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而不乱,活而有序

2017-08-26 07:00夏志花
江西教育C 2017年8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秩序活力

夏志花

摘 要:构建新课标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新秩序,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宽容看待学生因懵懂无知而造成的乱而无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正确理解学生因个性差异而带来的“乱”;明确课堂的教育功能,做到活而有序。

关键词:体育课堂 秩序 活力

新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弱化了对原来体育竞技的要求,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从中学会运动技巧,养成运动的习惯,形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样的课堂更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旨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放而不“乱”

体育课堂的“放”,指的是教师要敢于放开学生,让学生积极运动;“不乱”指学生在运动中能够自律,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约束。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认识到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不是上级和下级的关系,而是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合作关系。

例如,在七年级跑步教学中,跑步包括耐久跑、障碍跑、快速跑等形式,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融合各种形式的跑练习。首先师生问好,笔者亲切地问:“同学们,大家是不是不太喜欢跑步?”学生齐声回答:“是!”“老师和你们一样,也不太喜欢跑步,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怎么让自己喜欢上跑步。”“老师,我有一个办法。假如我们到了森林里边,突然后边有一只老虎要追我们,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其他学生听了哈哈大笑:“还能怎么办啊,快跑啊!”笔者顺势说:“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可怕,不过跑确实是最好的办法。我们现在就做这样一个游戏,一个学生在前边跑,一个同学在后面追,老师定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追上了前边的同学,那么后边的同学获胜;如果追不上则前边的同学获胜。失败的同学组队表演《两只老虎》,怎么样?”学生顿时来了兴趣,迅速投入到游戏中。

跑步技术含量较小,动作比较单一,是体育课堂中用来增强学生体能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但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随意跑,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感到疲倦。因此要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宽容看待“乱”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只有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进而发挥身体的潜能,所以教师要舍得放手,使课堂达到“活”的状态。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因此教师首先要接受这种现实,宽容看待学生因懵懂无知而造成的乱而无序。

例如,在足球教学中,有一节课是学习脚背正面运球。初中生对于足球并不陌生,但对于足球運动的各种动作还不是很熟悉。学生到了操场,看到满满几大筐足球,纷纷跑到筐前,或踢或拍,玩得非常自在,即便是教师吹哨都无法让他们安静下来。笔者面对这种情况,并没有急着约束学生,而是先让他们撒一会儿欢,释放一下激情。几分钟后再集合队伍开始上课。首先是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讲解示范脚正面运球的动作和技巧;接下来让学生自主练习;最后以比赛的形式巩固上课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少说,多观察、多指导,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同时,自己也要积极参与,以此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整个课堂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以锻炼身体、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为目标,不刻意追求动作标准和提高技巧。转变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命令的课堂形式,重在释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熟悉足球,进而爱上足球。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正确理解“乱”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教师试图在学生的个性和教学秩序的共性之间找到一个支点,这样既能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让课堂井然有序,但很多时候总是事与愿违。这时,大多数教师往往选择牺牲学生的个性来维护教学秩序的共性,这种取舍表面看来好像无可厚非,但却与教育的初衷相悖,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人的个性,使之成为自由生长的人。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正确理解个别学生的“乱”。

例如,在一次“单杠跳上成正撑—前翻下”的教学中,笔者首先给学生讲解并示范分解动作,之后选一名体能较好、胆量较大的学生配合老师完成动作,示范保护同学的方法。最后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小组内成员互相保护,自由练习。笔者在这个过程中来回巡视观察,突然发现有一个小组少了两名学生,赶忙四处去找,最后发现他们正蹲在操场一角聚精会神地下五子棋。这种擅自脱离集体的“乱象”,笔者之前不止一次强调过,也严厉地批评过相关学生,现在这两个学生竟然如此目无纪律。但是看着眼前低头承认错误的两名学生弱小的身躯,笔者突然意识到他们也许本不愿意脱离课堂,只是确实没办法完成任务才躲到墙角去。单杠运动能够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对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有很大差别的初中生,教师不能采取严厉的措施统一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相同的标准,要照顾到学生的发展差异。

四、明确课堂的教育功能,活而有序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最基础的功能就是教育功能。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有放开课堂的勇气和胆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力十足,朝气蓬勃;同时也要有收放课堂的谋略,有放而不乱的智慧,让课堂在“活而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例如,在八年级的一节篮球课中,这节课教学内容包括常规的站立姿势以及篮球多种原地运球动作的方法和技巧。上课一开始让学生分四列横队站好,笔者用语言导入,明确本节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让学生听老师口令,并勤加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由体育委员喊口令进行队列练习,做一到五节徒手操,要求口令清楚、动作协调。在课堂主要环节带领学生熟悉球性,将规定的动作和自己创作的动作相结合,尽情发挥,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巡回检查,一人一球,自由活动,但是必须保持基本四列队形不变。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和挑战学习阶段,首先四列队形每一列为一组进行队列练习,练习结束后进行评定,选出队列整齐协调、口令响亮清楚的一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三十米运球接力比赛,比赛后进行总结交流。最后在放松操中结束课堂。

体育课堂除了强身健体的功能外,还有教育功能,规范程序、强调纪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这些都是保证课堂在有序状态下顺利进行的基本元素。教师千万不能拆东墙垒西墙,顾了东顾不了西,不能为了开放而放弃了体育课堂的教育功能,使体育课堂变成杂乱无章的菜市场。同时,教师注意及时给予指导,让所有学生都在现有运动水平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教学需要自由自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也需要良好的秩序和合理的规范作保障。构建新课标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新秩序,教师要从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入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

参考文献:

[1]吕忠荣.浅谈中学体育教学面临的困惑与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1(4).

[2]徐大成.对中学体育课现状的反思[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1).

[3]郝本学.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3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秩序活力
活力
秩序与自由
孤独与秩序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