掌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后仍不能获得对知识内容深入理解的情况。基于此,要求教师着重对学生未能理解的地方再次进行讲解,并强调课程的关键内容,此外,为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应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表现良好的学生再接再厉,鼓励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教师还应设计一定量的课外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相信通过教师良好归纳与总结活动的实施,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将不断提升。

总之,数学作为高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将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引入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应根据数学课程内容事先设计好数学教学的相关引导问题,并在课堂中利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做好课堂教学归纳与总结工作,从而使教师教学效率及学生数学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秀余.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中旬),2014(01):60.

[2]马雪萍.导学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93.

[3]甘谷列.论“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3(07):31-34.

[4]高会荣.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61.

[5]吴凌云.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法的应用[J].品牌,2015(05):214.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上栗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应用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