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

2017-09-05 10:57叶敏
赢未来 2017年4期
关键词:夯实基础联系实际转变观念

叶敏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否落实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二十一世纪的人才素质。教学实践证明,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应把着眼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和改进课堂上,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夯实基础;联系实际;转变观念;结合德育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小学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互动教学模式,在讲课过程中与学生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以一个学习主体的身份加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虽然老师们已经认识到学生素质的培养,也在逐渐转变教学方法。但是,老师是在传统教育下被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果不能够及时地接受新的教学思想,会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培养。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仍旧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过分关注教材中的内容,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二,以成绩论英雄的时代仍没有过去,过分关注学生成绩的情况,忽视学生语言运用、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培养。第三,教学中关注小学语文教师“教”的内容,忽视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导致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第四,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比较难。在素质教育开展的现阶段,想要提高学生的素质,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就结合教学的方法探讨,以期能够转变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

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要正确的认识自身的地位和作用

在对同一个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学生的性别、成绩及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所发表的观点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使得经常会有一些不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发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并不是就没有自己什么事了,而是要深入到课堂之中,对各小组之间的讨论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哪个小组如果出现了问题,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为顺利的进行小组讨论活动提高有力的保障。例如,学生在讨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结尾时,甲组的讨论和主题出现了偏离,重点的讨论了斧子的由来和消失,这时候教师要及时的制止,并引导学生重回正题。另外,在讨论的时候,学生们之间的争论是极为有价值的,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把有争论的小组作为典例在班级中争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二)夯实语文基础

素质教学听起来似乎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法有所差异。但是,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更上层、抽象的概念,仍然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支持,而基础知识学习最重要的就在于记忆把握。在一年级阶段,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拼音的认识与读写,生字的认识慢慢递进到结构笔顺,简单词语(主要还是停留在会读的层次),以及看图写字。对简单图的理解,其中拼音和识字是最重要的部分,在教学的时候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同学们记忆更深刻,拼音和识字能力始终是探索语言文字奥妙世界的基石。在每一个年级,语文课本上都有需要掌握的新字词知识,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仍然要强调记忆,背诵、听写、默写。这些环节仍需要不打折扣加以应用。

(三)注重联系实际

与学情紧密联系,教师教学的对象就是学生,而每个年段、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到学生的学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全面把握,包括对学生年龄特点的了解、学生已有经验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的了解等。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习惯不一样,有的善于想象思维,有的善于抽象思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有的注意力持久,有的善于发现;有的班级或学生对某个知识比较了解,有的则相反。有经验的老师应该对自己所授课班级的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因材施教。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与学生的需求联系,需求是一切行为的动力。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分內在的和外在的两类。内在需求是学生个体要求,是指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需要掌握的语言文化知识、语言运用技能和语言学习能力。外在需求是共性要求,是指语文课程标准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前要分析收集学生的现状与这两类需求存在的差异,为教学设计提供有效依据,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情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只有植根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烈生命力的课堂。语文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两者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教学时,教师应尽量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教材。学科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深度联系基本步骤可以归纳为“生活—教学—生活”的循环,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入手,然后学习研究学科知识,最后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如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这个单元时,老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因为错别字闹笑话、遭受损失等例子,从生活进入课堂。单元结束之际,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汉字知识,寻找身边的错字,完成社会用字调查,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要设定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逼真的情境模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多媒体的合理使用能够把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的呈现。网络资源中的视频、图片、音频等,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扩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能够不走出教室就感受各种语文现象。通过对语文知识和实验的模拟,掌握语文原理,培养科学的语文素养,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endprint

(五)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如果单纯的教而没有学不仅会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保证学生的发展,在开展教学阶段有必要将学会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并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索语文的奥妙。在引导与探索当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放一段关于桂林山水的视频,然后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所看、所想、所思来描述自己严重的桂林山水。在学生自主探讨的过程中,其口语表达能力会得到显著的提升。然后,老师再结合不同学生的发言,以赏识的态度评析,让学生们在老师的评价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并积极的参与到发言当中。然后再结合文章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作者笔下的桂林山水。通过学习与对比,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改进,提升自我。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引导之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都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六)课堂讨论内容的选择适当,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给学生安排小组讨论的内容时,最好是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感觉到具有挑战性,并积极的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之中。例如,在讲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时候,在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们看到结尾的这句话就会极为自然的想到:小村庄变得什么都没有了的原因是什么啊?教师则可以将这个问题作为小组讨论的内容。学生们会在各自的小组中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认真的对其他人的想法进行倾听。因为学生们很关心这个问题,所以持有很大的热情和兴趣参与讨论的,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中不会感觉到惧怕,也会有一些发表的,由此一来,在极大的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品味美,从而逐步形成审美能力。

以翠鸟为例,作者先用拟人的手法,刻画了翠鸟的外表之美,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接着在翠鸟的活动时写道,它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他又轻轻地停在桅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的小鱼,这集飞和一动不动,是学生尽情领略了动静吻合产生的美感。另外,作者看到翠鸟小巧玲珑,十分可爱,便产生出了,捉一只饲养的愿望,当听到老渔翁说翠鸟生活在陡峭的石壁上,不好带时失望了,尽管如此,作者还是抒发了自己的美好愿望,那就是,希望翠鸟在桅杆上多停一会儿,远远的多看几眼。通过逐词度句地学习,是学生审美能力加深,初步形成一定的审美素质。

(八)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九)注重学生德育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实施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发挥教材内容的德育教育价值,将德育教育贯穿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掌握各种语文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素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很多关于“关爱他人”、“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以及“友好相处”等相关的内容,在课文中包含了很多思想教育的内容,其隐含在课文中,教师需要挖掘出相关的内容,并加强德育教育的力度,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例如在《两只小狮子》中的“只有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在《玲玲的画》中的“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教师只有深入挖掘这些内容,并加以引导和指导,就能够发挥良好的德育教育价值。

结合学生德育教学,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道德是衡量一個人的素质关键的因素。小学生正是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不仅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的内容。因此,在开展教学的阶段,有必要结合学生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教学的开展。为了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老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平时的节日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如,在母亲节之际,班级中可以开展“我为妈妈做件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在文章中要有自己为妈妈做的事情的手绘图片。“绘画+文字”的方式是一种切合小学生基本特征的方式。他们可以在绘画中消除对语文的倦怠情绪,可以在文字中体会中国传统的孝道。由于小学生的荣誉感和好胜心都比较强,在老师的鼓励之下会更加的积极。所以,老师可以选择几个优秀的作品贴到班级一角,供班级中学生参考。小学生为了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表扬,并成为小朋友的榜样,都会积极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在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广泛参与之下,學生的素质得到发展,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显著地提升。

语文教学质量需要提升,关键在于真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用。我们教师要快速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資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现代的教学手段,衔接好初中语文教学,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让学生对小学语文课有个终生美好的记忆。

参考文献:

[1]吴禄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质的培养[J].读书文摘,2016.

[2]刘宝金.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J].中华少年,2015.

[3]黄自标.小学语文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探讨[J].好家长,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夯实基础联系实际转变观念
探究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途径
2016年全国高考物理联系实际试题赏析
提升初三化学复习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职业高考专业课教学的思考
浅谈思品课堂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谈谈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